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下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资源融合创新机制

2022-04-06 03:51王新艳董芳芳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科应用型校企

王新艳,董芳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1 引言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要想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优势,必须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同时指出“新文科要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注入新元素”[1],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专业发展必须进行内外部的资源融合,才能实现专业优化、创新发展,为新文科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新文科资源融合的重要载体,自1998年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已经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2]。但是,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日益严重,更不能满足于当前新文科的建设需求。需要进行专业转型,从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更需要对专业的所有相关资源进行融合,改善原有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一系列相关投入,输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夯实基础课程,开设新兴课程,把内外部的优质资源集中起来,遵循各学科间的关系,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扩充工商管理优质资源的内容,拓展资源融合的宽度和广度,提高资源融合效率和利用率,这对丰富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专业建设,都有积极的影响。

2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资源融合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个高校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学科交叉和资源融合,但是通过对河南省1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资源建设中存在共建共享意识缺乏、资源融合力度不足、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的配套机制等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专业资源以及交叉学科缺乏有效整合,难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融合。

2.1 共建共享意识缺乏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大力推行和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已不算新名词,但在专业资源融合过程中新文科的创新融合理念仍未受到重视,缺乏共享共建意识[3]。一方面,目前单独的课程资源,虽在逐渐优化,但仅限于课程内部的改善,各个课程间的融合仅是简单的叠加或者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表层联系,缺乏课程、学科交叉的内在联系,未能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融合体系,导致现有的资源融合更像是仓储间,而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资源中心;另一方面,各融合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定位不同,大都各自为体,封闭保守,缺乏全局观念,导致资源融合在各个层面上产生诸多分歧[4]。且部分教师参与资源融合或是为了自己教学使用,或是为了参赛获奖满足职称评审要求,起点、定位不同,以至于被动参与资源融合后开发出来的资源使用效率低,不能长期为教学和专业建设服务,通过300份调查问卷(其他是指非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人员),结论如表1所示。专职教师作为专业资源融合的主要承担者,明显参与意愿偏低,且无意愿者占1/2比例,反而是学生作为资源融合的接受对象,更愿意去参与资源融合,也间接说明资源融合的迫切性,而教师困于自身课程,未能提高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表1 参与专业资源融合人员意愿情况 %

2.2 资源融合力度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本应是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最佳选择,但是鉴于其情况复杂,量多面广,包含多个二级学科,通常隶属于某个学院,导致交叉学科融合难度大,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专业逐渐打破渠道壁垒,可供获取的资源增加,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时,需要在资源筛选和建设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5],多数教师在所教课程中,不能与行业、企业现行状况相结合,也找不准新旧课程和相关学科的契合点,导致不少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资源融合过程中力度不足,无法真正打破学科壁垒。以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为例,挑选工商管理专业普遍所涉及到的相关专业课程,目前所能深入融合的契合点,如表2所示。当前,在调查的15所应用型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都未形成成熟的学科建设群,也未与对应行业或企业建立长久的校企合作关系,对参与资源融合者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多数都是基于自身研究课题所进行的有限的资源融合,致使专业资源融合力度不足。

表2 管理学与其他课程契合点①

2.3 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资源融合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专业建设资源涵盖面较广,包括课程思政素材、课程资源、实验室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等[6]。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资源融合的内容存在“为建而建、为多而建、重量轻质”等问题,无论是自身专业内的资源,还是交叉学科所需要的资源,以文本、课件、图形图像类型的资源较多,微课多数是仅有的一两门精品课程中所有,动画、视频、虚拟仿真、案例等创新优质资源较少,如图1所示。尤其是针对一些理工科的资源更是明显,较多资源直接来源于网络或从网络下载后进行简单编辑,或者直接知识堆砌讲解,毫无衔接可言,严重存在知识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资源质量不高,进而导致有效利用率低。另外,对于校企合作的资源,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资源体系,使得教师在专业实习或实训课程中,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整理过程中可再次使用的案例、资源,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和维护,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也阻拦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得课程的更新和优化进一步滞缓[7]。

图1 资源类型分布

2.4 缺乏有效的配套机制

构建新文科教学体系,提升专业质量,需要强有力的常态化机制,资源融合作为专业建设的关键举措要想真正起到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首先,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资源融合缺乏完善的制度机制,没有建立一定的标准,使得校企合作、产学研的成果未能被利用,且理论资源重复,可利用率低,共享性差,约85%的教师表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理相关的衔接课程内容知识;其次,师资配备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融合过程中,缺乏有能力的资源建设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都是教研室主任在全力主导资源融合,且表示只有约10%的时间和精力推进资源融合相关工作;再次,95%的学校没有专项的资源融合基金,完全依托于品牌专业或优秀基层组织等项目开展工作,使得资金不足,且资金周转率低,不能真正发挥作用[8];最后,未能形成资源融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融合后的资源需要专人定期定时管理,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没有高校能实现专人专项负责资源融合,严重阻碍了资源融合的长远发展。

注:相关数据来源:2021年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整理

3 新文科下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资源融合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将坚守与跨界相结合,用新的范式及跨学科的视野去丰富原来的课程体系,可构建“两方向、三层次、全方位”的融合模式,从横向和纵向扩展融合的宽度和广度;在宽度和广度的基础上,从“素养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个层次进行资源整理,由多方主体、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的融合管理,以真正实现资源融合,构建新文科教学体系,助力专业建设发展。

