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表达支架 提升口语能力

2022-04-03 21:23郑双映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口语能力

郑双映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成为低学段整个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课堂口语训练的主要策略,即注重说话礼仪,养成表达习惯;捕捉训练契机,创设说话情境;降低说话难度,丰富口语体验;细化表达要求,发展语言思维;运用激励机制,增强表达信心。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学段语文;口语能力;训练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经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谈到“语文”的性质: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堂作为语言教学的主阵地,必须重视发展学生语言,而要发展语言又离不开口语语感的形成。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的口语交际课在编排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已经将其提高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低学段语文课堂中如何加强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笔者尝试过多角度搭建表达支架的做法,效果较为显著。

一、注重说话礼仪,养成表达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学段(1 ~ 2年级)口语交际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因此,说话礼仪应该也要渗透到日常语文课中,渗透到学生的每次口头表达中。教师应该明确并细化说话礼仪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态度大方,眼睛正视教师;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委婉,态度中肯。让学生明白说话要分场合,有礼貌,注意语调,养成良好的说话礼仪和习惯。

笔者为此坚持训练:学生平时背书过关,要求站在一米开外,站姿端正,表情自然,目视教师,声音响亮;学生平时上课回答问题,规定先举手,教师叫到才能起立回答,回答时不急不躁,彬彬有礼,口齿清晰,能让教师和其他学生听得明白。坚持训练一年后,效果明显,既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胆量,养成了良好的说话礼仪,又改变了低学段学生在说话时唯唯诺诺、目光闪烁、态度随意的现象。

二、捕捉训练契机,创设说话情境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实践,而实践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喜欢表达。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开展说话训练,让学生兴之所至,畅所欲言。

例如,南方很少下雪,学生遇到下雪便会兴奋不已。笔者及时抓住这样的说话训练契机,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先让学生静心观赏窗外雪景,再让学生说说雪花的颜色、形状、飞舞的动态,然后继续引导:看到这样的雪花,你还联想到了其他什么事物?学生思维特别活跃,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像柳絮、像棉絮、像白白的云絮……;有的学生说:像芦花、像白色的梅花瓣和梨花瓣、像蒲公英的种子……;还有的学生说:像飞舞的白蝴蝶、像白色的小飞鸟、像飘在空中的小纸片……

充足的观察和说话时间,充满童趣的说话情境,让学生的想象潜能和语言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在课堂内外,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实际出发,乐学生所乐,捕捉学习生活中的契机,创设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喜欢说话。

三、降低说话难度,丰富口语体验

每次发言都会让学生多一次表达的体验,每次成功都能让学生多一份表达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内容要紧扣学生兴趣点,贴近学生生活。问题要有梯度,逐渐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笔者紧扣“坐井观天”的寓意理解这一难点,抓住课文中的三处“弄错”,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1:小鸟认为青蛙弄错了,青蛙认为小鸟弄错了,你们认为谁错了?

问题2:青蛙为什么弄错了?错在哪儿?

问题3:教师让学生拿起语文书卷成筒状,对着大屏幕“森林运动会”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问题4:放下卷筒,看看整幅图画,想想刚才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会说错?井底之蛙犯了怎样的错误?

经过活动的铺垫、类比,学生不难把故事寓意想明白、讲清楚。整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丰富。教师设计梯度化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口头表达其实是容易的、快乐的。同时,问题的层层推进、深度挖掘,最终突破教学难点——寓意的理解。

四、细化表达要求,发展语言思维

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可以细化语言发展要求,通过口语训练,发展学生思维;通过多角度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求异回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这节课时,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笔者制定了学生语言发展目标:(1)学习需要别人帮助、拿不定主意或者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与别人商量解决问题;(2)学会完整的回答并说明理由;(3)多角度回答问题,不要人云亦云;(4)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并文明表达自己的态度。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笔者提供句式引导学生规范说话:有位小朋友今天过生日,想放学后马上回家,但是要值日,怎么办?试用“某某同学,你好!因为我(理由),你(您)这样做,行吗?”这样的句式来说话。接着,笔者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指导学生:在与其他人商量时,只有把话说清、说完整、有礼貌,才能让别人更好地接受。

课堂目标的细化,会让教学更有效,口语训练也会更有序。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回答完整,还要让学生用会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用会思考的大脑去斟酌,从而说出真情、说出真我。在课堂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多面性和求异性,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说会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运用激励机制,增强表达信心

低学段学生要在不断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优点,深刻认识自我。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机制。笔者在每节语文课中都会评出“最佳口才奖”和“能说会道星”,在每周评比中也把课堂发言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只要有表现的欲望,并表现得比较积极,就可以给学生评星,表达效果不强求。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这节课时,要求说话有自信、有兴趣,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如果学生达到目标,可以打出高分来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欲望,学生就会不断地学习、锻炼,从而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的课堂评价也要丰富、巧妙。例如,“你说话的声音真好听”“你真是名大胆的学生,声音响亮、清楚”“果真与其他人不一样,像个小教练,真厉害”等类似的评价语。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口头表达的亮点,用激励语言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表达的成功感,并在班级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规范课堂口语训练,提供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拐杖”和“支点”,便能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让学生说得快乐、说得精彩。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口语能力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的几点有效学习方法
中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三体育特长生田径训练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