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00后”团学干部激励机制探析

2022-04-06 15:54范依宁
大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团学团组织共青团

范依宁

(济宁医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内部的团学干部是经过层层选拔作为青年学生的代表参与到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当中的。他们综合能力强,组织能力好。通过其作用的发挥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管理学生的负担,是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为此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团学干部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将会对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00后”的团学干部已经走入了高校,并且正式成为了高校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其活跃的身影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出现,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实际开展中进一步加大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便成了我国各所高等院校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高校“0 0后”团学干部现状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建设以及科技发展的持续深入进行,一些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各领域中取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00后”高校团学干部也正处于融媒体时代,可以对各类新媒体技术进行熟练运用。这些变化使其学生工作在开展时速度得以有效提高,将“00后”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欣喜于“00后”团学干部优势的情况下,也应当注意其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对其进行一一探讨。

(一)政治意识不高

高校团学干部是学校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类拥有双重身份的群体。一方面是大学生,而另一方面也是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其在工作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以及行为举止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这个时代当中,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周边充斥着各种类型的讯息,再加上一些信息平台所具有的开放性导致一些逃过筛选机制的有毒信息进入学生的脑海当中,长期接触此类思想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毒害,进而对其三观的树立产生不良影响。在经过大量观察后发现,部分“00后”团学干部在认知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受西方享乐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以及理论体系的内容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进而导致这些学生干部在处理一些有关于政治性的工作例如入团入党推选活动时出现了一些行为上的偏差[2-3]。

(二)工作热情不足

对于高等院校团学干部来说,其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负担有一定的管理职责,不仅要忙于学业,而且还担负着一些特殊的职责,例如向其他学生提供服务。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00后”在成长时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对团结干部这一角色认知力度有待提高,无法正确认识到团学干部与担当服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其奉献精神有所欠缺,在担当团学干部的过程中往往偏向于享受这一职位为其带来的便利。一谈到奉献则热情不足。

(三)抗压能力不强

为了促进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高,各大高校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在校园内部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大对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团学干部身负重要职责,在改革活动中需要承担很多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哪一所高校,各级学生组织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无法将其与其他群体等同起来。很多学生组织往往需要在成立完毕之后在其内部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团学干部,例如班级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等。这些学生干部在刚进入大学时之前并没有类似的经验,大多在高中时期担任过班干部。但是高中及其他时期的班级任务与大学时期的管理工作而言相差较大,团学干部依然按照过去传统的理念进行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意义并不是十分充足。为此在共青团改革这一重要的时代背景下,其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常常会被其他同学所误解。久而久之便产生由于担心工作方式不当而被同学抱怨的心理,甚至有些团学干部在工作中无法及时调节自己的工作心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展开[4]。

二、“0 0后”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建设

(一)不断加强社会团建平台建设,夯实团学干部培养组织基础

互联网科技的大量应用有效提高了我国各行业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亦是如此。各大高校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资源在高校内部建立起智慧团结这一学生管理平台,使团组织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提高学生培养水平。

通过该平台可以促进各团各级团组织对团员团干部各类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大智慧团建平台建设工作可以使各级团组织建设工作开展质量得到显著加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其战斗力,使共青团相关工作进行的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培养各团级干部。各大高校为了跟上我国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培养更多的青年才干,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在高校内部进行智慧团建平台建设工作。通过专题会议等一系列方式划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智慧团建系统进行建设以及管理维护,合理推进各项组织工作。经过长期发展,当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完成了团支部的创建工作,对各名团员干部信息进行有效录入,形成了互联网加团结的团学干部培养工作格局[5-8]。

(二)不断推进青马工程培训计划,树立团学干部培养项目品牌

为了使广大学生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奉献,培养出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接班人。我国某高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培养学校,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各个基层学院成立了“青马”学校分校。后续又经过大量的改革工作,一些院校成了“青马”工程的培训基地。时至今日,“青马”工程已经为我国高校培养出了大量的团学骨干,扩大了青年大学生学习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覆盖范围,使得各大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得到了有效创新。为将青年团学干部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逐渐成了学校团学干部培养的品牌项目[9]。

