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创新路径分析

2022-03-31 01:08殷国武
当代体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初中生身体

殷国武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赛场上大放异彩,这也促使学校教育应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探索创新性的体育教学路径,从而推动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很多教师没能意识到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而是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自由活动课,且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较为薄弱,这就使得他们的身体免疫力不断下降。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基于素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体育教育,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着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其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

由于初中生面临中考这一重要关卡,他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韧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这才能为学生高效的学习实践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生缺乏身体锻炼,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切实提高,还不利于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持续性提升,因此也很难支撑他们高强度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储备。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及时革新体育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以提升,有效实现他们的综合、全面成长。

1 初中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师对健康概念存在误解。健康是人体生理代谢功能正常,身体各器官、关节正常,且有良好的抵抗力的一种身体物理形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意识、强健的体魄。心理上的表现则体现在无心理疾病、社会适应力强等,并且能够在获得成就或者遭遇挫折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客观理性的处理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事件。但是现如今的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健康的概念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只要学生不生病肯定就是健康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使得他们在健康运转上抱有消极的态度,没能在运动上投入很多,但是却没有发现孩子的身体已经进入了亚健康或不健康的潜伏期,这最终导致了学生未能及时的树立体育运动观念、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造成了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其二,体育课程处于尴尬的地位。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较为繁重,且面临中考的压力,为了升学考虑,学校只关注主课,认为身体锻炼以后在进行也不迟,长此以往,体育课程在初中学习当中逐渐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使得基本的体育项目没有及时开展,影响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与身体素质的改善。另外,虽然教育部也规定了体育课的重要地位,但是从各地的中考科目上来看,体育还是处于选修内容,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这样学生能够投入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时间就会变得更少,这就使得体育课程的地位虚无缥缈,体育课程教学落实不到位。

其三,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不到位。学校都配备了体育教材,作為体育课程的理论指导内容,这为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客观物质基础。也有一些规范的训练动作和技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但是单单有了基础设施与理论指导还是不够的,最为关键的还是人,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手段较为陈旧,那么实际上效果确实大打折扣。具体而言,一是很少有教师按照上面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是想到什么教什么,体育课程体系不完整、不健全,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思维,缺乏运动目标感;二是与教材配套的DVD实则与教学实际不符,使配套讲解与学生的运动实践脱节,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科学严谨的掌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这就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有待优化,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很可能使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消耗殆尽,会不利于初中体育的教学有效性,也会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2 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创新路径分析

2.1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落实分层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适时转变,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分层教学的原则落到实处,使之产生实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传统体育可以说是一种“吃大锅饭”的教学行为,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采用“放养式”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训练,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计划性。这会使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指引,会导致学生不知道应当按照怎样的步骤、制定怎样的规划,最终影响学生的运动效率与运动质量。而分层教学的理念,则有利于在根据学生客观身体素质与主观意愿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体育项目、训练规划,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与积极性的切实提升,并且让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获得感、参与感、成就感。有鉴于此,在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迫切需求下,教师应当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体育教学的科学部署为指引,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采用分层锻炼的形式来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质性提升奠定基础。

如跑步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跑步过程中呼吸的调整方式,并清楚如何支配自己的体力,把握跑步的要领,使学生对于跑步的细化要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而后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进行分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先从400米开始训练,掌握呼吸方法且体能提升之后在增加难度,在波浪式前进与阶梯式进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跑步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另外,在时间要求上进行分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时间要求上可以略高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在因材施教、精准施策的基础上,既激发了他们的身体潜能,还有利于促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

2.2 组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赖于体育游戏的合理组织,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实现主动运动意识的萌发。初中生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本身就已经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所以他们更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并以此来放松身心,缓解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焦虑感。体育教师通过将游戏教学策略融入训练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转化为动态的游戏呈现方式,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寓教于乐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当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并且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融入多样化的游戏实践,为学生锻炼性的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在教授篮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障碍篮球赛”游戏,让学生将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等动作与篮球巧妙融合,在提升他们篮球技能的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有效锻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闯关游戏,第一关过“S”形赛道,主要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球需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果期间球落地,则需要从头开始;第二关是“双手拍球”,主要训练学生对篮球的掌控能力,以训练小組为基本单位,小组成员分批次进行拍球实践,哪个组先完成20个便可以进入第三关;第三关是“引体向上投篮”,这是最难的一关,也是展示学生运动才能的环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投篮技巧,并与体育游戏无缝衔接,体会到“引体向上投篮”的快乐。通过层次分明的教学组织,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完成的过程中达到身体锻炼的效果,将寓教于乐、强身健体的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3 落实体育“三位一体”,提升体育技能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样离不开体育“三位一体”的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这里指的“三位一体”包括学生的忍耐力、身体力量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初中生体育技能的提升需要强化他们的身体综合素养,而综合身体素养又可以细化为忍耐力、力量和身体素质,教师需要通过不断优化课堂制度来指导学生参与训练,并保证训练强度的适宜性。基于此,“三位一体”的落实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并且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又可以让初中体育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具体来说,一是提升学生的忍耐力。由于初中生的体质比较差,难以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我们可以调整体育训练的目标,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开展分层训练,通过精准施策、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忍耐力,或是调整长跑目标和举例。对于学生忍耐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应当具有“打持久战”的理念,运用好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提升;二是挖掘学生身体力量的潜能。身体力量主要是腿部、臂膀和肩部三个部分,如跳远、俯卧撑、曲臂悬垂等都是有效的方式,但是这些项目的强度较大,如果训练不当还容易受伤。所以教师首先应当进行示范,并且为学生讲解清楚其中的注意事项、理论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练习。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跳绳的方式练习身体力量,在跳绳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弹跳能力,安全且很有效果,可以促进身体力量潜能的有效挖掘;三是针对性强化身体素质。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学生精力充沛、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运动取向有一个大致了解,并且以此为基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核心身体素质。有鉴于此,学校和家长都应意识到孩子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锻炼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多观看或参加一些体育比赛,从参与体育比赛中感受体育的快乐,建立体育运动的兴趣。

2.4 发挥体育社团作用,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初中身体素质的强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断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良好运动习惯的驱使下,学生就能够在体育课程中调动自身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引下对运动理论、运动实践有一个深化的了解与基本的掌握。为了树立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持久性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办体育社团的方式拓宽体育教学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在体育社团中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互学互鉴、互相成就中,领悟体育运动的真谛,通过体育运动切实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相应的社团,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效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身体锻炼的活动中,如篮球社、足球社、街舞社、轮滑社、瑜伽社等。教师定期组织社团比赛活动,如足球友谊赛,教师担任裁判,学生进行分组参赛。这样一种社团体育活动的组织,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足球技能,拓宽了他们体育实践的平台,强化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优势,为学生播放体育运动视频,如组织学生观看轮滑社的表演,在速度与激情中激发学生的运用热情,而且参与轮滑表演的同学也展现了自己的才艺,他们运动的自信心的也会提升。教师通过举办社团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身体锻炼的范畴,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体会竞技体育的魅力。

总之,初中生身体素质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无比应关注着体育课的教育价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培养其锻炼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应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创办体育社团的形式拓宽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发现锻炼的乐趣,不仅在运动中释放学习的压力,也锤炼自己的心智,促进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有效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

[2020]GHBZ16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初中生身体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锻炼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新发现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