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类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2-04-03 06:42冯杏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技能

冯杏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康复中心,广东茂名 525200

慢性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病,能够诱发其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该疾病属于多因素疾病[1]。住院精神病患者在院内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药物干预与行为管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够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2]。为提高患者治疗阶段及出院后社会功能及社会适应力,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个体心理易感因素与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中,调节患者心理、行为、情感等状态,提高患者社会功能[3]。分类康复训练是通过多种层面下的康复训练形成的较为全面的干预管理措施,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干预中,能够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4]。为进一步探讨分类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以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8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每组40 例。研究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8~63 岁,平均(43.3±4.3)岁;病程4~12 年,平均(6.58±1.03)年;文化程度:初中9 例,高中15 例,本科及以上16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5~62 岁,平均(43.0±4.5)岁;病程4.5~13 年,平均(6.61±1.07)年;文化程度:初中8 例,高中14 例,本科及以上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皆符合ICD-10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②精神分裂症状持续发作时间≥2周,症状包括行为及认知方面的障碍,易出现孤僻、性格过于敏感、较差的逻辑思维能力等[5];③入组前2 周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抗抑郁症药物;④全部患者及家属皆接受院内治疗,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接受分类康复训练,均知情同意;⑤家庭中,至少有一位家属陪伴患者,并能帮助其开展相关的康复练习;⑥全部患者病情稳定,接受管理。

排除标准:①合并较严重躯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者,精神性疾病,如依赖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依赖性或精神发育迟滞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治疗及管理者;④康复训练周期内出院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如给予药物利培酮(国药准字H20 010309;规格:1 mg×20 s),口服,1~3 mg/次,2 次/d。

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分裂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以下类别:①心理康复训练。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接纳度[5]。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与患者的良好情感联系,就患者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技能训练等进行不断沟通与交流,促进患者形成对新事物的认可,培养患者接触新事物的兴趣,使得患者从自身自卑心态、封闭情绪中脱离,从而建立积极的心理情绪与生活状态[6]。②日常活动康复训练。在患者日常活动的设计中,应培养患者形成主动活动意识,如晨起后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活动,指导患者主动适应生活中细微行为,如叠被子、清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使得患者能够在各类日常活动中寻找到自身的存在感,促进患者日常活动及行为更加贴近于正常生活状态[7]。在日常活动康复训练中,可配合社交活动进行康复训练,如组织院内晨跑,使得多位患者能够共同参与晨跑活动,有利于提高患者与他人接触的适应性,为展开社交活动奠定良好基础[8]。③社交活动康复训练。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社交有心理抵触,其更愿意独自一人,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与互动。因此需要设计几项有利于促进患者间亲密关系的社交活动,如下象棋、故事会、合作拼图、合作彩绘等,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形成与他人的接触,通过动作与行为弥补言语上的不足[9]。④社会技能康复训练。患者住院期间,可通过多种社会技能的教学,提高患者社会技能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如通过教学缝纫机使用方法,进行教学培训与教学考核,教学考核成绩较好的患者可接受车工任务,如每日完成适当量的车工任务,可获得相应的奖励[10]。还可以通过多种技能训练,如销售能力、手工作业能力等,提高患者社会技能,保持其较稳定、规范的学习意识[11]。

统一对入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类康复训练,地点为本院内相应科室,为期12 次。训练内容包括:心理康复训练、日常活动康复训练、社交活动康复训练、社会技能康复训练4 个模块的分类化训练内容,每次对患者进行相应地干预,来进行某一项技能培训。对患者统一教导,并且分组进行培训,每小组成员数为5~10 名,并且配备相应的医师、护士以进行相关情况的记录,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现场教学、观看录像、课本教授等方式。同时,也可以开展在小组内开展现场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家庭小组活动等方式。每半个月开展1 次活动,60~120 min/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与接受康复训练6 个月后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其中,社会功能以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

SSPI)[12]进行评价,评分<18 分表示为社会功能重度缺陷,评分18~28 分表示为中度缺陷,评分29~38 分表示为轻度缺陷,评分>38 分表示社会功能正常,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社会活动技能越好;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进行评价,问卷包括4 个维度,共74 个项目,总分37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总分30 分,<27 分为认知功能障碍,27~30 分为认知功能正常。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康复训练前,两组SSPI 评分、MMSE 评分、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康复训练后6 个月,研究组SSPI 评分、MMSE 评分、GQOLI-74 评分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SSPI 评分、MMSE 评分、GQOLI-74 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SPI score, MMSE score and GQOLI-74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SSPI 评分、MMSE 评分、GQOLI-74 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SPI score, MMSE score and GQOLI-74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s),points]

?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时期起病,表现为缓慢或亚急性起病[13],不同患者临床症状不同,如感觉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等。多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清楚,智能未受到影响,但由于认知功能损害,多难以处于较正常、健康的生活状态中,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社会功能逐渐缺失,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还会造成患者出院后难以适应社会活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6 个月康复训练后研究组SSPI 评分(33.72±2.03)分,高于对照组的(21.84±2.25)分(P<0.05)。与张保利等[15]的研究较为一致,其研究中指出,给予康复训练后,康复组SSPI 评分(37.44±4.33)分,高 于对 照组 的(30.15±4.50)分(P<0.05)。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分类康复训练,给予身体、心理上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相关问题,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但是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时存在逆反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通过分类康复训练,首先医生、护士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很好地治疗基础;接下来,通过电视机、微信、海报等方式对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了解不良症状,能够解决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患者的病态情绪,指导其调节、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社会功能。

本研究中,康复训练6 个月后,研究组MMSE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在患者的康复活动中,会加以音乐的培训。音乐对于人类大脑来说具有刺激性,能够激发其活性。音乐会促进神经系统高度兴奋,通过耳朵传播,促使大脑内的额叶等大脑网络活化,多巴胺及神经递质分泌增多。与此同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患者的紧张情绪缓解,平衡机体内外环境,机体不断放松,最终使患者的焦虑情绪消除,活跃机体的思维,改善情绪障碍,最终使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16]。

本研究结果显示,6 个月康复训练后研究组的WHO-GQOL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学者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中,陈铁军[17]提出幸福感与积极应对、家庭外社会支持相关;其他学者提出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幸福感不高,或多或少存在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情绪,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幸福感[18]。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同人群特征。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入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患者的经济地位,包括家庭收入、患者人均收入、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患者的职业方向,从高等社会经济地位、中等社会经济地位、低等社会经济地位3 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等。通过这些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深层次地探讨分类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分类康复训练是一种较有效的干预管理方式,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干预管理中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技能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