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2-04-02 21:47王艳霞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王艳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所推行的观念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展开高效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关注学生在课程中所展现的行为准则,分析小学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在小学语文课程当中,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改革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挖掘小学语文中存在的健康教育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引言

素质教育所推行的教学观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包含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案例,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渗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发挥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的教育价值,将丰富的教育内涵贯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真正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从发展过渡到成熟的时期,此时外界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可塑性,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从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出发,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塑造与锻炼。教师应意识到语文课堂的教学重要性,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学生的思想以及各个学习技巧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语文课程中寻找到学习的平衡点,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理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在语文课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内遇到的各类问题,给予学生恰当的解决方式,倾听学生此时的心声与烦恼。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在沟通与交流时的态度,应充分的结合尊重、信任以及平等的态度,耐心的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可以将自己的观念强硬的加给学生,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取到更多培养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有效的强化自身的心理素养。例如在《月是故乡明》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利用一首《乡愁》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學氛围。在导入中,教师采取谈话导入“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借此来引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并通过作者的写作方式,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加强学生的心理情感体悟。

二、采取灵活且科学的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浅显,对于语文中所出现的知识内容无法深入理解。教师应重视此时学生尚未成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课程中有效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课程的教学中,设计较为创新的教学环节,开拓小学生此时的学习眼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展开教学,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程当中,将语文内容中抽象化的问题进行转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及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注意到,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时,不能主观的为学生下定义,这种替学生做出抉择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素养出现偏差,无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认知将出现严重的负面问题。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应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减少小学生此时出现的学习紧张感与陌生感。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式,围绕着书本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当中,锻炼学生的学习心理素养,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与灵活性,让学生能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意愿。例如在《自相矛盾》这一课时当中,教师采取灵活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观看故事视频,了解寓言故事中的内容。通过文章内的对话,深层次的帮助学生了解其中寓意,并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指导学生参演故事,感受“锐利和坚固”两个词语的含义,鼓励学生不做“自相矛盾”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培养人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小学生塑造完整且健全的人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应重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在书中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给予学生无穷的前进力量,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学习态度。教师开展开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将高尚的教学思想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循序渐进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是模仿阶段,此时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坏无法分辨,只能依赖事物本身的趣味性进行模仿学习。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优秀的书籍进行课外阅读教学,调整班级阅读课堂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与分析习惯。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展开课外阅读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其他国家的景色描写的书籍,并带到班级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在阅读后将书籍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宽小学生的学习眼界,并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启蒙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渠道。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教学作用,在课程中不仅要将语文知识进行渗透,更要考虑到课程的实效性,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想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4):42-43.

[2]余桂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散文百家(下),2016,(12):147.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