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2-04-02 23:32莫兵
新农民 2022年9期

莫兵

摘要:近年来猪传染病呈现频发问题,二次传染的现象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解猪传染病频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总结猪传染病发病机制与传染途径,从加深传染病认识、规范生猪引种行为、专业科学环境管理与养殖等方面,有效切断病菌传播途径,防止大规模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有效提升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猪传染病;频繁发生;原因;综合防治措施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对肉制品的需求较高,尤其是猪肉采购在人民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保证猪肉质量,是实现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较大,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传染病频繁发生是限制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猪传染病类型较多,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再加上养殖过程中的不规范引种,导致传染病的频繁出现。深刻认识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此保证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

生猪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生猪生活率,降低经济效益,这些传染病往往在进行防治之后还会继续出现,频繁的发生严重打击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传染病发病机制与养殖规范上来看,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1 对猪传染病的认识不够深刻

虽然当前我国当前的动物检疫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检疫流程正在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生猪养殖当中,养殖工作人员对猪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认识并不清晰,认为传染病是无法防治的病种,没有规律可循,发生了就去治疗,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其实每一种传染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都严格遵循了一定的发展规律,从潜伏期、前驱期、症状发生期、转归期,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特点,只要掌握传染病发生规律,在其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遏制,就能实现对猪传染病的控制。另外,大多传染病的频繁发生与养殖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以猪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猪本身免疫不强的原因,也有养殖环境粉尘过多、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只有从源头控制才能抑制传染病频繁发生。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养殖人员大多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认识深度不足,没有从环境与养殖方法方面寻找原因,再加上部分传染病具有隐藏性特征,在治愈之后仍然会携带病原体进入潜伏期,并对其他健康猪进行传染,导致防疫工作难以高质量开展,防治质量降低[1]。

1.2 引种程序不规范

我國生猪养殖户每年都会进行跨区引种,目的是培育优良品种,提升猪的抗病性,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引种程序不规范,缺少严格的检疫把关,引种计划没有章程,呈现出盲目引种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带有病原体的猪被引进,将所携带的传染病传染给健康猪群,加上当地养殖对外地传染病认识不深,消毒检测隔离措施没有执行到位,导致猪传染病频发。一些小型养殖场对猪的来源检查不严格,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充足条件,这也是猪传染病频发的主要原因。

1.3 养殖环境不合格

大多猪传染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养殖环境条件与管理手段得不到改进的情况下,即使传染病得到治愈,也会有再次发生的可能。尤其对于中小型养猪场来说,养殖环境较为恶劣,饲养规模与密度较大,缺少合格的通风设备,粪便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病原体广泛存在于恶劣的饲养环境中进行传播。另外,部分养殖人员缺少科学的管理意识与策略,专业养殖技术缺乏,猪发病之后没有及时隔离与治疗,导致规模性传染病的发生,猪在病死之后没有进行掩埋等无公害处理,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利益,死猪交易的现象频繁发生,病菌有着更加广阔的传输空间与渠道[2]。一些养殖人员为了控制疫病发生,盲目使用各种抗菌药品,导致大部分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由于环境与养殖手段产生的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现象非常普遍,危害持续提升,一旦出现规模化的传染病传播将非常难以得到控制,多种药品治疗无效,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

1.4 防疫人员技术熟练度不高

对于基层防疫人员来说,其疫苗接种技术熟练度决定猪传染病的发生几率。但是就实际基层防疫接种人员的整体素质来说,还存在技术熟练度不高的情况,部分兽医人员技术不熟练,缺乏责任心,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畜牧接种流程开展工作,造成漏防现象的出现。比如在进行口蹄疫病预防接种工作中,由于防疫反应的问题,造成小猪不防疫接种,怀孕母猪不敢接种等现象,导致接种密度不足,为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留下突破口。另外,关于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间隔方面,缺少明确清晰的综合把握,在局部地区出现重大疫情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猪疫病传播,会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任务,导致防疫接种时间混乱,都会引起猪传染病的频发。

1.5 接种疫苗与饲料添加剂监管不力

部分猪传染病疫苗存在药品不规范与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其疫苗的菌数与毒株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标准,严重影响猪传染病的防疫效果,导致猪传染病频发。另外,在疫苗运输与注射的过程中,疫苗保存情况不容乐观,没有采用冷链运输的方法,导致疫苗效果降低,在疫苗注射过程中,还存在着注射剂量超标等现象,部分养殖人员认为猪传染病情严重,需要大剂量注射,这反而造成病情难以控制,传染病频繁发生。对于饲料添加剂来说,需要合理的使用,才能保证猪群的正常生长,但部分小型饲料制作厂商,为了迎合养殖户希望猪群快速增长的心理,在饲料中违法添加超量微量元素与激素,虽然在一定时间中提升了猪群的生长速度,但同时也对猪群免疫力造成影响,导致猪传染病的频发。

2 猪传染病频发的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猪传染病频发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养殖现状,为减少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需要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强化认识猪传染病发病机制与传播途径的基础上,规范引种行为,注重养殖工作中的环境防治,专业规范化养殖管理手段。只有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切断猪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实现有效控制。

2.1 深刻认识猪传染病,完善免疫程序

为防止猪传染病的蔓延与传播,减少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需要深刻认识猪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其传播规律,从根源入手,切断导致发病的主要途径。针对猪传染病多种因素诱发的显著特征,养殖人员需要从环境管理、检疫手段、免疫程序等方面出发,切实掌握各个因素对猪传染病传播的影响,从而从根本上防止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3]。另外,针对常见的猪传染病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免疫措施,完善免疫程序,保证免疫整体效果,首先是病毒类传染病,包括猪瘟、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等,掌握疫苗注射时间与喂奶时间的间隔,尤其针对春季生产的母猪,应做好细小病毒免疫,防止春季环境导致大规模细小病毒的传播。其次是细菌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猪大肠杆菌病、猪丹毒、支原体病与猪肺疫等,针对常见的细菌传染病,分别注射支原体肺炎与传染性胸膜炎灭活疫苗。针对不同季节高发的猪传染病,工作人员应当提升重视程度,完善免疫注射流程,保证猪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2.2 规范生猪引种

