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须言之有物

2022-04-02 13:48云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作文训练小学生

云婕

内容摘要:小学生作文训练,是奠定学生一生写作基础的阶段,在练习写作中,空话连篇,空洞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弊病。教师在学生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做到写人叙事要抓住特征,力求真实可感,“言之有物”,主题鲜明,以此练好写作的基本功。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训练 言之有物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能力体现着小学生的语言表述、观察和描述事物、理解问题、认识生活、审美情趣、个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是语文学习效果的集中表现。同时,小学作文教学是基础工程,小学生作文训练成效关系到学生初、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和作文水平。因此,教师在从小学二年级的写话到六年级熟练掌握记叙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做到“言之有物”。

一.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训练目标

作文要言之有物,就是说学生写作文要力求叙事清楚,内容充实、具体,绝不能废话连篇,无病呻吟。这个“物”,其实是强调学生写作文要大脑中有丰富而新颖的素材,笔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景色、事物真实可感、形象具体、特色鲜明。

1.叙述要脉络清晰。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以练习描述人物的事迹经历、描摹事物发展变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要求把文章中要表现的人物、事件交代明白,使文章线索清晰。”[1]叙述是记叙文的肌体,小学生作文让人觉得空洞无物的常见问题之一是叙述思维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颠三倒四,叙述没有线索和脉络。所以,叙述脉络清晰是言之有物的第一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重视以下最基本的三点:

(1)记叙的六要素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果一篇文章这六要素齐全,那文章读起来就会情节清楚,感知味强。

(2)叙述的线索要清楚。对于不同事物,虽然描述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这个线索可以是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一事物,还可以是一种感情。有了一条中心线索,就能把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串连越来,给读者一个整体感知,觉得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否则文章就让人感觉松散、虚无。

(3)行文过程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如果一篇文章人称混乱,阅读时会让人理不清头绪,觉得所记述的事情不合事实,不合情理。

2.写人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性描述,把人写“活”。学生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个性特点各不相同,有人沉稳内向,有人急躁潑辣;有人粗犷彪悍,有人细腻温柔;有人幽默风趣,有人朴实憨厚。在练习写人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概括,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入手,找出人物在五官长相、着装打扮、身形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他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把人物写“活”。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描写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而且读者通外貌特征,已经初步对她尖酸刻薄的性格特征有了感知。

3.写景要描绘出所写景物的独特之处。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景物是不同的,小学作文写景训练达到以下几点才算“言之有物”。

(1)要能描写出景物的主要特征。不同的物种在不同的时间、地方所表现出的形态、颜色、声响等是不同的。同是阳春三月,但桃树、柳树各有特点,同一片原野,春夏秋冬四季色彩不同。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了春天的山、水、草、花、雨等等。描写春草,他重点抓住了春草的幼芽,挤破泥土的阻碍露出地面时的“钻”字、刚复苏的小草娇柔的神态是“嫩嫩的”、春草的色泽是“绿绿的”、给人的触感是“软绵绵的”等特征。

(2)写景物要有层次感。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学会从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不同的方位描写景物;要注意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大自然四季轮回中的各种自然景色,学会在写作中选择、组合自然之景,通过描写眼中、心中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二.通过分类写作训练,在循序渐进中做到“言之有物”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和叙事练习等分类写作训练来落实学生作文的“言之有物”。

1.写人力求形象,性格鲜明。写人记叙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把人物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

(1)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人物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描写人物时,要引导学生反复习作,把人物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当然,在习作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确理解: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不是为了给人物画像,并不要求写人物全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要抓住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以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正如有人说:“加强文章中外貌描写,可体现出人物特征,凸显其神韵,使其个性鲜明地展现在作文中。”[2]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写他在鲁镇见到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作者通过对头发、脸色、神色、眼睛和随身物品的简单描写,一位被封建社会摧残得濒临死亡的中年妇女形象跃入眼前。

(2)人物语言描写。作文中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红楼梦》第三回写王熙凤第一次出场: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已闻其声,在一个十分讲究礼教的封建大家庭,一位妇女还没进门,笑语声已经响亮传来,一个恃宠放诞的贵妇形象已是呼之欲出。

(3)人物行动描写。在人物描写中,人物动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生活环境、动作发展。如朱自清《背影》中,通过“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动作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位关爱儿子的老父亲形象。

(4)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欢喜、愤怒、爱慕、思念、痛苦、怨恨、嫉妒等。如:《迟到》这篇课文,一开篇就有大段心理描写——“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有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这段心理描写,把一个又娇懒而又虚伪又害羞的小孩子心理特征表现得活灵活现。

2.写景要突出景物的具特征,景中有情才感觉真。小学生练习写景时,教师要逐步引导训练,让学生笔下的景色符合客观事实,如果写景不真实,不仅会闹笑话,还使人觉得文章是随意捏造,空洞无物。自然景物的外在表现,受时令和地域影响而不同。同一地域,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同一地点,早晚景色有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在描写景物时,要符合當时当地的真实情况,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例如:北方的小朋友写早春景色说“山花烂漫”、“花红柳绿”等明显就不真实;还有小朋友写夜景时,用了“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样的语句,也是不符实际情况的,因为自然现象中,“月明星稀”才是真实现象。

