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韵律教学法在汉语初级口语课中的应用

2022-04-02 13:48刘琦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节奏

刘琦芳

内容摘要:不管在哪一层汉语水平等级,学习者总会说出带有“洋腔洋调”特色的句子,这个现象却在语言课堂中教师稍加强化或学生单念词语时有些缓和,教师应该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改善这种情况?为改善这种普遍问题,本论文从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角度,结合学生要学的语言知识,把这种教学法融入到汉语教学,探究这种节奏-韵律教学法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运用场合主要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原因在于在此阶段的学习者汉语水平低,可塑性强,能更正发音的可能性大,否则随着学生汉语语言水平的提高,越能体现语言偏误的顽固性;其次,口语教学重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因此口语教学课上能具体反映学生的表达特点。

关键词:初级 口语教学 节奏-韵律教学法

不管在哪一层汉语水平等级,学习者总会说出带有“洋腔洋调”的句子,这个现象却在语言课堂中教师稍加强化或学生单念词语时有些缓和,教师应该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改善这种情况?为改善这种普遍问题,本论文从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角度,结合学生要学的语言知识,把这种教学法融入到汉语教学,探究这种节奏-韵律教学法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运用场合主要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原因在于在此阶段的学习者汉语水平低,可塑性强,能更正发音的可能性大;其次,口语教学注重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因此口语教学课上能具体反映学生的表达特点。

一.节奏-韵律教学法概述

什么是节奏-韵律教学法?这是一种把音乐教学与汉语声调内容结合、应用于初级汉语口语课中的教学方法。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对于母语中没有声调概念的外国学生而言,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考验。如何在学生学习汉语初期就能掌握汉语声调、减少学汉语越学越深时出现的“洋腔洋调”?这种将声调教学与音乐韵律結合的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也能增加学生对汉语声调的趣味性,而汉语声调的起伏升降与音律是相似的。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高低升降起伏,放在句子中有时发生轻声或变调,如同有规律的音乐节奏,或许能从中找到汉语声调的节奏规律,帮助学生强化不同词在词组中、在句子中的声调变化。

方湘(2011)在前人的声调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及汉语非线性音系学韵律层级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并总结以汉语双音节为基础单位的节奏韵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调整了师生的声调意识,改进了声调介绍方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该理论和教学方法对于教授西方学生汉语声调和语调具有指导意义,这对我的研究和以后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郝然(2015)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提升学生汉语声调和语调上,应利用学生在音乐感知上的共性,发挥音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汉语语言表达的兴趣性,提高课堂有趣性,他认为从汉语声调和音乐性的密切度入手,在汉语声调教学中找到音乐性,进而提升学生整体语段语调的音乐性以降低“洋腔洋调”的顽固性,提高学生表达汉语的自信心。他认为汉语声调和音乐的声音从原理上是一样,且汉语声调的五度标记法也是受音乐五线谱的影响,因此他提出用音乐五线谱进行汉语声调学习和汉语句调、语调的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寓教于乐,把学生已学熟悉的音乐知识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此研究说明了音乐韵律与汉语声调的共性特点,从理论上阐释了音乐韵律在初级汉语声调教学中的合理性,而忽略了其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

