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对联

2022-04-02 13:48王腾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对联文学

王腾

内容摘要:对联,既是文学也是一种文化。兴于唐宋,盛行明清。从唐宋时期起,对联就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已经深入人心,至今仍具有文学生命力。不仅如此,对联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表现语言特点的文学形式。它不但历史悠久、言简意赅且声调抑扬顿挫。对联饱经岁月的洗礼及历史的考验,越发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对联是我们祖国语言的精粹,如果在教学中能巧用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收集,掌握对联技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其语文能力,增加文化底蕴。

关键词:对联 文学 咬文嚼字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元素之一,虽然文学形式短小,但结构整齐,实用性强且含义深刻、凝练且押韵,为人们喜闻乐见。现实生活中,如果能转换角度去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才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他们也会像古代文人那样咬文嚼字、出口成诗。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了解对联文学形式之精妙。丰富多样的艺术文化形式会点燃他们对语言创作的热情还能激发自主创作能力。

一.了解对联历史

对联是如何发展的,历来说法不尽相同。有人说,对联具有巫术性质的中国习俗;还有人说由于汉语言特有的对偶句文学演变;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各种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因此,他们推己及自然界,编造出各种故事神话,具有巫术性质,代代沿袭形成风俗。对联,就是在此风俗经历漫长时期的转变和对偶句交汇,便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春联,由春联演化而成对联。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符合人类文明的共同规律。每段历史都值得被尊重,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以往的对联故事丰富多样。有的抨击黑暗势力、有的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等等。对联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部分,逢年过节,每家每户都会把大红对联粘贴在家门口,还有每逢春节中央各级电视台都会集思广益,组织春节征联活动等等。正验证了周汝昌先生所言:“我们过年的春联,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1]。

对联已成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靓丽风景线,具有音韵和谐的实用性、言简意赅的文学性,能够贴近生活,走向群众。不管是各个行业都在运用对联,例如,新店开业,对联祝福;春节对联,迎贺新春;名胜对联,了解古迹等等。从古至今,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及故事被广为传颂。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古代文学博大精深、了解对联之巧妙,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及拓展能力提升。

二.朗读学习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故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名片”。他不仅历史悠久、言简意赅且声调抑扬顿挫,短小精悍,而且具有汉语一字一音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在教学中,巧妙引用对联,利用对联的音韵之美,组织学生朗诵,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朗读对联的浓厚兴趣,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重点是百听不厌,乐此不疲。对联,世界丰富多彩,每一幅对联都有它的用途。对联内容广泛,包含植物对联、人物对联、天文地理对联等,还能进行正对和反对。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对联的音韵之美。读过之后,学生会自主的发现对联是有特点的,对联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对等。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对联技巧,为以后运用及撰写对联打下基础。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引导性拓展联方面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习朗读,可以进行朗读比赛,两人一组或者师生互动,可以对比朗读速度、熟练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有参与感,朗读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发现对联的基本要素及对联节奏规律,可以在游戏比赛中找到乐趣,还能掌握对联的基本方法。生活处处是知识,对联用字凝练,语境优美,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加深学习对联的巧妙,寓教于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再次得到激发[2]。

三.对联创作实践

亲近文学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对句实践。你出上联,我对下联,具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调动学习对联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源泉”。首先,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历史及发展,指导学生查看《对联学刊》《对联》《楹联报》等,建立学习对联博客。通过举行对联故事比赛、看图猜对联、听故事猜对联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联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让学生理解世间万物皆可成对联,不管是课堂还是生活,处处可成对联。

1.对联社会调查,实践创作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对联应用在各行各业。按照对联的用途类型分为:名胜对联、迎春对联、行业对联等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对联用途类型组织活动,比如“游名胜,赏名联”“大街店铺对联比赛”。可以分为名胜组、店铺组,提前准备好调查访问卡。根据名胜对联举例,像九华山,一个名胜古地,游览过九华山的人,应该都会看到这幅对联,“妙手生白玉,沃土出黃金”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让学生亲自采集走访,不仅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还能够深深学习到对联之绝妙。名胜组可以参观九华山的名胜古迹、欣赏并调查名胜对联的故事及原因,然后回去写调查报告、绘画编对联、制作对联手抄报等发散思维的拓展,进而创作对联,举一反三。

2.利用互联网资源积累对联,实践创作

互联网的更新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广阔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查阅关于《中国对联网》,了解对联的历史及未来发展,对联从唐宋到至今仍具有生命力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学习积累对联素材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互联网学习是方法之一。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延伸拓展对联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利用互联网资源及多种渠道收集积累对联资料,了解对联中的思想内涵及背后故事。可以在网站上建立素材包知识库,不断积累对联素材,学习领悟以及创新,继而掌握对联思想精髓,实现自主创作对联。通过收集积累对联,能够认识到对联融入在我们生活之中,源于生活也是反映生活[3]。

