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学生诗歌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4-03 12:22王新胡建同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王新 胡建同

[摘 要] 儿童诗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给人带来想象空间。小学高年段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期。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发现诗歌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具象、吟唱涵泳、情景相生等方法提高儿童诗歌审美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 诗歌;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培养策略

儿童诗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给人带来想象空间。诗歌中的形象使儿童对美的感知具体化,可以调动儿童的感官系统,帮助儿童捕捉生活中的美。教师应该进一步创设审美情境,帮助儿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当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后,儿童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主体自发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一、 借助具象:打开诗歌大门

具象是具体的形象,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在脑海里形成的雏形。将图画应用于诗歌教学既有助于调动儿童的感官系统,又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儿童对诗歌的理解。

(一)形象思维打开诗意世界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因此,形象思维对于学习、创作儿童诗来说非常重要。儿童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儿童诗的特性,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来体会诗歌中的美,让美感具体化。[1]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儿童认知的特点,通过展示图片、图画,播放音乐等形式,借助直观化的手段,引导儿童在脑海中感受诗歌的美。

(二)具象人物走进儿童内心

儿童本位观是指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儿童解放天性,更好地成为自己。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唤醒人的潜能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产生具体、直观的感受很重要,其中配乐朗诵是一种途径。例如,在教学《绿》这首诗时,为了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教师通过配乐朗读让儿童把春天的感觉读出来,同时让儿童通过想象把诗歌中的“绿”具象化,引导儿童将脑海中“绿”的形象画成一幅幅画。

(三)调动感官获得审美感知

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儿童感知这个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花之歌》这一课时,笔者将鲜花带入课堂。芬兰教育委员会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哈梅琳曾说,芬兰的现象式教学之所以能够满足21世纪核心素养的需要,实质在于:基于现象的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现象或话题的选择到课堂实践和学习,再到学习效果评估,学生都是实施的主体。[2]

二、 吟唱涵泳:提升鉴赏能力

诗歌讲究节奏美和韵律美。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为诗歌配乐,充分尊重儿童的审美。从日常吟唱到仿写再到提炼规律,在反复练习中,儿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会得到提高。

(一)日常习得,形成习惯

所谓审美经验,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经验大致有六个特征,其中人的审美快乐来自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和谐之美。皮亚杰认为,“同化”指把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审美主体的心理由丰富的内容构成,包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及日常的思维习惯等。

(二)仿写诗歌,丰富体验

儿童在模仿美的事物时,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通过仿写诗歌,儿童的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笔者曾尝试着在课堂中让学生仿写儿童诗。仿写丰富了他们创作儿童诗的体验。例如,有个学生在学完《绿》这首诗后,仿写了小诗《蓝》,其中有个片段是这样描写的:空气是蓝的,大树是蓝的,小花是蓝的,水也是蓝的。

(三)反复吟诵,提炼规律

当儿童仿写时,他们要对诗歌的主题进行提炼,要对词语进行搭配组合,要对韵脚进行构思。学生在不停地吟诵中,习得语感,发现韵律。例如,有个学生这样写道:

在我的家里,

有一只“三花”。

仿佛去了画师的家,

身上画满了花。

毛茸茸的脑袋,

轻盈的步伐潇洒。

根根胡须飘扬,

肚子如雪花。

在明亮的窗前,

端坐着这三只“三花”。

四周徜徉着,

金灿灿的光华。

这个学生精心地设计了韵脚,其中的“花”和“华”,“花”和“洒”韵脚押韵,形成了韵律美。仿写后,学生们反复地吟诵。课上有学生将自己写的诗配上音乐进行朗诵,虽然学生们的音调各不相同,但都有独特的韵味。

三、 情景相生:助力诗歌表达

教师可以依托情景来激发儿童的情感,提升儿童诗歌创作的水平。

(一)创设情景,激发灵感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阶段特征设置情境有助于增加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即便在教室里,生活的春风也应该吹拂进来,让语文带着生活的盎然春意。[3]李吉林老师曾经鼓励语文教师大胆地将课堂搬到户外,在生活中挖掘教育的资源,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移情投射,物我合一

移情就是主体将自己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儿童对于图景的追求,还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即人的自卑感。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儿童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自卑感,追求优越感。[4]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户外上课,让他们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的辛苦,将情感迁移到大自然中。

(三)大胆实践,鼓励创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诗歌。通过仿写、朗诵、创作,学生们已经慢慢喜爱上了原创诗歌,笔者继续鼓励他们大胆实践,积极创作。一个温暖的日子,我们班举办了一场原创诗歌分享会,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拿出自己的小诗集,跃跃欲试。一个孩子的分享很有趣:小老鼠,你可以吃我的奶酪,但你不要老待在墻角,看外面的世界,要比墙角大出万倍亿倍。也有孩子对自然风景很感兴趣,写道: “小雨如丝如缕,绿了柳树,红了桃花,偶尔响起的春雷,犹如闹钟,唤醒了万物枝头的嫩芽。”通过创作一首首小诗,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创作的思绪也继续飞扬。

审美能力是儿童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发现诗歌的美,激发儿童学习诗歌的兴趣,发散儿童的思维,鼓励儿童进行大胆创作,最终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慧叶.童诗飞扬 , 润泽心灵——浅谈幼儿园儿童诗教学 [J].好家长,2014(20):22-24.

[2]午昱.我们仍在“应试”,芬兰却已采用“基于现象的教学”[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93415.

[3]李吉林.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续写,点亮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