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阶段美术作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2-04-03 21:35王亚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情感表达

王亚南

摘  要:三四岁的孩子本能地喜欢在一切能涂鸦的地方涂鸦,在他们心中这种涂鸦的行为不是画画,而是一种喜欢的动作或游戏,也可以把这种行动称之为表达。大人看到孩子经常作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有天赋,认为在专业老师那里学画画,有了同班同学的相互学习及老师的指导,在画室浓厚的绘画氛围下,孩子的绘画水平会进步得很快。同时家长也会观察孩子自己在家画画的情况,有时候家长会反映这样的问题:回家给孩子找来笔和纸,希望他能把学校里学的东西再画一遍,这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个糟糕的问题,孩子在学校画得很好很漂亮,在家里却画不出来甚至不愿意画。部分家长因此担心孩子是否真的“学到”。关于上述现象,本文将深入探析其中原因。

关键词:儿童天性;情感表达;鼓励倾听;美术素养

一、现状

(一)家长太过刻意

家长过于刻意是孩子画不出画的主要原因,杨景芝教授鼓励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不受成人偏见和束缚,让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地创作。儿童阶段的绘画本来就是自发的,是不需要任何动机和目的,当然在孩子不想画的时候也是大人强迫不来的。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特点:当大人用力想把他们往前推时,他们就会闪躲或者干脆使劲向后退,所以当大人有什么意愿时,如果显得特别刻意,被孩子察觉到了,那他们很有可能出现跟大人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孩子心思单纯,画画在孩子眼里就是好玩,它是孩子抒發、释放感情的一个渠道,当孩子在课堂上将感情全然释放,在孩子心里画画这件事也就算完成了,不再需要另外的表现。家长刻意让孩子表现尤其是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现,孩子会产生叛逆的念头,从而不配合家长。

(二)没有群体环境,缺乏环境营造出的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

环境是儿童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以直观性、视觉性为主要学科特征的儿童美术教育而言,环境营造尤为重要。在创设美术教学环境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审美原则,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处的艺术感觉,才能让环境的趣味、美感、视觉冲击力感染每一个孩子,并激发孩子们画画的欲望。

人本身具有群体社会性特征,孩子也不例外。当一个环境中的人都在进行一项活动时,新介入的成员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并产生群体活动的乐趣。这就是为什么看到大家都在画画,孩子也会自觉地画画,而在家一个人的时候,就不愿画画的原因了。集体氛围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也起到了对孩子督促、激发的作用,只有意志力和素养相当成熟的成年人才不需要集体的督促,所以孩子在班上的绘画水平一般都要高于在家里的绘画水平。

(三)缺乏专业的情景氛围和方式方法的引导

一个好的少儿美术教师在课堂里,会给孩子带来兴奋与画画的自信,能让他们品尝画画的快乐。在课堂里,快乐往往与游戏活动联系在一起,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把绘画融入游戏中,他们就会有画画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画画的天分和潜质,画画也是孩子最自由、便利的表达方式,这是出于儿童的纯真和无束缚的天性。孩子的画往往会呈现出无限惊喜和创意,这也是为什么每每家长看到一个班的孩子画同一个课题,作品总是各有精彩的原因。而孩子呈现的这份精彩,其实蕴含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用心付出。教孩子不同于成人,不能教条化——孩子会反感且很快失去兴趣;更不宜固定化——孩子的思维会受限,不利于拓展想象。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性格特征设计每一堂课,关键在于引导,启发,通过欣赏作品和作品对比直观明了地感受绘画美,通过自己大胆地表达和老师针对性的指导,孩子们的作品会越来越完善,而这种知识和经验的累积需要时间的累积和反复的练习。

二、对策

(一)让孩子们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达到更高层次的快乐,逐渐积累与提高美术素养

系统学习可以让孩子们从无目的涂鸦向有目的涂鸦推进,从有目的涂鸦向创造简单的图形推进,不断递进式地创造他们心中的世界,从而不断抵达更高层次的快乐。毕加索也说过,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但是这只是片面地说明孩子们的想象力很大胆,无拘无束。过了这几年,想象力自然会被牵制,孩子们会去追寻那种真实描绘的魅力,他会为了自己的画面没有体积感感到沮丧,如果此时没有相对应的引导,孩子会逐渐失去画画的兴趣,认为自己没有绘画的天赋,其实只是自己绘画状态的一个转变,他需要更专业的美术知识来帮助他完成自己的画面。此时就是“看山不是山”阶段,这个阶段会相当漫长甚至长至一生,此阶段的特征也会很模糊,有反复的迹象。

线描、绘画中的透视、画面中的比例、素描这些专业的绘画知识会让孩子们感到画面的难度,同时为了画好这些专业的画面而埋头于绘画。经过一段的练习之后,认真的同学会有很多的收获,他的画面开始有立体感了,有空间感了,可是画面中也缺少了想象力,尤其是自己心里面所想表达的,他突然全都画不出来了。此时他迷恋临摹漫画人物形象或者画一个素描几何体圆,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老师去告诉他学习线描、素描、透视、比例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创作服务,要努力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境,那可能孩子们学习绘画要更轻松更有感觉一些,少了很多的迷茫与弯路。美术素养的形成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成年累月地沉淀,要反复联系、经常思考,要与人讨论,不能闭门造车,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二)为孩子创建积极心理条件

孩子在家画的作品总被家长比较或否定,得不到欣赏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产生挫折,即便孩子想画也不愿意在家画了,甚至不喜欢画画了。还有,孩子在家想画画的时候,总是受到外界的干预和指示,影响孩子画画的情绪,这样的状况孩子也是不愿意画的。部分家长会因此觉得为难:毕竟家里不同于教室;难有详细的引导很多小朋友一起;孩子的心理又捉摸不定,这就需要家长放松自己的心情抓大放小,不要因为孩子一两张画没画好就觉得孩子是不是不喜欢画画了、孩子没有画画天赋。此时也需要说明的是,家长应正确摆正自己孩子学画画的位置,天赋是极其深奥、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天赋的孩子极少,就算有了天赋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沉淀,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家长应经常跟孩子沟通,如今天画的什么、感觉怎么样,而不是问他今天为什么画得这么差,应经常跟老师沟通孩子画画的状态是否认真。

孩子会因为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家长应在家里布置有艺术感的环境,并定期更换布置,以追求环境的新鲜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画画都需要交流、需要参与感,需要互动感,以此激发孩子各种想法。家长应提前准备好材料,邀请其他小朋友来玩,鼓励引导孩子们一起玩绘画游戏,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把绘画融入生活,让孩子在家里也可以自由表达。最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孩子认真投入的表现,不管看不看得懂,一定先给予肯定、鼓励、赞赏。耐心倾听孩子的作品内容,了解详尽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寻可以更好、更丰富的表达方式。这个步骤,家长要显得随意无心,不可刻意,让孩子在无痕之中接受意见并愿意继续热情表达。一定要重视坚持的作用和时间的沉淀与累积,任何学习都是由生到熟、从浅到深的过程,任何知识都有连续性,画画也不例外。画画需要热情,更需要时间和感情的投入,只有多画才能越画越喜欢画,越喜欢画才能画得越好。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胡月山. 小学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个性化辅导之我见[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02):36.

[2]陈晓燕. 快乐画画-让孩子们发自心灵的真实表达[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5(04):29.1A6EA603-AEF1-4A84-8144-D3CC87BB8306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情感表达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