3.1 校企融合横向拓展融合宽度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质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产教学一体、校企互动,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对接,实现素质培养与企业发展同步成长,最终促成合作共赢。因此,在专业资源融合过程中,需要拓展融合宽度,并不是简单的课程内容叠加、教学师资组合或教学场所转变,而是要将教学资源、企业资源和校企合作团队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原则[9],以企业需求为引领,将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比赛等融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组建校企合作教研团队,以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为目标,将企业发展中的案例备案整理,以课程思政为主线,与相关课程结合,引入课程教学,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现校企人力、技术和设备资源的协同共享,同时对资源的融合及其效果进行多方检测和评价,以求提高资源融合的力度和质量。

3.2 学科交叉纵向扩大融合广度

文科的传统专业,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突破,需要进行多个学科的合作,弱化专业界限,强化学科交叉,进行融合互补,才能推进专业建设。工商管理专业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项目运营、数据筛选和处理、风险预测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容涉及经济、数学、计算机、控制等多个学科。可见,扩大融合广度,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满足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需求。在此广度的基础上,构建纵向分层递进的专业课程群,进行“素养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个层次的资源融合,以探索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内容,弥补管理理论知识不足的同时,提升实践课程体系的质量[10]。同时,也可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提炼、制定资源融合机制,搜集、整理、评价资源融合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资源融合创新机制

4.1 建立共建联结的优势资源整合机制

结合新文科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文科门类众多特色各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打破学科壁垒,共育创新资源,首先提出共建联结的资源整合,拓展专业资源共享的内容和形式,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资源的多样性,应该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构建逻辑,融合包括课程资源、行业调研、社会实践、课程实训,以及学生军训、毕业设计等资源[11]。

一是建立共享开放的优质资源库。资源融合建设者要按照新的学科教学体系要求,从大量无序、纷杂的数据中,筛选出合适、有效的数据,并根据资源融合的要求进行整理;二是拓展实训基地的使用范围和服务能力,有目的地选择实训基地,长期稳定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活动后的成果进行保存,为下次使用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同时,与其他专业或高校联合,增加实训基地使用的总人数,提高使用率和时效性,真正实现资源融合;三是创建“共享型”实训室,创新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从校外和校内两方面着手: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共建共管共享基地,将企业运营过程引入课程,校内主要依赖于虚拟仿真平台,实行不同学科的实训课统一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融合的同时,加强教师间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与周边同类院校共建实践工作坊,形成实训联盟,实现资源融合,做到共建共享。

4.2 打造多元融合的师资团队配置机制

一方面,加强校内不同学科之间教师互动共享。工商管理专业可以与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进行内部融合,建立不同学科之间开放共享集成的师资共享平台和制度,不同学科之间教师交叉授课、相互流通、相互探讨,增强专业课程和多学科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高效使用不同院校之间教师资源。聘请不同高校的优质师资作为兼职教师,促使不同院校尤其距离较近的院校交流互助,辅助教学,实行优质师资的多元化。同时,重点选择校企合作优良单位,邀请企业讲师辅助教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加强企业资源融合的深度参与,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培训,积极参与企业的运作和研发,明晰企业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升培训的需求,深挖企业用人需求,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进而打造多元融合的长效师资队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

4.3 完善共享呈现的制度保障机制

(1)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制度规范。统一标准是促进资源融合共享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建设资源融合质量标准制度规定,明确资源建设评价指标,对专业资源融合情况进行考核[12]。保证建设内容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又要符合知识结构安排,前后相通,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提高专业能力。在资源融合设计、融合、审核、评价四个阶段严格把关,保障资源建设质量。

(2)健全资源融合的组织管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是资源融合的重要保障。针对专业资源融合中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继而拟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使资源融合能够有序地、高效地运行。首先,学校、院系要在现有机构中,设立专人专项管理资源融合事项,以专业发展为前提,组织和协调各专业间的关系,统筹和协调各合作主体的人际关系、参与机会和进入程度;其次,专项开展资源融合的宣传、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3)建立富有激励的专业资源共享制度。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激励制度,促进专业资源共享融合的落实。资源融合机制的落实,应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学院自筹、企业赞助、项目申请等方式[13],筹集资源库建设及更新的资金,使更新改进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加强薪酬激励,提高各主体参与资源融合的力度,如设立资源融合突出贡献奖,在待遇上体现资源融合的重要性,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帮助的优质资源融合上,这也是促进资源融合的有力保障。

(4)完善专业资源共建质量评价制度。这是保证融合资源质量最重要的一环[14]。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构建新文科评价体系,需要破除唯经费、唯奖项等制度,提倡综合评价、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和同行评价,突破传统的评价体系。针对该环节,为了保证质量,首先需要对资源进行整体把握,其次对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再次确定不同类型的评审专家,最后进行全方位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整改,才能真正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

4.4 建立协同创新的资源动态管理机制

(1)建立专业资源动态管理台账。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资源的PDCA循环式管理包括资源筛选、资源融合、资源利用、资源履新和资源评价。要从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出发,结合课程的内容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资源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15]。

(2)完善资源分类分级动态管理机制。专业资源融合不仅仅是教学资源融合,还包括实验室融合、实训基地融合和合作企业融合等,各类资源性质又不尽相同,可按照ABC分类法进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如结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将管理学的部分资源列为A类资源,作为基础资源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管理理论支撑,再按照资源的形式、内容和前沿性等特征,将不同类别资源分为一、二、三等级。使用中结合资源评审阶段给出的意见反馈,进行升降级处理,逐步更换或淘汰质量交叉的粗糙资源,以保证融合的资源优质、常用常新。

5 结语

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极为重要,不仅为传统文科的发展奠定基础,还为新农科、新工科和新医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基于行业需求、学校发展和专业特点,本文通过现构建新的资源融合模式,扩展资源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建立资源融合的创新机制,实现资源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融合,共建优质资源,创新可用资源,规范保障制度,健全资源的动态管理机制,以保障融合资源的长久有效利用,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企业生产提供服务和保障,进而推动专业建设发展,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应用型校企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