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03 06:42刘金宝常秀荣宋欣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效果

刘金宝,常秀荣,宋欣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0

复杂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骨折。复杂踝关节骨折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直接暴力或轴向暴力导致的,其中以内外踝、后踝骨折为主。复杂踝关节骨折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导致其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1-2]。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的一个难点,主要是由于踝关节骨折存在多种类型,一旦患者出现踝关节内骨折、脱位,如果复位不及时或复位效果不理想,则会致使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患者会出现疼痛、行走困难等问题。临床传统治疗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主,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治疗周期较长,且石膏外固定之下,患者的日常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恢复较缓慢[3-4]。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且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在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5]。本研究方便选取2016 年8 月—2021 年10 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74 例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7 例;年龄26~65 岁,平均(45.65±4.91)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9 h,平均(5.14±1.36)h;骨折原因:车祸19 例、跌倒11 例、运动损伤7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6 例;年龄25~67 岁,平均(45.92±5.06)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时间(5.08±1.28)h;骨折原因:车祸18 例、跌倒13 例、运动损伤6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复杂踝关节骨折;②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了相关协议;③能够配合后续随访。

排除标准:①同时合并其他需要处理的急症者;②合并全身其他部位骨折者;③骨折前即存在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炎等疾病者;④存在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患者行仰卧位,骨折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向下对抗牵引,整复踝关节脱位,对踝关节背伸进行纠正,通过内翻外旋或内旋纠正内踝、外踝。借助C臂机X 线透视下保证踝关节骨折复位良好后,应用超踝塑形石膏对患者进行外固定。

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行平卧位。针对内踝骨折患者,在内踝前内侧做手术切口,切开时要注意保护大隐静脉,充分暴露骨折端,清除断端嵌插软组织,然后使用双枚空心螺钉进行固定。针对外踝骨折患者,在踝关节外侧做手术切口,使用螺钉或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进行固定。针对后踝骨折患者,使用松质骨螺钉加压进行固定。针对双踝或三踝骨折患者,使用联合切口,首先复位固定外踝,然后固定后踝和内踝。借助C 型臂机确认骨折复位情况,复位良好后,缝合手术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愈为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显效为患者的骨折愈合较好,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踝关节功能有所恢复;有效为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有所缓解,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无效为未达到以上任何一项标准[6]。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时间: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③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应用踝关节功能量表(Baird-Jackson)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行走、跑步、疼痛、工作能力、踝关节稳定性5 项,每项满分均为20 分,得分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呈正比[7]。④踝关节运动度数:检测患者的踝关节旋后、旋前、屈、伸的运动角度。⑤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ith 100 question,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情绪、心理、独立性、环境影响、社会功能,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8]。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各项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下地活动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时间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s for each item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时间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s for each item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

2.3 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行走、跑步、疼痛、工作能力、踝关节稳定性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nkle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nkle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2.4 两组踝关节运动度数比较

观察组踝关节旋后、旋前、屈、伸的运动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踝关节运动度数对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ankle joint motion degre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4 两组患者踝关节运动度数对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ankle joint motion degre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各项WHOQOL-100 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是除了膝关节之外人体中受力最大的一个关节,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促使足部屈伸,在屈伸动作下垂直重力较小,转移到足弓平面受力。因此,踝关节是否具备良好的功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一旦踝关节发生骨折,则会导致踝关节功能遭到较大的破坏,从而引起患者站立困难、无法行走,且如果患者强行行走,会引起踝关节骨折处的皮肤出现青紫、肿胀,并伴随有强烈的疼痛感,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尤其是对于复杂踝关节骨折,由于其病情比较复杂,对踝关节造成的破坏更大,导致其对患者的行走功能,日常生活产生的危害也更大[9-10]。

临床调查显示,引起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暴力、车祸,患者的骨折程度往往较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粉碎性骨折,骨折情况比较复杂,导致临床治疗比较棘手[11]。传统的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治疗方式,在处理轻微踝关节移位患者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无法有效地处理复杂踝关节骨折。鉴于此,临床提出了对这类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踝关节在人体中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当其受到暴力冲击时,非常容易出现骨折、脱位等情况。复杂踝关节骨折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治疗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复杂踝关节骨折在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行走功能、肢体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如果患者在发病后,未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则有引起患者发生关节面退变的风险,从而导致其足踝功能发生不同程度上的降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认为必须充分把握关节面复位的精准性,要最大程度上保证关节面的精准性,才能够保证患者在后期的恢复中获得良好的踝关节稳定性[12-13]。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在C 臂机X 线的辅助下进行的,可有效保证骨折复位效果。在可视化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性和精准性,有效保证骨折复位的精准性,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会使用到螺钉、钢板等材料,对于内踝骨折患者,通常会选择使用螺钉进行固定。这种螺钉的设计比较特殊,防滑脱作用强,同时具有抗旋转、加压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骨折固定后可获得非常好的稳定性,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二次骨折的发生风险。而对于外踝骨折的患者,则多数会选择钢板进行固定,有利于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脚踝稳定性,有助于患者伤口的快速闭合。而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是根据踝骨组织纹理进行的,保护了患者骨折周围的软组织、韧带,对患者术后的正常行走影响较小[14-1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1.58±1.92)d、下地活动时间(33.17±3.08)d、骨折愈 合时间(43.14±3.69)d,均 显著短于 对照组 的(16.72±2.48)、(40.26±4.35)、(61.25±4.17)d(P<0.05),表明相比传统治疗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可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这与袁黎强[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观察组患者 的 住 院 时 间(13.78±1.68)d、下 地 活 动 时 间(34.27±3.95)d、骨折愈合时间(6.03±1.17)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98±3.45)、(39.46±5.18)、(9.31±2.35)周(P<0.05)。袁黎强在其研究中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三踝骨折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走、跑步、疼痛、工作能力、踝关节稳定性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踝关节运动度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促进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观察组各项WHOQOL-100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从而恢复行走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保障其生活质量[17-18]。

综上所述,对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效果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