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13例

2022-04-01 07:35王明璐骆华松王喆吴波储伟马金梁刘克斌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克氏线片石膏

王明璐,骆华松,王喆,吴波,储伟,马金梁,刘克斌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创伤手足外科,湖北 荆州 434000)

Bennett骨折是指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伴第1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1882年,爱尔兰外科医生Edward H.Bennett[1]首先描述了经第1掌骨底的关节内骨折,移位机制主要为掌骨干在无拮抗的拇长展肌牵拉下向外侧脱位,但掌斜韧带附着的掌骨底内侧仍保持原位,这种骨折容易复位,但难以维持复位并再发脱位。畸形愈合伴持续半脱位可发展为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过去,Bennett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随着材料的改进、技术的提高、影像学的发展,手术治疗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目前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以及开放复位内固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达到解剖复位,从而预防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2018年1月-2021年3月,我院共收治Bennett骨折1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3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1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辅以功能位石膏外固定,4周后拆除石膏外固定,积极行功能康复训练。13例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均一期愈合,拇指屈伸、外展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9~58岁,平均37岁。摩托车伤7例,跌倒伤4例,锤击伤2例。右手10例,左手3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手法复位并石膏临时固定,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全血分析、凝血分析、肝肾电糖、心电图、掌骨正斜位X线及掌指骨CT平扫加三维重建等,待局部肿胀消退后择期行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术。

手术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上臂常规安放气囊止血带后常规消毒铺巾。从第1掌骨桡背侧作一弧形切口,在腕横纹处弯向掌侧,部分剥离掌骨干近端,显露骨折断端及关节面,保护皮神经。直视下复位后,维持复位,采用2~3枚直径1.0 mm克氏针交叉固定内侧骨折块,同时固定第1掌腕关节,必要时固定至第2掌骨基底部。冲洗伤口,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后依次缝合伤口,克氏针针尾折弯后留于皮肤外。

1.3 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换药,2周拆线,拇指对掌及腕略背伸位石膏固定4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后开始逐步行主动功能训练,术后6周复查X线片后拔除固定掌腕关节克氏针,术后2个月视复查情况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均得到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拇指屈伸、外展功能良好,握力5级,术后3个月平均 VAS疼痛评分(1.3±0.2)分(图 1-4)。

图1 术前X线片示右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伴第1腕掌关节脱位

图2 术前CT平扫加三维重建示右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伴第1腕掌关节脱位

图3 术后X线片复查示右手第1腕掌关节复位及第1掌骨基底部克氏针内固定

图4 术后拔出克氏针后CT平扫及三维重建提示骨折愈合及关节复位良好

3 讨论

Bennett骨折如存在骨折关节面复位不精确、处理不当(包括持续脱位、半脱位、畸形愈合)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开放手术钢板或螺钉固定等。治疗的关键是要达到解剖复位,并维持解剖复位直至骨折愈合,包括期间良好的功能康复训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降低日后腕掌关节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Livesley[2]在一份对Bennett骨折行保守治疗随访26年的报告中指出,从远期疗效看Bennett骨折行保守治疗的后遗症明显,其主要表现是手部疼痛、第1腕掌关节部位畸形、拇指活动范围缩小、拇指力量减弱以及骨关节退行性变,提示骨折后复位不满意及未很好地维持固定,这在晚期X线片上可被证实。作者不提倡保守治疗Bennett骨折,认为手术治疗为佳。同样,Leclere[3]对24例Bennett骨折行切开复位及螺钉内固定术,并进行了7年随访,研究发现,只有良好的复位并维持,才能取得优良的效果。但是,复位后骨折间隙是否存在、关节面台阶是否小于2.0mm与关节炎的发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然而,Kamphuis[4]在治疗Bennett骨折时采用开放或闭合内固定技术的对比研究中指出,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已达解剖学复位的目的,似乎对创伤后关节的预防不那么重要。Greeven等[5]在一份回顾性研究中指出,在Bennett骨折的手术治疗中,经皮固定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然而,由于文中研究证据的级别(Ⅲ、Ⅳ)和限制性,未来研究应集中在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经皮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尤其在随机的前瞻性研究方面。国内孟琳等[6]在Bennett骨折治疗的进展中详细论述了Bennett骨折的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辅助下固定术),以及每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无论哪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达到解剖复位,并维持解剖复位直至骨折愈合,包括期间良好的功能训练。

总之,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固定并辅以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降低Bennett骨折术后腕掌关节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能有效降低术后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克氏线片石膏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不同气氛下掺加活性炭对磷石膏分解特性的影响
克氏针的发展简史与临床应用
加压线圈在预防骨折闭合复位术后肉芽组织增生的应用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股骨远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1例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
改良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类风湿性拇外翻1例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