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郓城刁庄古筝”的保护与传承

2022-04-03 14:43贾鹏刁兆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

贾鹏 刁兆霞

【摘要】山东古筝文化历史悠久、自成一派,具有广泛影响。其中,菏泽最具有代表性。位于鲁西南地区的菏泽戏曲文化丰富,古筝文化在戏曲文化的基础上繁荣发展,独树一帜。菏泽市郓城县将山东古筝文化推向了高峰,不仅培养出大批优秀古筝演奏家为家乡增光添彩,而且坚守对古筝制作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郓城刁庄古筝的传承者一代代不忘初心、坚守传统、勇于改革,推动了古筝文化的繁荣。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他们积极探索、务实创新,为家乡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继续谱写美好篇章。文章通过对郓城刁庄古筝文化历史、发展现状、制作工艺等进行梳理与分析,探索其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帮助郓城刁庄古筝进一步适应时代,走出困局,实现飞跃,繁荣当地文化和经济,进一步促进山东古筝文化发展。

【关键词】非遗; 刁庄古筝;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2-053-03

【本文著录格式】贾鹏,刁兆霞.省级非遗“郓城刁庄古筝”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2):53-55.

基金项目:山东省2020年艺术科学重点立项课题(立项号:ZD202008263)。

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广为流传。悠久的古筝文化推动了齐鲁大地音乐的繁荣,成就了山东筝派,成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刁庄古筝,也成就了富有“古筝之乡”美誉的千年古城——郓城。

一、一架筝与一座城的邂逅

古筝在齐鲁大地开花、结果,留下了丰富的古筝文化和经典筝曲。坐落于山东省西南部的郓城县,建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古筝与古城有了完美的邂逅、自然的融合、至今未断的音乐之缘,从而塑造了一座“书山戏海,筝琴之乡”的文化名城。

郓城有悠久的古筝制造传承,也培育了众多优秀的古筝演奏家。《郓城县志》和《刁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刁氏一世祖刁琅在移民的路上,碰巧遇到了一位制筝的艺人,于是他便向其拜师学制古筝,并在郓城城北7公里的地方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刁庄。从此之后,郓城就有了第一家专门制筝的作坊——刁庄古筝制作坊。

刁庄古筝外观质朴,始终一直保持传统手工制筝所特有的音质,因此受到当地演奏家的推崇,20世纪还曾远销海外。2009年,郓城刁庄古筝制作工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在省内外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郓城曾被文旅部授予“古筝之乡”的称号。“水浒宋江古筝坊,鲁西黄牛小尾羊”,由此可见古筝在郓城的地位和影响力极高。

刁庄古筝制作与当地一代代古筝演奏家的推广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刁庄古筝和这些演奏家是相互成就的。在20世纪30年代,第23代传人刁秀欣曾为古筝大师、郓城盲人古筝演奏家王殿玉制作一架古筝。王殿玉在上海音乐会上用这台古筝演奏,扬名上海滩,出现了“场场爆满,曲尽人不散”的轰动场面。刁庄古筝以其优美的音质、宽广的音域、优等的质量赢得了古筝界的口碑,备受演奏家喜爱,曾有“非刁庄筝不抚曲”之说。郓城籍著名演奏家王殿玉、赵玉斋、高自成等使用刁庄古筝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献艺,为家乡和人民赢得了荣誉。20世纪60年代,全国各筝派名家在西安会艺,评选出了“八大筝王”。这八位大师中,郓城占了两位:赵玉斋、高自成,他们使用的刁庄古筝也被公认为“世之杰作”。

隨着近年来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很多专家学者与媒体竞相对刁庄古筝进行了研究报道,如:《香港文汇报》发表了《山东筝发祥地——郓城古筝》《中国文化报》发表了《郓城古筝:韵律悠悠谱新曲》、郓城文化馆的刘成玉和陈进轩撰写了文章《郓城古筝艺术之乡的建设与发展》等,使刁庄古筝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瑰宝。近年来的旅游开发带动了外地人来郓城一睹水浒之乡、古筝之乡的风采,为刁庄古筝的发展带来了宣传与展示的平台。2017年8月,山东省旅游商品工作会议上公布了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入选名单。全省50种(类)商品入选,郓城选送的刁庄古筝名列其中。刁庄古筝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力正不断扩大,一个最好的发展契机正在呈现。

