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4-06 02:44陈健敏颜瑞佳章晓楠陈秋芬阮志鹏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药学系莆田3500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学应用型课程体系

陈健敏,颜瑞佳,陈 煌,章晓楠,陈秋芬,阮志鹏 (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药学系, 莆田 3500; 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2014年,国家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明确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型,但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手段与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临床药学是指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也尚未系统形成等问题。在我国药学社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下,对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高的标准[1]。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的应用型本科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对我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 应用型本科和临床药学现状

1.1 应用型本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0世纪60年代左右,国外提出“应用型本科”相关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后,引起众多专家与学者的解读探索。应用型本科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2014年,中国教育部提出对全国约50%的本科高等院校进行应用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在我国逐渐成为主流。应用型本科在我国高校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应用型本科区别于传统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的关键在“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在于实践教学;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短板,部分师生未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现对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敷衍的现象;实践资源与设施未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量,限制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导致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2]。其次,社会需求的人才不只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大多高校的教学体系不合理,忽略实践课程课时;教学手段和方式形式单一,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衔接与结合[3],以致学生虽有理论知识却不懂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教师是高校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的直接培养者,但大多高校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进入高校任职[4],如此一来,高校教师虽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生产科研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科研意识不强和实践能力较差[5],导致部分实践技能无法精准地传授于学生,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2 临床药学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临床药学是一门药学与临床相结合,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1960年左右引入我国[6];随着我国医药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逐渐受到重视;1988年,原华西医科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开启了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第一棒[7];21世纪初,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不同学制的临床药学专业;2018年,教育部发文明确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教学质量指标。

我国临床药学专业发展至今,出现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等院校在学位学制、课程体系等方面上存在差异(见表1)。大部分院校的学位一般为理学学位,学制大多为5年。各高等院校开设不少相同课程(未在表中),如药学基础课程(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生物化学),医药融合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和相应的医学课程(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等)。

表1 国内高等院校的临床药学设置基本情况

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些学校是在传统药学课程的基础上简单增加了医学相关课程,医药融合类课程偏少;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应用性学科,关键在于临床实践性与服务性,所以应该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然而大多院校往往忽略临床实践课程、人文素养课程的授课[8],这是毕业生未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原因之一。由于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仅通过考试进行理论课程考核,而实践课程的考核往往形式化,且课程考试内容对知识应用的考核偏少,使学生懂知识不懂运用,难以着手临床实际问题。

1.3 探索应用型本科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改革,临床药学人员需求量随之增加。与以往不同的是,现需临床药学人员重在“应用”二字,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强调的是技能性和实践性。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背离了临床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考核体系设置上均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专业培养目标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石,具备一套系统且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首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出台。以此为纲,我们构建应用型本科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完善课程体系入手,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明确核心课程;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设计性实验,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改善教学考核体系,优化毕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建设应用型教师团队,组织教师参与一线培训等,从这几个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提供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几大模块的具体构建思路详见图1。

图1 应用型本科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思路

2 应用型本科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临床药师实际工作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课程体系由5类课程组成,分别为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医药融合课程、医学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具体课程如图2所示。首先,我们明确以临床药物治疗学为核心课程[9]。它结合了医学与药学,既有系统紧密的理论知识,又有应用实践,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桥梁,能够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其次,教师重点开展医学课程教学。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需参与查房和会诊,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应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应注重医学课程的教学,如生理学和诊断学等临床重点专科课程;再者,教师重点开展医药融合课程教学,如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等,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临床药物监测的开展和药物可行性分析与评价;最后,我们设立人文素质课程[10]。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工作在临床一线,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提供药学服务,应具备与病人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的综合素质,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增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等人文素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责任意识。

图2 课程体系设置

2.2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有别于学术型人才,是直接面向病人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更需要的是动手实践;并非只是把理论知识学精学透,还应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环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压缩理论课程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教师加强校内模拟临床基地的建设,增加实验资源的经费,开展临床情境演练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积极性;第二,教师设置综合性设计实验环节,设计实验环节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运用。例如学生A提出临床案例并对其分析,学生B则要设计出具体的给药方案,学生C要对此案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做出分析;此环节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还可提升理论教学质量;第三,学院每学年均安排梯度式见习或实习,各个学年的见习应配合该学年的主要课程内容,还需安排带教老师进行解说或技能传授,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为未来工作储备一定的基础。

2.3 打造应用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组织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临床药学专业配备优质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为导向,学校加强与医院的合作,引进医院高水平应用型教师进校园教学,在师资数量保证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引进高层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产教融合创新团队[11],组织校园内教师进入医院,进行一学年不少于6周的培训学习,增加工作实践经历与动手能力,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未获学分的教师将有晋升职称的限制,获得学分的教师有相应的补贴,表现突出者可获得奖励,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设置科研项目奖励机制,在科研有一定成效时给予适当的奖金,放宽开展科研项目的条件,将科研项目作为晋升职称指标,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应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不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修正。

2.4 优化核心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严格、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考核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以及平时成绩考核。考核体系需重视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其占比,避免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理论知识考核可采用传统的考试,但考试内容不仅需要考查理论知识,还需要考查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如设置案例分析题[12],增加其比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升理论教学效果。实践技能考核可设置开放设计性实验,通过对学生的数据分析、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考核打分;也可设置重点实践内容为考核项目,可以激励学生在实践课程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平时成绩考核主要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等方面组成,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等,有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

2.5 优化毕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立起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我们改变传统以论文答辩的毕业模式。毕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校内论文考核、实习单位考核、核心课程理论知识考核三个部分,占比分别为3∶4∶3。在原有的毕业论文答辩基础上,我们增加由实习单位组织的考核项目,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同时采用实习成果现场答辩,由实习单位给出成绩,该项综合考评最能体现实习效果;另外开展临床药物治疗学理论知识的笔试考试,得分高于70分才给予毕业资格,综合考核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此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在实习期的实践能力、知识水平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6 改善教学手段与方式

我国大多院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以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讲授为主,忽略了对理论知识应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实践是对理论的巩固提高,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应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我们采用辅助引导式的互动教学,尤其是对于理论课程的重难点教授,先充分利用MOOC网络资源学生自主学习[13],再通过教师引导进行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后设置相应的作业;以药理学中抗高血压药物章节为例,利用MOOC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了解抗高血压药的代表药物药理作用等简单知识点,并发布相关习题进行测试。课前学生对MOOC所学内容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总结,教师在课堂授课时通过列举临床相关案例对相应的药物展开深入讲解,课后设置相关临床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作为课后作业,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有力保障[14]。因此,本文对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明确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有创新性且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应用教师团队、优化考核体系和改善教学手段等来达到培养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的目的,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猜你喜欢
药学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