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珠宝专业Rhino 3D建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2022-04-03 08:02梁嘉颖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模分层目标

梁嘉颖

在日常教学中,中职学生对于3D建模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弱,主要在于教师在授课中过多注重加强学生对软件工具和命令的使用与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设计思路与能力的培养。针对该问题,笔者将分层教学法融入3D建模软件课程教学中,分别从学生水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一、首饰设计3D建模教学现状

珠宝行业的首饰设计3D建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应用,设计简单的首饰3D模型及效果图,还要精确熟悉各个首饰制作环节的数据,结合后期生产实践,掌握从设计到计算机辅助生产的全过程。虽然珠宝类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开设珠宝首饰3D建模课程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从目前珠宝首饰Rhino 3D建模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对电脑首饰设计的教学仅停留于软件制图阶段,并未让学生涉入实际3D建模与生产环节。因此培养与企业生产一线直接对接、符合珠宝行业发展需求的3D建模人才的重任落在了中职学校身上。

但传统的中职学校珠宝专业Rhino 3D建模教学中,虽然学生能按照教师设计和演示的步骤将教学实训项目顺利完成,但学生按图索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学生对软件的使用非常熟练,但只是机械地套用相关数据和尺寸,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到了企业实操之时,学生往往对接到的设计项目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是Rhino 3D建模课程改革实践的重中之重。

二、分层教学理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的《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必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即: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三、分层教学实践

笔者将分层教学法融入珠宝专业Rhino 3D建模课程教学中,分别从学生水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启发式教学。(图1)

(一)学生水平分层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效考查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特性,使用专业的测试量表,并参考学生其他科目学习成绩,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大致分为以下三层:

A层:理解力强,基础扎实,成绩好的学生。

B层:理解能力稍强,成绩一般的学生。

C层:理解能力较低,基础和成绩较差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水平分层是为优化教学而准备的,学生名单仅由教师掌握,不对外公布,是隐性分层与动态分层相结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教学后,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明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分别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学会什么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种:

“基础目标”:是指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的。

“提升目标”:是提供给达成基础目标后的B层学生使用,也是教师把教学知识向纵横方向拓展的依据。

“超纲目标”:供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使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分层主要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与听课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三)教学内容分层

依据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有所区别,教学内容分层设置问题呈现梯度成长,具体如下:

(1)分层设问、提问

教学问题的设置做到梯度性递增,根据难易程度不同,有目的地选择发展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跳一跳,能摘到苹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Rhino 3D建模课程为例(下同),在示范包镶镶口这一知识点时,可设计以下不同梯度的问题:

①使用旋转成型可以生成包镶镶口吗?若改用布林体差集可以生成吗?

②使用相减布林体差集能够生成包镶镶口,使用布林体差集要注意什么?若改用双轨扫掠又怎么样?

③双轨扫掠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双轨扫掠也能够生成包镶镶口,它们的生成元素分别是什么?

以上问题①要求全体学生共同解决,其中问题②让B层学生解决,而问题③由A层学生解答,然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与答案补充,最后归纳出正确方法,得出操作原理。

(2)分层练习

课堂上进行分层练习,教师设计有一定思维难度梯度的习题,学生操作期间,教师进行课堂巡视,检查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练习情况,关注学生成长新突破。

例如在完成简易男士戒指练习时,让学生写出下面可实现简易男士戒指的四种操作工具:①出封闭的平面曲线;②旋转成型;③布林体差集;④单轨扫掠。

全体学生要掌握练习①②的方法,C层学生重点练习②,B层学生完成①②后拓展练习③,A层学生完成①②③后提升练习④。通过分层教学,缩小不同发展水平学生间的差距,既能实现课堂目标,又能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课堂教学模式分层

课堂教学分为三层:第一层课前自主学习,第二层课中内化实践,第三层课后拓展延伸(图2)。

(1)第一层:课前自主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课前,教师发布适合所有学生的预习任务(视频和导学案),学生通过UMU互动平台接收任务,观看教师的微课视频,自主探究学习。看完微课之后,完成导学案及课前测评。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第二层:课中内化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①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知识点,教师发布适合所有学生的基础技能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课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示范,进行教学难点内化。对学生作业进行实时评价,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每一节课中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

②课中,学生通过助学视频完成练习,加强他们的实践练习,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查,按不同层次让学生多做或少做题(如C层完成1题,B层完成2题,A层完成3题),或练习中出现三份不同层次的练习卷,或者附加题。再次巩固重点、难点,内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③另外,课中即时分层评价。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长的成就感,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课堂设问、课堂问答、练习、讨论、作业、测试后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

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以成绩为基础的分层模式,分三个档次的评分分层、成绩是否达到改层的教学目标的目标分层、激励进步相结合等方法对不同层学生进行评价。对A、B层学生,在评价时,激励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对于C层学生,则主要偏重于肯定和鼓励,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或能达到本层目标,就要及时表扬。

(3)第三层:课后拓展延伸——优化实践,跟踪反馈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也要进行分层。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份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B、C层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大部分生都能完成,这样可避免抄袭作业的现象。对于A层学生,则布置一些具有发展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使得学生能“吃得饱”;针对C层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相对简单易行,让他们“吃得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主要对C层学生可进行补缺补差,提供适合的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于B层学生,重点是教会学习方法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学兴趣;对于A层学生,结合竞赛要求,成立竞赛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及第二课堂给予集体辅导。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着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优等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

四、分层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通过分层教学,经过实践证明,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如在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中,其中笔者在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而对照班则沿用常规教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实验班的Rhino 3D建模课程成绩比对照班有明显的提升。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实行分层教学的学生对学习方法开始注意,学习效率开始讲究,自觉性得到增强,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以“学”为主、“导”为主线,并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注意学习情绪、职业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启发式教学。

五、总结

1.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潜力,优化过往教学模式中较少关注的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有利于降低片面化追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影响,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实现博采众长。

2.分层教学有利于突出“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最大效度地展示出学生的潜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有不同梯度,练习难度要有不同,使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消化得了”,并实现“后进生学得了,优等生学得好”的积极效应。在各个环节中要重点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做到寓教于情,使他们从厌学到愿学、乐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优等生指导后进生、中等生,通过从学到教的转变,使优等生从乐学到享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通过分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自学课程内容和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机会,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效地吸收、消化,并能逐步掌握探索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提升学生自信心。

4.實施分层教学,特别考验教师的教学把控能力,因此能够使得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成为“成长型”教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用心探索、精心设计,严格管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矫正补救。

采用此教学模式,看似教师的任务减轻了,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于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教师用心探索、精心设计,严格管理,否则自学会变成自流。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建模分层目标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