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策略探究

2022-04-02 01:25王翠月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课融合

王翠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共同担当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准确把握两者有机融合的内在契合点,积极探讨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思政课;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形成的关键,其根本内涵在于“树德”,以“德”为引构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创新教育则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并让学生将创新意识与事业相联系,提升其能力;劳动教育则注重渗透劳动价值理念。三者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萌发创新精神,渗透劳动观,逐渐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探索思政教育、创新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开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思政课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可能性

与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程相关的教材,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对劳动教育做出了不同的阐释。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了要让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劳动创造幸福、勤俭节约、工匠精神等相关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引领下,以思政相关的教材内容作为支撑,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塑造学生的劳动情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我校举办了“童心向党迎百年”的主题活动,在华富光彩小学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演活动中,队员们不仅展示了自我,为校园增添了新的活力,更是在红歌、红诗、红色记忆中重温经典,传承革命精神,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厚植于心,也激励着实小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奋斗,早日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现阶段小学思政课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境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便捷化、浮躁化,追求“短、平、快”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有所抬头,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劳动价值观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影响,一些小学生吃苦耐劳、勤奋拼搏的劳动精神大大削弱,丧失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同时,由于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位,如在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过于看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口号而轻落实、将劳动教育混同于学习实践、囿于体力训练或说教、内容载体的分散化、管理机制的职能软化都使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功能得不到发挥。目前我国正经历从制造型大国向创新型强国迈入的关键期,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的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岗位对“高、精、尖”的人才队伍需求强劲。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需。

三、在小学思政课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要根据劳动素养涉及的劳动要素,比如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做出科学的认知,促进认知向素质教育转变。劳动技能,是指为付出某种劳动所必备的智力、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能力;劳动态度,主要是从心理倾向方面来分析,是对劳动持欣赏、愿意的态度,还是拒绝、鄙视的态度,从行动上表现出热爱或者逃避;劳动习惯指的是,在参与经常性的劳动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巩固学习,成为一种行为方式。劳动习惯是根据劳动态度的基础表现出来的高层次的心理行为。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实践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劳动意识,也就是将劳动素养当作学生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在小学思政课中不断地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所具备的重要价值,从小培养学生崇高的劳动思想,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不断地创造奇迹。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贯彻落实。通过劳动强壮学生的体格,增强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二)提升学生和教育者的内心认同,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思想层面增强教育主客体的认同感,是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受学校“唯分数论”环境的长期影响、家庭的过度呵护以及社会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部分小学生缺乏独立和必要的生活锻炼,整体上劳动的积极主动性较差、独立学习和生活的劳动技能较弱。因此,学校辅导员要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通过组织班级卫生评比、公益劳动周、宿舍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根据不同年级和学习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如教育学學习的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等,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认识各个工作岗位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主导、支持作用,加强三方联动共建,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环境下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心怀青春梦想,而且要敢于有追求梦想,能够勇于接受各种各样挑战,具备极强的实战精神。学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更加需要紧跟时代要求和步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探索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的耦合点,坚持三者融合机制构建思想,才能让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得以良好推动,才能让学校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得以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其顺,李晓芳.浅谈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J].就业与保障,2021(11):116-117.

[2]梁深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探讨[J].求知导刊,2021(21):17-18.

[3]胡育红.中小学思政课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途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08):27-28.

[4]梁广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04):52-57.

[5]秦红.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思考[J].现代教学,2019(10):44-47.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政课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融椅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