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01 04:07■文/刘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语文

■文/刘 贤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应关注情感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本文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 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对的,认知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情感教育则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通过情感交流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环境,并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适宜的教学氛围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提高学生情绪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培养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各种事物、现象,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目前,尽管素质教育理念被广泛普及,但一些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知识传授,没有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情感教育往往不被重视。虽然新课改强调要将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在实践中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情感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深刻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这些文学作品时渗透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水平

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要想让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首先要深化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语文教学现状,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合理判断是否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是否需要更新教学思想,是否需要应用新型教学手段等,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到熟练掌握、透彻理解。教师不仅要熟悉文章写作的背景、思路、所蕴含的情感等,同时要全面剖析人物特点,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充分发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以便在教学时加以运用。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心理特点、情感变化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二)课堂导入中融入情感教育

课堂导入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授新课前,设置相关的导语进行情感导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情感感知。以文章《狼》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与学生围绕“狼”这一话题展开交流,并设置这样的导语:“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狼的形象都是凶残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狼的故事。”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使学生尽快融入学习活动,明确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主题。此外,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各种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带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进行情感教育。

(三)文本阅读中强化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工作,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情感体验。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该文章着重描述了苏州的园林艺术,强调了其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性。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充分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苏州园林的美,体会作者寄托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频,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感。

除此之外,诵读也是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诵文本,使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形象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为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高昂的、充满激情的,通过大声朗诵,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朗诵文章的机会,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也可以自己进行示范朗诵,在朗诵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以触动学生。教师还可以灵活借助其他方式,如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去听、去感受、去想象,以此实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标。

(四)情境创设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爱莲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教授学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然后,教师可收集网络上的一些莲花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莲花干净、洁白的形象,并让学生了解到古代的很多文人志士都描绘、赞美过莲花,以其高洁脱俗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多媒体是教师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够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融为一体,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重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和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以真正落实情感教育,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情感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