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1000核电机组DCS报警优化的应用

2022-04-01 03:10阮先为刘君发吕明明
海峡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阀功能块偏差

阮先为 徐 江 刘君发 吕明明 胡 鹏 宋 超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福建 宁德 355200)

某核电厂主控监控的报警主要分为两大类——工艺报警与IC(设备异常)报警,其中工艺报警代表系统健康状态,IC报警代表设备健康状态,两个报警系统均通过DCS(集散控制系统)平台实现,但报警机制不同,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经调查,该核电厂自商运以来,4台机组长期存在20多条工艺报警与200多条IC报警,其中真正的异常报警寥寥数几,绝大部分的报警是因为系统未在线,或者设备未供电等原因而产生,属于正常工作情况下触发的正常报警,无法通过维修手段消除,这类报警被统称为状态报警。状态报警无用信息较多,严重干扰了运行人员有效地监视机组报警信息[1],不利于监控机组的安全,故本项目优化状态报警触发机制,减少满功率运行期间状态报警的数量。

1 调研分析

1.1 工艺报警

1.1.1 工艺报警实现

根据工艺报警产生原理,工艺报警大致分为三类:单条件触发的单点报警,多条件经逻辑运算触发的综合报警,多条件组合触发的组合报警。

单点报警:通过编辑数据库中数据类型为DVI2(开关量输入信号)的报警点名、报警点描述、报警级别等,或是编辑AVI4/6/8(模拟量输入信号)的高、低限制报警点名、报警点描述、报警级别实现,将编辑好的数据库下装至计算服务器/主控制器生效。单点报警是工艺报警中使用最多的报警。

综合报警:在控制器内部根据模拟图/逻辑图编辑好触发报警的逻辑运算程序,下装控制器,编辑数据DM2(开关量中间变量)类型的中间变量点存储逻辑运算的结果,下装计算服务器/控制器生效。主控器采集多个现场的信号,经控制内部逻辑运算后,将结果赋予DM2点,DM2点生成报警状态字传输给计算服务判断报警。与单点报警不同的是,综合报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修改报警逻辑,属可编程报警。

组合报警:编辑数据库CAI(组合报警)类型点,将组合报警的子条件一一写入,子条件最多可达150个,各个子条件的逻辑关系为或,即任一子条件满足则触发报警,仅下装计算服务器生效。与综合报警不同的是,逻辑运算与报警判断均由计算服务器实现,组合报警最大的意义在于具有报警重闪功能。

报警重闪:组合报警K由A/B两个子条件组成,当A条件触发组合报警K后,主控以2Hz的频率闪烁报警提醒操纵员,操纵员点击确认后,报警停止闪烁;若此时B条件触发,则组合报警K将重新以2Hz的频率闪烁,同时刷新报警时间,再次提醒操纵员组合报警中有其他子条件也触发了,操纵员可以从组合报警的点详细列表中获取所有子条件的触发信息。而综合报警表现为,综合报警K由条件A/B相或,条件A触发综合报警K后,条件B触发不会导致综合报警K重闪,报警时间为条件A触发时间,仅有当报警K恢复后,条件B才能重新触发报警K。

1.1.2 KSN系统传递报警实现

三废系统有独立的计算机控制平台KSN(三废计算机控制系统),KSN系统的报警机制与DCS系统一样,通过在KSN系统定义数据库、编辑逻辑组态,下装KSN计算服务器与控制器,实现在三废控制室的报警功能。

部分三废系统的重要报警不仅要在三废控制室显示,也需要在主控同步显示,所以设计了域间引用功能。DCS系统数据库为一个域,KSN系统数据库为一个域,在各自的域创建一张域间引用表,两域间引用表的点一一对应,下装至各自的网关与计算服务器,建立通讯桥梁。

KSN系统计算服务器在收到控制站发来的数据包后,通过两系统各自的网关将数据包送给DCS系统计算服务器,DCS系统计算服务器根据数据包与数据库组态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1.2 IC报警

IC报警是由控制器的功能块根据采集的设备状态信号,经过功能块内部逻辑运算,生成O/F报警状态字,再将状态字传输给计算服务器,由计算服务器判断是否触发IC报警,最后将报警结果传输至交互终端,显示在IC报警列表中。

开关偏差报警:功能块在未发出开关指令(RD/TD)的情况下,设备反馈信号(RP/TP)发生变化,功能块O/F状态字改变,产生开关偏差报警。比如,通风阀门在鉴定时,为避免操作群控开关导致无关风阀动作,所以通常以强制信号的方式动作风阀,不是用功能块发出指令,而风阀的实际状态又发生了变化,故此时产生开关偏差报警。

2 制定策略

2.1 工艺报警优化策略

数据库修改:通过修改数据库AVI4/CAI等类型点的判断值,改变报警触发条件,比如修改AVI4点高一高二限值,新增或删减CAI点的子条件。

组态修改:通过修改控制器程序页的运算公式,改变报警触发逻辑。

组合修改:对于一些复杂的报警优化,需同时修改数据库与组态。另外KSN系统传递的报警,还需修改域间引用表。功能块与计算服务器内部算法为标准库文件,无法修改。

报警抑制:由于机组设计的报警数量非常庞大,报警抑制能够快速地在大量的报警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以便维护人员能够正确判断出故障原因[2]。比如高2报警抑制高1报警,系统隔离信号抑制系统报警,工况模式信号抑制无关的报警。在虚拟控制站增加报警抑制的逻辑,下装虚拟控制器,虚拟控制器根据抑制逻辑,改变送往计算服务器的报警状态字,计算服务器将报警从工艺列表转移至抑制列表,信号流如图1所示。