张紫奇(2019)认为参考和借鉴韵律感且简单易学的歌曲以四分之四拍的形式结合学生新的语言知识自创汉语歌谣,在汉语教学课堂中,一边打节拍一边嘴巴说唱,教师带领学生使课堂迅速进入强烈律动感的音乐状态下,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汉语声调的锻炼力。此研究从节奏韵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入手,探求其操作性,但忽视了和师生对其教学方式的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所以理论上行得通,但实际运用起来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葛莉莎(2021)通过相关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节奏韵律教学法的实践案例,阐释了节奏韵律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认识和相关意愿,对初级声调教学中已使用该教学方法的学生展开详细的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存在的汉语声调问题、对该教学方法的态度和意愿以及该教学法是否对学生声调问题带来实际的帮助,他还对这些学生展开关于汉语声调的结果性检测以检验该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此研究从节奏韵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出发,探求节奏韵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综上,节奏韵律教学法的研究从理论上的阐释到实践教学中的操作和实施,都有利于帮助教学者和研究者对该教学法的认知、理解和对实践操作上的借鉴。但该教学法自出现不过十年左右,结合具体声调教学中的有效性、对教学者和学习者甚至对教材或资源平台建设者所达到的要求等等,都没有过多的介绍和阐释。而且这个教学法考验授课教师的音乐天分和综合运用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既然节奏韵律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洋腔洋调”现象,同样也可以改善汉语句调的表达水平,有些汉字单读时读它的本调,在句子中由于句子语调的影响而转变成另外一个声调,最常见的是上声调汉字声调的转变,但以上相关研究没有过多涉及汉语句调问题,而且“洋腔洋调”的现象往往出现在课堂交际练习或汉语实践交际中,这些交际活动多数情况下用句子或语段表达交际意义和功能。

二.节奏-韵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理念最早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乔治罗扎诺提出来的“暗示法”,它的理念是播放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等暗示手段刺激学生大脑,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伦尼波格提出了“语言关键期”假说,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固定的临界点(12岁)比任何时期更容易习得语言,一般过了这个时期后便很难习得完美的语言。他认为12岁是人容易习得完美语言的临界点,过了这个点,绝大部分人的布洛卡区(人类大脑中管掌语言学习的区域)就会关闭,此时再习得语言就变得困难。如果这个假说是成立的,对于12岁之前的学习者,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刺激和开发学生的语言大脑皮层功能,可有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对于超过12岁的学习者,教师帮助学生动用音乐智能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对语言学习效果和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采用音乐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充分表现。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习者的引导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果改变言身传教的传统教师形象,将音乐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积极性,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处于丰富的情境中运用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使学习者可以主动地丰富、完善或调整改编知识图式,达到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学习者心理层面会对语言学习带来重要影响,心理层面包括动机情感焦虑性格等因素,在语言输入大脑的过程中强烈的动机、良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会促进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进程,甚至起关键作用,相反,动机心态不正、焦虑感过多对第二语言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加入音乐元素、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能减少学生学习语言的焦虑感,增加学习兴趣和活力,唤醒学生的情感状态和认知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意愿,增强学习效果,增强学习效果,音乐教学法即节奏韵律教学法更给语言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进程朝着正面积极的有利方向发展。

综上理论研究可知音乐教学法即节奏韵律教学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其相关课堂中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对授课教师而言虽然给教师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无异于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从前人研究总结得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学习者而言,能刺激和促进学习者布洛卡区大脑皮层的智力开发也无异于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三.节奏-韵律教学法的实践案例分析

为了考察节奏-韵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将介绍和分析相关课堂案例,结合相关教学理论,说明节奏-韵律教学法的实践性。

案例概述:

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海外汉语教师,她被外派到加拿大的一所孔院担任初级汉语口语课程。她满怀期待地来到这个多元而活泼的国家,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欢迎李老师,负责综合汉语课程的本土老师教学进度有些慢,所以李老师想适当讲一些语音课程相关的内容,首先教授同学们声母和韵母,她通过图片展示舌位图,舌位图上的说明和注释都是已被译成英语,重点用动作教会学生发音,从声母、韵母到音节和声调,一切工作看似很顺利,但直到一节操练课上,她让学生脱离老师带领的条件下,自己去读已学过的词语,她发现学生说的声调大多数都是错的,李老师就一个个耐心地给学生纠音,起初学生跟老师的音一遍遍地读,最后学生不耐烦了,觉得汉语太难了,李老师有些急了,她向大家解释汉语中只有声调是难的,可这招不奏效,所以李老师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声调问题,而且学生总是在课堂交际或汉语实践中出现“洋腔洋调”现象,声母与韵母的拼合大多数都读对了,唯独声调有错误,特别在语流练习或语流交际中,所以她打算使用节奏-韵律教学法,平时李老师对音乐的韵感有些兴趣,而且班里的学生多数都知道几首中文歌,例如《甜蜜蜜》《对不起,我的中文不好》等等,她刚来加拿大时,教会学生一首中文歌,全班的气氛高涨了起来,可以看出学生对中文音乐兴趣浓。她使用了简单的乐谱和四声结构改编了《四声歌》和《声调歌》,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唱,调动了学生的音乐细胞,他们不由自主地自己唱起来。