二、古筝与古城一起腾飞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商业市场竞争,刁庄古筝手工制作工艺一时被冲击到了边缘。由于制作周期长、数量低、做工不够精细、配套不完善、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刁庄古筝一度陷入困局,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刁庄古筝的传承者依然保持着那份情怀,坚持着这门手艺。哪怕处于发展的低谷,他们仍不忘初心,不断寻求着机会。

如何帮助刁庄古筝禁受住严峻的社会和市场考验,如何使其后继有人,如何帮助刁庄古筝走出困境、再创辉煌,成为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商业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成为刁庄古筝传承者、关心和研究刁庄古筝的专家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作为千年古城、水浒故里、古筝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郓城不断发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综合治理、打造提升,不断加强城市改造,构建美丽城市,2020年还获评为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些变化使外地到访的游客眼前一亮,更使郓城当地的百姓充满自信、自豪,更加热爱和积极建设自己的家乡。这座人杰地灵的城市,正迎着发展的契机,展翅翱翔。

借助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刁庄古筝不断尝试摆脱落寞与尴尬,再现往日的辉煌。当地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刁庄古筝文化,将其打造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郓城县成立了古筝制作协会,郓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浒好汉城”留出一座古院落,引进刁庄古筝建立了“古筝坊”现场制作,向游客宣传刁庄古筝。郓城县积极鼓励和推动古筝培训事业发展,一大批古筝演奏人才源源不断地走向中央和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刁庄古筝的传承者注册了商标品牌,积极筹划布局,主动寻找发展契机。在这座古院落里、在这座古老悠久的城市里,刁庄古筝正逐渐找回昔日的自信和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重技术、重品质是腾飞的翅膀

刁庄古筝制作工艺一直传子不传女,更不对外姓传授,这使其制作工艺充满了神秘性。直到20世纪中叶制作工艺才逐渐公开,外人才对其制作有所了解。

(一)刁庄古筝制作七部曲

刁庄古筝从选材到成品组装主要包括了七道流程,每道流程都严格细致、规矩众多,这是刁庄古筝历经几百年、几十代传承者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刁庄古筝成就古筝界传奇的根本所在。

(1)选材。郓城当地多为沙质土壤,干燥的气候加上较长的光照,特别适合种植梧桐树,这为古筝制作提供了最直接的材料来源。选料作为制作古筝第一步非常严格,除了必须是10年至20年的青桐树阳面木料外,还要遵循“七不取”的原则:用化肥的不取、明水浇灌的不取、生长周期过快或过慢的不取、树身低于5米的不取、地上1米处直径达不到50厘米的不取、有疤痕烂皮的不取、阴面丰满阳面萎缩的不取。

(2)剖解。从选定的梧桐树上截取最佳一段:纹理顺直、宽短均匀、硬度适中、无疤痕和虫蛀。根据古筝需要的尺寸,截取厚度在2厘米左右、长度在170厘米左右的木材。

(3)阴干。把剖解好的木材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的暴晒,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把木材中的水分慢慢散发出去。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注重快节奏的生活,而通过自然阴干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造成了刁庄古筝制作周期较长。遵循传统,通过自然阴干虽然需要耐心等待,但给予人的是对古筝一种美妙而无以言表的期待。恰如人之十月怀胎,每一架手工制作出来的古筝都像制作家的孩子一般,充满生命的灵性,演奏出来的声音像极了人的歌声,引人入胜。用心选材、耐心等待、细心制作,一架手工制作的古筝完成周期往往在百天左右,这也是刁庄古筝为历代古筝大师钟爱的重要原因,也是刁庄古筝历经数百年传承不衰的神秘所在。

(4)烘烤。烘烤是最绝密的工序,一般不为外人所知,而且规矩极为苛刻。通过烘炉把阴干的木板烘烤成一定弧度,也用高温去除木板中深藏的多余水分,从而获得最佳的音质。做好这一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足够的经验和耐力。刁庄古筝在烘烤工序中一直严格遵循“三不能”的古训:必须选晴天上炉点火,一旦点火后就要有人一直守着,一不能吸烟、二不能吃饭、三不能小便,烘烤持续四个小时左右,木板一旦有一点变形就会前功尽弃。这看似苛刻的要求,蕴含的科学和奥妙恰是刁庄古筝制作工艺的精髓。

(5)刨板。作为木工程序的重要手艺,这道工序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更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实践。掌握力度、角度,还要有精细的眼力。这是古筝制作工序中的核心,对古筝成品起着关键作用。

(6)粘合。粘合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很苛刻。这道工序所使用的胶并非市面上的工业用胶,而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植物胶。仅采集植物胶就是一道烦琐的工序,这也是刁庄古筝几百年传承中,环环严谨,确保质量和良好口碑的原因。