跨区引种是培育优良生猪品种的主要途径,其重点环节如果把关不严格,容易导致各种新老病原体的传播与入侵,造成传染病高发频发,当前网络交易开展的不规范生猪跨区引种,缺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输车辆也没有备案,导致非洲猪瘟等传染病在当地蔓延传播,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在生猪引种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生猪生产活动。首先,生猪的引进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遵守合法程序,交易过程附带必备的动物合格检疫证明、耳标与检疫报告,谨慎对待网络交易,高度警惕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生猪,防止带病生猪的引进。其次,在进行生猪交易之前,双方需主动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在出具相关手续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易[4]。另外,生猪运输车辆也是造成猪传染病频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猪运输车辆需进行清洗消毒,并经过当地检疫信息备案方可进行生猪运输,购买方购买生猪的24h内,自觉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接受监督检查。最后,购买方在引进生猪之后进行病毒检疫,并在养殖场中建立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无病症发生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配种。总的来说,生猪引种需遵循标准流程,高度重视网络非法交易,在每个环节中切实防范传染病的传播。

2.3 完善养殖环境与管理方法

大部分生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环境较差,为病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载体,不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也会导致病菌快速传播,所以养殖环境与管理方法的科学专业化,是防止猪传染病频发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养殖环境方面,针对中小型生猪养殖场,需要合理安排生猪养殖规模与密度,加强通风管理,有效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养殖场中粪便与污水需要及时独立处理,减少环境性病原菌在污水与粪便中传播,导致二次传染,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在发现生猪出现发病症状时候应及时隔离治疗。另外针对养殖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单纯依靠传统养殖经验进行管理的问题,需要切实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法治观念,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传播途径,在出现病死猪的时候应开展掩埋等无公害处理,严禁死猪交易现象的出现,不得盲目服用各种抗菌药物,减少病菌耐药性的产生。最后,针对当地猪传染病的实际发生情况,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复方磺胺甲氧嘧啶可溶性粉、盐酸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可溶性粉、增效多西环素可溶性粉等,切实加强对多类型传染病的抗性[5]。

2.4 提升基层兽医防疫接种技术熟练度

为有效提升猪群养殖中防疫接种的整体成效,减少由于接种技术不当造成的猪传染病频发问题,需要切实提升基层兽医防疫接种技术熟练度,要求工作人员重视基层防疫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与国家制定的相关防御标准开展接种工作,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是防疫物资的运输与保存,在领取疫苗之前,需对疫苗外观与标签进行仔细检查,查看瓶口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是否达到有效期限等,退回不符合标准的疫苗,疫苗应采用冷链运输,根据防疫要求,处于合适冷藏条件下保存。第二是严格规范免疫注射流程,当前在猪群免疫注射当中经常出现不按照流程注射的情况,比如认为猪群免疫注射不需要器械消毒,直接注射就可以,这种观点是及其错误的,在免疫注射当中,首先需要注意器械消毒与人员防护,接种之前进行猪群个体状况检查,询问养殖人员猪的疫病发生史、饮食情况与排便情况,根据猪群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在按照规定流程完成免疫接种之后,需要给猪群佩戴耳标,并进行档案登记,统一回收处理接种废弃物。第三是器械消毒,在完成猪群免疫接种之后,需及时对使用器械进行冲洗消毒高温灭菌,切勿直接二次使用,防止病原体粘附在器械上,导致猪传染病的再次发生。总的来说,规范防疫接种流程对防止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有着关键性作用,需要重视防疫接种的流程化与标准化。

2.5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疫苗与添加剂的使用

疫苗与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是造成猪传染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相关疫苗与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环节较为混乱,市场监管不力,为减少由于不规范使用疫苗与添加剂所造成的猪传染病频发现象,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疫苗与饲料添加剂流入市场。首先是疫苗与饲料添加剂的监管环节,有关部门需按照国家标准检查猪疫苗的规范性,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首先是毒株检查,主要对其免疫原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检查;其次是效价,也就是抗原含量;最后是佐剂,分为免疫增强型与普通型。对于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应当加强对不正规小厂家的生产销售监管,确保饲料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在对疫苗与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控制环节中,需组织专业的兽医防疫人员,对猪养殖人员进行使用科普,比如疫苗佐剂的选择,关键在于与疫苗的搭配程度,在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的使用,以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疫苗为例,可以选用水佐剂疫苗,保证母猪在生产当中,能够获得较高的抗原,这样能够实现对母猪本身与仔猪的双重保护,使母猪全年处于高而稳定的抗体水平中。另外是对饲料添加剂的规范使用指导,包括微量元素与激素剂量大小的使用,结合猪群本身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添加剂使用,从而达到实现营养平衡、控制疾病的主要目的。

3 结语

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受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养殖人员对传染病认识不深、盲目引种和缺少科学环境管理,导致病原体的多途径传播,最终形成二次病毒感染。针对猪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围绕养殖管理中所出現的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对猪传染病的认识程度,规范生猪引种流程,完善养殖环境与管理方法,减少病菌传播渠道,防止猪传染病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1] 万玛吉.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2):68-69.

[2] 李亮,樊福好.猪场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与清除技术[J].中国猪业,2020,15(6):59-64.

[3] 姜晶.浅谈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5):85,90.

[4] 张梅.饲养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0):134.

[5] 卢钰.生猪传染病频发的原因与综合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