该教师用四课时学习和教会学生唱《四声歌》和《声调歌》,一课时向学习者介绍声调概念并进行标调训练,使用《声调歌》学习发音口诀。二课时使用《四声歌》训练学习者发音,在节奏和韵律中进行声调强化训练。第三课时组织使用《四声歌》进行复习并组织音乐活动,使用《四声歌》在语流中练习声调发音,之后使用之前已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测试,看看学生的“洋腔洋调”问题是否得到改善。最后经过测试发现,有一些转变,部分发音读准了,可以说明节奏-韵律教学法对纠正和转变学生声调和句调是有帮助的。

案例分析:

该教师刚开始使用图片和动作展示和操练声母和韵母以及音节,出现了“洋腔洋调”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于语言没有声调的学生而言,汉语是有声调的非线性语言,学生没有能力迅速适应这种有声调变化的语言,特别在语流中还会出现语流声调的变化,有时侯整个句子可以随着说话者侧重点不同而有所改变;二是语音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李老师刚开始使用的是图片和动作法,学生出现错误,李老师会一遍遍纠音,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枯燥,学生一旦遇到难度大的,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李老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兼顾学生汉语水平,她创造性地制作汉语歌谣《四声歌》和《声调歌》,她创造的歌谣符合了四点原则: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智能。音乐具有跨国界、跨地域的特点,因此大多数人都喜欢听音乐。而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运用在课堂上能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学生的学习心情变得轻松自在,这是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有力体现,因此歌谣体现了兴趣活泼的原则;二是方式简单易懂,上手快。李老师采用的音乐五线谱和四分之四拍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很快掌握了节奏和规律,可操作性高;三是以旧带新,旧新操练。结合旧词,引出新词,并在特定歌曲中一同操练以达到巩固和强化。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把它们编入歌谣中操练学生的声调和句调,减少学生对唱的认知难度;四是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性。为了保证教学效率和有效管理课堂,调动全员参与积极性,机会人人均等,不让任何一位學生掉队或被忽视,这不仅为了教学课堂高效运行,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保障了学生的参与度,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绘制的中文歌曲,同时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比如像组织音乐小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不落队,保持基本的整体课堂秩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介绍和详细分析李老师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节奏-韵律教学法对改善学生“洋腔洋调”问题有一定帮助,促进师生对教学和学习的具有双重积极作用,但不足在于教师需花大量时间创作歌曲和设计教学活动,考验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其次,由于在声调教学中运用到相关的音乐韵律,会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教学课堂容易出现混乱等问题课堂行为,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流程的把握,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容易在结合汉语声调的歌谣教唱环节的时间上把控不足,忽视了汉语声调相关操练和运用的巩固。教师教会学生唱歌谣的目的是为了寓教于乐,让学生记忆和强化汉语声调的发音规律,所以教师要在此环节合理组织并控制好时间。

外国学习者的“洋腔洋调”问题是非常普遍的语音偏误,想完全改变这种现象是困难的,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必须耐心积极地应对,教授初级汉语课程时可以适当使用节奏-韵律教学法,特别在口语课上,但不宜过度使用,容易使课堂的教学重心偏移,因此节奏-韵律教学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方湘.汉语声调非单音节教学法及实验报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12):116-122.

[2]葛莉莎.节奏-韵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课堂声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5):1-76.

[3]郝然.论音乐感知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中华文化论坛,2015(2):185-190.

[4]张紫奇.论音乐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6):1-79.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树懒的节奏
YOUNG·节奏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口语教学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