根据改动的内容,三种类型报警需选择不同的策略,详细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策略分析

2.2 IC报警优化策略

由于开关偏差报警约占IC报警一半以上,故本文仅针对开关偏差报警讨论优化策略:

手段1:将设备切为就地控制,将就地状态信号引入功能块引脚RLM(远程/就地切换端脚);经核实大部分设备的远方/就地状态信号未上传至DCS系统,无法通过此手段实现复位。

手段2:根据设备当前状态,重新发送一次相同指令,比如当前状态为“开”,再发送一次“开”指令;经核实通风阀通常是由群控开关实现,即一个开关控制多个风阀,若重新发送开关指令,可能导致一个风阀组里状态不一致的风阀误动,风险太大,不适用。

手段3:对功能块的RES(复位端脚)端输入脉冲信号,可复位偏差报警,不会导致设备动作;可通过在画面上制作专用的复位按钮,由操纵员点击复位按钮产生脉冲信号,实现复位。

手段4:改变设备状态,使反馈与指令一致;设备状态需满足实际运行工作情况,为了复位报警改变设备状态,不适用。

综上所述,手段3是开关偏差报警复位的最优方式。

3 实例展示

3.1 CRF719KA报警优化

需求:机组满功率运行期间,由于CRF(循环水系统)系统未投运,故机组长期存在CRF719KA/CRF722KA,报警非工艺异常引发的报警,而是系统状态所致,无实际意义且影响机组状态监视,建议以CRF671VA的“关”信号代表CRF系统未投运的状态,作为CRF719KA/CRF722KA的报警抑制条件,即当存在CRF671VA的“关”信号时,抑制CRF719KA/CRF722KA的触发,当CRF671VA的“关”信号消失后,报警正常触发。

优化:报警类型为单点报警,未涉及数据库修改,需增加报警抑制条件,使用策略为报警抑制,在虚拟控制站增加报警抑制逻辑,下装虚拟控制器即可。

当CRF671VACP触发时,CRF719KA/CRF722KA由工艺报警列表转移至报警抑制列表。系统重新投入后抑制功能失效,工艺报警恢复原状态。

图2 报警抑制效果

3.2 TEP708KA报警优化

需求:在TEP(硼回收系统)002~007BA(液位箱)出口泵停运、出口阀关闭的状态下,存在TEP702KA(TEP002至004BA液位低或007PO故障)/TEP708KA(TEP 012至014PO,005至007BA故障)工艺报警,无提示意义且影响机组状态监视,建议优化报警机制。

优化:在TEP002~007BA出口泵停运、出口阀关闭的状态下,BA箱内已至低液位,触发液位低报警,该报警并非工艺异常所致,属工艺状态改变所致,需优化。将原TEP002~004BA液位低直接触发TEP702KA,优化为液位低与上出口隔离阀未全关信号触发TEP702KA;将原TEP005/006BA液位低直接触发TEP708KA,优化为液位低与上出口隔离阀未全关信号触发TEP708KA;由于TEP007BA无出口隔离阀,则原液位低直接触发TEP708KA,优化为液位低与上TEP014PO未停运信号触发TEP708KA。

该报警在KSN系统与DCS系统同时触发,在DCS系统内为组合报警,上游文件要求具有重闪功能,需修改DCS数据库。在KSN系统内为综合报警,需修改KSN数据库与逻辑组态。另外需修改域间引用表,将KSN新增数据点传输至DCS。

3.3 开关偏差报警优化

需求:开关偏差报警由机械执行防火风阀试验时产生,因防火风阀使用群控开关控制整个防火分区的风阀,若使用群控开关动作防火风阀,则导致防火分区的所有防火风阀同时动作,导致系统引入较大的风险,同时机组记录的I0数量超过技术规范,机组需退状态。所以防火风阀试验由仪控强制风阀开关继电器指令,逐个动作防火风阀。因风阀功能块未接收到上游群控开关发出的控制指令,而就地阀门真实动作,所以产生开关偏差报警。

优化:涉及开关偏差报警的风阀有200多个,以防火分区为原则,对每个防火分区的风阀制作偏差复位按钮,以DVC(通风系统)060/074/075/080/090VAF(通风阀)开关偏差报警为例,在画面中制作SFZ350KGR复位按钮,将按钮输出引入DVC060/074/075/080/090VAF功能块RES复位,通过SFZ350KGR同时复位DVC060/074/075/080/090VAF开关偏差报警。

4 应用成果及经济效益

本项目对报警系统展开调研,分析报警触发机制,针对长期存在的工艺报警、IC报警,利用逻辑优化、报警抑制等手段,定制优化方案,实现报警“智能化”。

2020年已实施报警优化项目20余项,4台机组满功率运行期间报警数量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数值。该优化项目全程由某核电自行设计、组态、下装,该项目在某核电1~4号机组实施以来,满功率运行期间工艺报警数量减少60%,IC报警数量减少40%,提高了运行人员对机组异常的响应能力,为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风阀功能块偏差
YJ29 接装机鼓轮风阀取出工装的设计与应用
开关型风阀控制故障分析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卷接机组切纸鼓轮风阀定位环的设计与应用
核电风阀的设计及典型计算
Ovation系统FIRSTOUT和FIFO跳闸首出比较
关于均数与偏差
自定义功能块类型在电解槽联锁中的应用
基于MACSV6.5.2的锅炉燃尽风开关量调节门控制功能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