(7)组装。组装一架古筝分扣框、串门、上底、镶边、上东山、粘花、抹腻子、喷漆、上码、上弦、调音11道工序。这一道道的组装工序均充满了高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二)刁庄古筝制作的艺术美

刁庄古筝自古追求自然美,外观不苛求华丽精雕,但追求乐器之灵魂,即探求每架古筝作为乐器最极致的优美音质,像极了山东人的优秀品格。

制作程序中除了遵守“七不取”“三不能”原则外,刁庄古筝采用了传统工艺榫卯连接的制作工艺,整架古筝中找不出一颗螺丝钉。通过各个构件环环相扣,展现出了中国高超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和古朴典雅的中国制造艺术之美。正因如此,刁庄古筝才被历代古筝大师推崇,闻名海内外。

经过二十多代人的坚守和传承,刁庄古筝的制作工艺愈加精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进行着改革创新。刁庄古筝由原有的16弦,发展为18弦、21弦、23弦、26弦5个品种系列,可演奏的音域更加宽广。然而,古筝制作不同于古筝演奏,刁庄古筝传承者并不是古筝演奏大师,这限制了古筝的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但也保证了古筝制作的专一性。传承者通过专业的制作技术,一代代不忘初心的坚守,让制作出的每一架古筝都演奏出最完美的声音。同时,他们也等待着刁庄古筝的知音,期待着在新的时代和未来,刁庄古筝能够走出困局,为家乡经济发展与腾飞展现真正的实力。

四、重科研、重市场是保护与传承的保障

历史悠久的郓城,乘着时代的春风踏浪扬帆,近些年在文化、商业、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快速发展。作为“古筝之乡”,郓城不断加强古筝制作技艺和演奏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将古筝文化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加以引导培育,通过政府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古筝成为乡村振兴和城市文旅的主角。

(一)当今的郓城古筝还有待尝试更多的探索

一是加强对郓城刁庄古筝整体的学术研究,发掘和整理完整的郓城古筝文化历史,在非遗文化、传统文化、音乐及历史研究等领域形成系列而全面的古筝文化成果。

二是推进古筝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成立古筝制作产业链,在生产一系列遵循和全面恢复传统制作工艺的特制款、定制款古筝的同时,迎合市场需求,从规格、款式等各方面均探求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时尚古筝,并延伸一系列国潮古筝、现代古筝等。

三是通过制作与销售,结合演奏传播与推广,使古筝走进中小学美育课堂,走进社区艺术课堂,走进社会音乐课堂,使郓城家家户户响古筝。

四是与艺术院校合作,培养和输送更多古筝演奏家,通过演奏家的演奏扩大影响力,同时培养一批古筝制作和演奏兼備的艺术家,提高刁庄古筝传承与发展者的兼备性。

五是结合旅游文化,打造丰富的古筝文化旅游品牌和相关文化产品。如组织各种级别类型的制筝、演奏比赛,举办古筝国际艺术节、古筝新作品音乐会、“古筝名家汇郓城”、古筝原创作品发布与交流活动等。生产简便易携带的微型古筝、现代新创古筝、古筝工艺品、古筝文创等,将郓城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来,激发出蓬勃的繁荣力量,借助古筝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开启新的乐章。

作为水浒故事的发祥地、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郓城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这座“古筝之乡”“武术之乡”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山东人就要弹响山东筝,积极推动刁庄古筝发展,弘扬郓城古筝文化,山东筝派必将再次崛起,刚劲、优美、音韵浓郁的山东筝曲必将和刁庄古筝一起,在新的时代里奏响。刁庄古筝在文化振兴的时代大潮中也将为齐鲁大地绽放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曹先锋.郓城古筝发新枝 鲁西南大地传妙曲——山东筝派及对鲁西南乐曲的影响.菏泽日报[N].2012.01.08

[2]崔如坤 李英.“七不取”成就山东郓城古筝丝弦美音.齐鲁晚报[N].2012.06.04

[3]赵登山.山东筝派的渊源及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1999年全国古筝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11

[4]时苏建 孙 涛.“高山流水”韵味长 制筝工艺代代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郓城古筝制作技艺传承人采访掠影.菏泽日报[N].2019.08.30

[5]刘成玉 陈进轩.郓城古筝艺术之乡的建设与发展[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

作者简介:贾鹏(1978-),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非遗文化;刁兆霞(1965-),男,山东菏泽郓城县人,郓城刁庄古筝传承人。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