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 大精彩

2022-04-02 01:00刘光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习作文本课文

刘光群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小练笔就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言语会有所感悟,情感会有所触发,如果不适时地凝结成文字,加以梳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智慧的火花便会逐渐淡化,乃至消失。因此,有必要适时地安排课堂小练笔,及时地将这些感受、感悟用文字的形式积淀下来。但小练笔不同于作文教学,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进行的写话训练。目的是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通过运用语言表达方式的尝试, 实现学生“积累语言”和“ 运用语言”的同步。我们要如何让课堂小练笔精彩纷呈,大放异彩呢?

课堂小练笔的实施步骤

实施课堂小练笔要讲求实效,不能让小练笔形同虚设,成为空中楼阁。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课堂小练笔同样需要一个蓄势的过程,需要教师适当地诱导引领,巧妙地进行铺垫,在读、思、说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循序渐进,让学生蓄情蓄感待发,实现水到渠成。

一、欲写先读

叶老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把作为例子的选文读透读烂,从中领悟言语的运用规律,练就阅读与习作的熟练技巧。阅读是接受,是汲取,是为了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写话是释放,是表达,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阅读与写话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比如《小练笔:香蕉》,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认真观察:看香蕉、摸香蕉、闻香蕉、品香蕉,并引导学生把观察与想象同步,再将观察所得与想象所得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出来。具体地说,本次小练笔是基于课文《庐山的云雾》中那个典型的句式来设计的。原文中的那个句子只有比喻,但还没有构成排比。我们就进一步发展, 结合训练学生想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练习运用比喻兼排比的句式进行表达。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小练笔,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更有帮助。同时,我们这次小练笔所渗透的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与写作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指导,与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也是高度吻合的,为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欲写先思

学贵于思。没有思考,没有想象,何来精妙的言语表达。即便是深入朗读课文,也依然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层面,而语文教学绝不仅仅为了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用当前专家最时尚的讲法来阐述就是“教课文与教语文”的问题。为了避免只教课文,达到借助课文来教语文的目的,我们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还需要以文本中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拓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

三、欲写先说

说话与写话同出一辙,都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说话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必备基本功,是写话的基础。阅读教学中通过说话训练能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之思之情之感,从而激起他们愿与作品中的人物零距离对话的欲望。

在《小练笔:香蕉》课例中,从说的内容来看,可以设计说出自己所见到的、所闻到的、所摸到的、所品到的这种第一层面的说,再由此展开想象的创造性说。从说的难易程度 来看,可以单独一句地说,也可以连贯起来一段地说。 这样的说是学生心灵的真切呈现,这也是充分铺垫,蓄情蓄感蓄势后练笔演绎的精彩。

课堂小练笔的设计技巧

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本的特别之处、精彩之处、空白之处巧妙设计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小练笔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抓住语言文字特点仿一仿。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文本是经过专家精心选择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教师要细读文本,用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出文本丰富的内涵,对于文本的特别之处,要反复推敲,选择合适的训练点,设计小练笔。

《校园香樟》是以课文为依托的仿一仿巩固与拓展练习:巩固的是比喻兼排比的句式,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拓展的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水中花仙子》《仓鼠》则可以根据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小动物而设计的,同时又是对第一组以课文为依托的仿一仿的再次提升。

二、把握文本内容特点补一补

“空白”理论即: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像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掘文本潜在的意义,在创造性阅读中去填充“空白”。而现在的许多优秀课文,常有空白。教师要细读文本,挖掘文本言已止而意未尽之处,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善于引导学生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创造出来,使文本具体深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进行小练笔。

在教学《蚂蚁的救助》一文时,根据课文留白可以设计《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引导学生用“夸一夸”的方式来与小蚂蚁展开独白,不仅夸了小蚂蚁的勇敢,还 夸了小蚂蚁的乐于助人。因此,教师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便能正确把握教材,灵活地用好教材,引领学生有效地练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根据段落结构特点练一练

宋朝朱熹说过:“教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模仿典型句段进行练笔是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形成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文本中的典型结构让学生在阅读领悟中模仿,并迁移运用,把构段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

四、以兴趣为练笔动力推一推。

兴趣能促使人们去获得知识,扩大眼界。如果一个学生对他将要写的话题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深入钻研,并孜孜不倦地去探求。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的同时,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贴贴纸》《陀螺》同属于以活动为依托,先体验再练笔,重点练习准确恰当地使用动词。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贴贴纸游戏和陀螺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真的只是把我们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玩伴。整个游戏结束,融洽的师生关系得以地建立,顺利实现以爱移情。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游戏过程中成功建立的玩伴关系,就是无声的爱。游戏就是最和谐的教学氛围,玩伴式的老师就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安排小练笔训练,时间虽短,却有“ 桃红柳绿”的效果,能加大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厚实学生语言的积淀,把握作者情感的脉搏,让课堂小练笔演变成叩开学生语言积累的另一扇门。

猜你喜欢
习作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