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研究

2022-04-03 21:55邱雪玲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小学数学

邱雪玲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正在逐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完全适应教师应用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数学解题、审题的指导过程中,学生存在无法理解题意、审题效率低等问题,数学审题能力亟待提升。文章研究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数学审题障碍,在分析相关问题成因的同时,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数学知识,教师会设计不同的数学问题,就学生目前的表现来看,其解题能力的发展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审题方法存在缺陷,在审题过程中,无法搭建正确的逻辑思维结构,不能掌握有用信息,导致审题活动无法支撑数学解题活动的开展。在全新的数学教学要求下,教师要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障碍制定多元化的审题指导方案,帮助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思路,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分析

1. 因阅读引发的审题障碍

审题,实际上是阅读题干、搜集关键数学信息的解题过程。在帮助学生审题、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搜集信息,把握关键的提问切入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审题效率。由此不难发现,审题的前提是“读”,只有学生流畅地完成题干的阅读任务,才能提高审题效率。但是,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开发与培养,仅要求学生搜集信息,对于题目中涉及的关键数学公式、逻辑用语,并没有要求学生积累。有些教师认为,审题障碍的出现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但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步受到考验。除了题目中的“其”“该”等指示词会让学生混淆相关概念以外,对于解题要求的曲解也会影响学生的审题。这样的审题是一种片面化的审题方式,如果相同的数学问题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他们并不能完成审题任务。还有些教师认为,审题的目的是快速解题,只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开发,并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导致学生不得不在审题的过程中消耗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低、阅读能力不足,导致出现审题障碍。

2. 因思维引发的审题障碍

因阅读引发的审题障碍,在数学阅读教学、阅读指导等活动开展之后能够得到解决。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审题障碍的出现不仅与阅读能力有关,更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关。学生能否厘清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搜集信息的效率。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解题要求,在解题过程中盲目读题、搜集信息,虽然在审题,但是并没有解决“解答什么”“怎么解答”的问题,没有提高解题效率。而有些学生没有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信息的获取效率较低。在这样的审题模式下,学生要多次读题才能形成解题思路,这样便会出现新的审题障碍。综合学生的审题过程来看,其对于题目的认知停留在“确定计算要求”“明确计算过程”“得出正确结果”的肤浅层次上,审题时便按照解题的有关要求来搜集信息,导致学生无法获取有用的关键素材。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应对策略

1. 数学阅读,认识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规则意识,对于复杂多变的数学题抱有抵触情绪。如果教师无法帮助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而是依靠生搬硬套引入数学概念,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数学审题障碍将无法突破。要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改变数学审题的训练方法,在要求学生审题的同时,注重学生对于数学文化、数学知识的积累,搭建数学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列算式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审题障碍。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审题障碍,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室里的钟表坏了,三根长短不一的表针分别停在不同的位置上:最短的表针指向5,最长的表针指向8,长度中等的表针指向11,现在的时间为15时38分,应该如何调整钟表的表针?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收集其中的数学概念。在初次阅读时,要解决三根“表针”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思考“如何在钟表上表示15时38分”这一关键问题。随着阅读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不断完善,教师给出“时”“分”“秒”等概念,并尝试分析其中的关系,随之导入“认识钟表”的有关知识。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积累的数学阅读经验,学生能够快速地厘清问题,并通过阅读活动给出解题思路。

2. 锻炼思维,设计趣味问题

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主动审题,进而帮助其突破审题障碍。有些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过于单一,仅包含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等元素,数学中的逻辑关系、从属关系被忽视,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审题能力。要解决学生存在的审题障碍,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进行训练,设计多元化的趣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水平。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时,学生要掌握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在结合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审题能力、解决审题障碍问题时,教师尝试借助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审题教学活动。问题如下:成年人的步距约为1米,小学生的步距约为30厘米,当两人同时出发共同迈出10步时,成年人行走的距离比小学生多多少?通过趣味问题,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1米与30厘米换算的基本方法,进而通过单位换算、混合运算解答问题。由此可见,认真审题,启发思维,才能帮助学生突破审题障碍。

3. 设计训练,积累审题经验

数学问题按照固定的类型、解题模式出现在课堂中,当学生对某种数学问题表现出审题障碍时,则表明其对相关类型的问题也存在理解盲区。针对问题的不同形式,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审题训练方案,在帮助學生审题的同时积累数学经验。用专项训练突破审题障碍,能提高审题教学质量。围绕数学问题的不同提问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时,教师在解题活动中设计如下问题。(1)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      ,数学教材的质量是200      ;(2)桌子的质量是5      ,铅笔的质量是20      ,桌子的质量约为铅笔质量的     倍。针对问题(1),教师要帮助学生考虑“如何解题”的问题,关注“学什么”的主要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单位。针对问题(2),教师要让学生独立给出解题思路:先填上合适的单位,然后进行质量换算,整理思路,理解问题中的主要解题要求。教师从多角度设计数学训练方案,帮助学生积累审题经验,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水平。

审题障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活动中非常普遍,由于缺乏学习经验、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学生无法牢固掌握审题技巧。在锻炼学生审题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训练模块,除了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要做好思维训练工作,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审题指导,以帮助学生突破审题障碍。

参考文献:

[1]朱红英. 突破审题障碍,提升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中旬),2015(9).

[2]许转红.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J]. 新一代,2020(5).

[3]华有称. 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突破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2019(7).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小学数学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