3.尝试自主创作对联

对联,言简意赅,篇幅短小,易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对联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语文方面应用较多。在语文中学习对联的核心就是能力构造。而能力构造主要通过亲自实践来实现。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了解到由简至深掌握对联技巧的基础。第一,课堂上可以组织对联创作活动,两个学生为一组,假如是甲和乙,甲先出上联“绿”,以则对出下联“红”等,甲又出上联“声东”,以很快对出“击西”……可以分为小组互动,通过简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对联创作的乐趣。第二,由浅入深,可以组织对字比赛和对下联比赛,例如,冬对______,白对______。让学生掌握其规律,接着对下联,冬去春又来,_______。这个阶段可以形成阶梯递进的方式,为撰写对联打下基础。第三,老师可以出一个主题,如名胜联、行业联、春联等。让学生自主创作对联,可以通过小组比赛方式进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效率,还能锻炼语言能力。第四,组织赠送对联,赠送家人协议对联,例如家人生日,可以赠祝福寿联;可以在自己书房勉励自己的对联,例如上联“苦志时,黄卷青灯听夜雨”,下联“得意处,玉堂金马醉春风”。也可赠对联给校友,依依惜别,意满怀师生情!小小一副对联,能够表感恩、致谢意、传达友情可贵。组织实践创作对联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以及对联作用在语文中的各种场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对联[4]。

四.咬文嚼字学对联的教育策略

1.通过故事引领对联教育

通过古典文化故事在课堂上对于对联教育工作进行引领,因此,在课堂上通过民间文化故事向学生讲述各种对联古典故事,有助于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风貌,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抨击黑恶势力、讴歌时代进步的潮流,使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凝练及语境的优美,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对联的奥妙之处及唐宋文学的璀璨。例如:可以通过苏轼的故事引领对联教学,在宋国大臣被辽国大臣提出的“三光日月星”一联难住,束手无策,只得尴尬地摆手时,苏东坡略一思索,机智地对出了下联,为宋朝众多大臣解了围,下联为“四诗风雅颂”,随机向学生解释,“三光日月星”即日光、月光、星光为三种光芒,“四诗风雅颂”即风、雅、颂三种诗歌体裁,其中,雅又可以分为大雅及小雅两种体裁,顿时是宋国大臣反败为胜,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没有其他可以对得出的对联,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几个示例句子,比如“两姓父子妻”或者“一统魏蜀吴”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联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有趣的唐宋文化及魅力较大的语言文字,此外,教师还可以加个对联文化知识渗透进入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对联故事引导学生对于对联方面知识的学习及积累,例如,在学习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一课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在这首简单的诗中找到诗中隐藏的对联,使学生自主寻找,然后,对于对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条对联进行解释,并论述其中的文化含义,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对联知识、学习唐宋文化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联游戏使学生对于对联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使学生亲近文化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便是通过文字游戏及对联游戏的方式,通过具有学习性兼具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对联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优点,因此,学生对于其中的文化知识掌握比较容易,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桃红”对“柳绿”、“如烟”对“似火”以及“春雨贵如油”对“晚霞明似锦”等经典对联,有助于对于学生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锻炼,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联游戏灵活地掌握各种语言文字的语法、修辞以及逻辑等语言文字应用手段,并将各种文字训练方式进行综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养成用词准确、用词凝练的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唐宋语言文化的璀璨及趣味性。例如:教师在向学讲述唐宋文化中的“互文”、“对偶”以及各种文化知识时,教师不能枯燥地讲解其文化知识,而应通过对联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联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比如“绿水无忧,因风皱面”对“桃花有情,为春笑面”、“金桔有爱,为秋点灯”或者“红花有爱,为春而醒”,使学生分析哪句下联更加符合上联的意境,由于上联的“绿水”二字是“颜色+事物”的结构,因此,“金桔”及“红花”比“桃花”更加匹配,更加形象,“因风皱面”能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微风吹起湖面涟漪的画面,三局下联中只有“为秋点灯”能够使人们联系想到桔子挂满枝头的画面,因此,“金桔有爱,为秋点灯”一句与上联的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平仄相协,比之其他两句更加和谐,同时,两句对联在一起,擁有更加意境十足的美感,学生也可以在对联游戏中找到对联学习及唐宋文化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对联的基本方法。

3.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学习唐宋文化、掌握对联知识的最佳方式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加强其知识储备,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领学生主动进行实践。例如:在学生放学后,教师可以一“夜幕降临华灯照”依据作为对联的上联,使学生发挥其知识储备,主动对于下联进行指出,并解释下联对于上联的相关度及其中蕴藏的文化知识,引发学生对于对联学习的兴趣度,此外,在学习唐诗或宋诗、宋词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唐诗宋词引出对联学习,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引导学生对于对联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及阐述,将对联学习引进语文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及语言应用能力进行锻炼,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地实现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促进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及对联学习工作的知识性、生动性及趣味性,真正实现语文课堂及对联学习文学品味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联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形式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深厚的文学知识,语文课程及对联学习的核心是工具性及文学性的统一,其中,工具性指的是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字使用功能以及对联学习课程的实践性进行讲解,人文性指的是教师应着眼于对联学习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及思想感情的熏陶及对联学习的人文特点进行入手阐述及分析,以体现对联知识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唐宋文化知识。总而言之,中国的对联文化博大精深,对联,又是一个人综合学养的集中体现,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学者都是对联大师,要想掌握其精髓,需要丰厚的积淀及灵巧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对联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万事万物皆可对联,从自身积累、锻炼、尝试实践创作对联,教师可以通过对联故事引领、对联游戏引导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语言能力还可以激发浓厚的学习对联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当今,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尊重古代文化、学习对联精髓,为对联更大化普及再上新台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江华,罗海山.一副对联 一生追随[N].海南日报,2021-09-27(B06).

[2]成一农.跳出“唐宋变革论”——兼论当前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59-165.

[3]陈守兴,陈世林.从家长信息看江州陈氏唐宋义居的历史必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3):15-19.

[4]施启文.对联[J].中国火炬,2021(09):3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对联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我与文学三十年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