(三)不断完善评奖评优奖励制度,搭建团学干部培养奖励体系

对于共青团评奖评优机制来说,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评优评奖等一系列有效方式使我国各大高校的团员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强烈的归属感以及极大的认同感。让各大高校更好地对团员青年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团学干部,使各大院校的校风得到有效发展。

最近几年以来,各大高校团委纷纷展开积极行动,结合各大院校实际情况对评议奖评优工作投入了足够的重视。持续根据奖励制度在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反馈对相关制度进行有效调节,包括每年举行的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等。积极鼓励广大团学干部,以身边的先进榜样为学习对象培养出更加拥有积极向上的三观的青年大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10-12]。

(四)不断规范组织生活教育制度,筑牢团学干部培养组织架构

对于共青团的组织生活来说,其在实际进行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各类丰富多彩活动的正常展开全面提高各团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将团员团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团组织更好地进行自我优化,提高共青团战战斗力。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很多高校的团委可以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指导引领下促进各级团组织活动的有效性。通过重心下移、上下联动等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方法,最终在校园内部构建起以团校党团委为主导,学院团委为主体的工作格局。持续落实团委的各基层组织生活,向团员们积极开展是有关于三会两制一课的相关学习内容。此外,为了规范基层团组织生活,各高校纷纷下达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个高校的团支部严格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的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各自团组织活动,提高团组织工作质量,为管理团组织以及治理团组织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3]。

(五)不断强化志愿服务活动机制,拓宽团学干部培养实践路径

对于高校来说,在其学生管理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的有效进行,可以使团学干部在各类活动参加中通过大量实践全面拓宽其原有的知识视野。提高其走向社会之后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培养各高校团学干部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最近几年,各大高校团委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高对各类团协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其进行合理组织,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提供一些有效的服务,将帮扶贫与扶志等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各类能力素质提升等一系列方式参与到教育扶贫活动当中,例如青春扶贫行动等一系列内容。前往贫困地区通过教育科学,共同参加教学活动等方式对贫困地区的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团学干部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一举两得[14]。

(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营造团学干部培养文化氛围

各大高校在学生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整合校园内部已有资源,参考其他高校具体做法在校园内展开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三观,全面提高团学干部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使其眼界能够在各类活动的持续开展中得到充分延伸,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培养出更多能力强且积极向上的青年团干。最近几年各大高校借助于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等一系列内容使得团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认识力度,提高其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力度。让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国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效提高立德树人工作开展质量[15-16]。

(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强调了要在理解人的价值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将人这一要素放置在各项工作之前。为了使得我国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工作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相关人员就要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团学干部打关注力度。了解其年龄特点,并且在其管理活动进行中给予其充分的信任,进而将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首先要为其提供更多综合能力训练的舞台,满足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够将其潜力有效发挥出来,充分体现其价值;其次,应当让学生干部适当的参与到学生工作的决策实施工作当中,并且做好后面向学生的监督及管理工作。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对于高校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应当与学生干部建立起更好的关系。就其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困扰进行积极沟通,并且对其提供有效帮助。进而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上的认同感,让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献身于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激励,让其将“要我工作”这一理念进行积极转变为“我要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工作开展质量,促进学生工作积极性。

(八)加强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建设

在团学干部队伍选拔时,应当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这一重要原则。不但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还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优良工作作风。在选拔时应该本着公开公正这一重要原则将一些专业的素质能力强的学生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当中。

三、结语

综合文章上面所描述的内容不难发现,当前各大高校“00后”团学干部队伍工作在实际进行中存在的一系列缺陷给高校团学工作形成了新的考验,也对干部培养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大高校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共青团改革这一重要历史时机,结合团学干部工作在实际开展中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持续探究更加合理有效的培养方式以及学生管理方式,从而建设出一支质量更高、管理效果更好的团学干部,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出更高质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团学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