(1)写景要有真实感,就要抓住景物特征。学生所描写的景物要给人真实的感觉,就必须在描写时抓住景物的特征,要通过描写表现自己笔下的景物不同于其它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学生在练习写景时要明白,一天中,早、中、晚的景物不同;一年中,春、夏、秋、冬的景物不同;同一地点,风、雨、雪中景物不同;大自然中,高山、平原、沙漠的景物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观察、体会,在形成清晰感知的基础上,认真描绘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在色彩,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把这些变化特征写出来,景物自然就有活力,就真实可感了。比如,朱自清在《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全用上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要用“心”去写景,融情于景。教师要通过例文分析,美文赏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写景,就要写出对景物的内心感受,要在描写中体现自己的感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算好文章。不同的人对景物感受是不同的,例如:写暮春时间去登山,如果重点要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主观感受,描写时就应突出山路之险陡,登山困难之大,以突出在努力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沿途花草树木的美丽繁茂、盘山小道的清幽、各种小动物的活动等景色之美。这样用“心”用“情”描写出的景物会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3)写景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文章如果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没有生机;而如果只写动景,又容易让读者感觉烦乱。所以,小学生在练习写景记叙文时,要重视将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所描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应用练习,在描写景物时力求做到绘形、绘色、绘声,让读者几乎对景物看得见、摸得着;要准确应用能恰当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形容词、应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活”,但同时要注意避免堆砌词藻的弊病。

3.叙事类记叙文要内容清楚,情节完整,主题鲜明。叙事类记叙文要着重写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记叙事情来说明道理或表达思想感情。

(1)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必须交代清楚。记述事情,只有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叙述,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但是,在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这六个方面内容也不能教条呆板的嵌套,例如,在有的文章中,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也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听见此起彼伏的喔喔鸡叫了”,就是指天将亮了;“太阳贴近西山畔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叙事经过具体、重点突出是增强真实感的关键。学生在叙事作文写作中,要把事情经过描写具体并突出并重点环节,就一定要交待清楚事情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而且要安排好层次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事情发展的哪些个环节,最后写什么,必须合理布局,否则文章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3)叙事要做到主题鲜明。写叙事性记叙文,在记述事情的过程中,对事件所涉及的人物,是批评还是赞扬,对事件的性质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必须表达清楚,要善于在记述日常小事中挖掘时代的主旋律,表现美与丑。

三.积累丰富的素材是作文“言之有物”的基本保证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叙,主要原因是大脑中缺少素材。例如,要求学生写天气,只会说:“天气真热”或“天气真冷”,接下来就没话可写了;要求写一件小事,无外乎就是“捡钱包上交”、“公交车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且基本没有亲身经历,很难有独特的感触,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编”作文而不是说写作文。所以,作文要“言之有物”,首先得有丰富的素材。

1.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教材中的优美段落和句子,积累直接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好多课文,都是教材编写组的专家精心挑选的名篇名作,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背诵一定篇目的文章或一些名句名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了平时背诵的文章沉淀积累后,再写文章,就会发现游刃有余,真的是下笔如有神,学生会不再害怕写作文。”[4]只有在大脑中贮存一定的词汇和名句名段,学生在写作时才不至于“词穷”。

2.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养成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有趣味的事、有意义的小事,养成从一人一事一物去思考生活、提升认识的好习惯。例如:看到果园的苹果能联想到果农的辛劳;清晨上学路上看见早起扫马路的清洁工能唤起对普通劳动者的敬畏之心;看到小鸟筑巢能联想起鸟儿孵卵喂食进而想到母爱的伟大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耳朵,就会容易发现平淡生活中的不平常事和不平常人。当然,现在的小学生课业量相对大,闲余时间较少,生活面不广的确是事实,老师要动员家长们尽量挤时间带领孩子广泛接触生活,比如:笔者在二十多年前曾看到过一篇报到,日本家长在周末领孩子统计公路上一小时内经过的汽车有多少是日本生产的,有多少是进口的,这值得我们的家长们学习,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再例如:周末家长带孩子逛商场,能引导孩子通过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拥挤的购买人群体味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余幸福,就是成功的素材积累。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学生挑选。教师、家长有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孩子亲身感受春天的原野的生机勃发,夏日万物的旺盛绚烂,秋日收获的丰富多彩,冬天寒冷中生命的蛰伏……

总之,“言之有物”应该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叙述的要素,写人形象鲜明,真实可感;写景生动细腻,情景交融;叙事过程清楚,主题明确。重视素材积累,努力克服小学生写作文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邓宁.浅谈新课标下小学叙事作文的指导[J].读与写.2018年第33期.

[2]喻红雨.作文教学中外貌描写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9年第044期.

[3][4]張燕霞.浅析积累对小学作文学习的重要意义[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年11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

猜你喜欢
作文训练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命题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式初探
作文训练的前与后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