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2022-04-02 21:47熊正强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初中数学

熊正强

摘要: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同时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渠道。初中阶段的数学科目作业更是强化学生课堂理论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作业的合理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受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数学作业成为锻炼学生数学技能的主要手段,要求教师积极探究初中阶段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引言

数学科目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学习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优化数学科目的课后作业设置,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强化学生课堂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优化数学科目的作业设置,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作业设计,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作业设计原则以及作业设置现状,探讨优化农村地区初中数学科目的有效策略。

一、数学科目作业设计原则

(一)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科学进行作业的设置,促使学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提升作业设计实效。

(二)作业设计的差异性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家庭环境、遗传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在数学科目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要依据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做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实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布置挑战性较大的作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较强的作业,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效能感。[1]

(三)作业设计的生活性原则

基于数学科目学习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的时候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同时作业内容应该是思考性的、多样化的,能够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促使其借助课堂学习解决生活问题,正确感知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

二、现阶段农村初中数学科目的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量过大,学生的负担过重

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导致数学科目的学时较长,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消化课堂知识。但是在农村地区教师进行作业设置时,往往忽略作业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片面强调数量,希望能够通过大量刷题来增强学生的数学技能,这不仅给学生带来强大的作业负担,加上农村地区家长的学历有限,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往往诱发抄袭现象,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乏味

受以往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农村初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过度依赖教材和各种试卷,导致作业形式不是计算题就是应用题,加上试题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很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知识,这对学生的数学科目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不仅降低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影响作业完成度,还不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三)作业设计存在假性分层,增加学生负担

农村地区教师受自身教学技能和理论限制,往往忽视分层作业的重要性和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导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常常一概而论,造成作业设计假性分层,诱发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作业的假性分层现象,使作业的分层布置流于表象,为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担。

三、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依据学生差异开展作业分层

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水平,并以学生的具体水平为依据进行多维设计。首先 ,在教学目标方面,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真实水平进行差异化设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作业目标应该是使其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础定义和公式等理论性知识;对于中等水平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其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提升作业难度,通过作业设置实现学生学习技能的更好提升。其次,在作业数量方面,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相应的作业目标,合理设置作业数量,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同时,促使其能够更好巩固课堂学习。最后,在作业难度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明确学生的基础能力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难度差异的作业,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基础需求,同时不同难度的作业能够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二)注意作业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科目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服务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摒弃以往作业开展形式,充分意识到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作业生活化,提升学生对于课后练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技能质的提升。[2]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教师可以以人口普查为契机,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调查本村人口现状。首先,教师可以将本村进行合理划片,将学生分成与片数数量相等的小组。其次,教师布置调查要求,学生应该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将本村人口以年龄段为依据进行分组,分别是0到6岁、7到18岁、19到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员。再次,教师带领学生将本片的调查数据绘制成统计图。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各个片区的调查情况进行合理整合,完成本村的人口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学生能够清楚掌握本片或者本村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分布情况。通过这种作业设计形式,教师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统计调查”的认知,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了作业布置成效。

(三)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普遍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在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形式以及内容的新颖性。同时,由于充满趣味的作业能够有效刺激学生大脑,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后练习。鉴于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兼顾作业设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练习成效。例如在学习完《轴对称》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設计窗花的课后作业。这种作业形式不似以往作业形式那样单调,同时作业内容还紧扣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意愿,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制作窗花的过程中强化对于轴对称图形的认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制作窗花,还能够有效锻炼自身审美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四)注意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目的首先是强化学生的课堂认知,其次是锻炼学生学习技能。以往的作业设置形式过于固化,内容过于单调,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抵制心里。针对这一现状,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注意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为学生留出足够探索空间,促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成效。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问的形式,增强作业的探究价值。或者教师可以学生的生活阅历或者经验为依据,

为学生布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不仅遵循了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原则,还体现了作业设计的灵活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合作者和组织者。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以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为基础,进行兼具多维化、生活化、趣味性和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欲望,提升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探究[J].家长,2021(09):92-93.

[2]时耿芳.基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课外作业设计[J].山东教育,2019(17):3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初中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