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

2022-04-07 21:46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山小学潘海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深度法治

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潘海红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备受关注,成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课程。但以往该门课程教学中滞后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其价值内涵发挥的阻碍,因而需要契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个性特征、学习需求的分析;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分析新型教学方式及深度学习对学生起到的优势作用。只有教师从思想上对深度学习进行认识,明白深度学习于学生的重要性,并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使深度学习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

一、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深度学习指的是透彻性、全面化学习,是相对浅层次学习而言的。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能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升学习的深度。深度学习是自主性学习和自愿性学习,并非强迫式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开展学习,能主动进入到知识探索过程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感受到该门课程的乐趣,并主动进入其中开展学习,则能提升教学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还可以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愿意学习该门课程。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合理,还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常情况下,倘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较为科学,学生可以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下开展学习,那么其思想就可以被有效激活,且使之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不断优化自我学习方式,选择与自身需求相契合的学习方式。而倘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恰当,不能符合学生需要,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入到深度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优化,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完善,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无法对知识进行透彻理解,且对学习没有较高的兴趣,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而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则可以使学生在契合自身需要的教学方式下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并学会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在内心建立有效的学习框架,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不足,师生交流欠缺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想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深度教学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对深度学习有深刻的认识,从内心树立深度学习的意识,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但在当前,很多教师没有对深度学习进行全面认识,也无法调动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学习效果不理想。例如,很多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教材为学生开展讲解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知识进行被动学习,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刻钻研。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也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不能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教师的交流等了解其对知识掌握情况。这导致在教学中抓不住重点,也难以提升教学效果,更无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过程中。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深度学习吸引力不足

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深度学习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多运用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少运用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有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足够高的吸引力,才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深度学习过程中。但当前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认识并不深刻,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在教学中会长期采用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且认为灌输式教学方式更能节省时间,所以不愿意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该门课程十分厌倦,在课堂教学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极为低下,难以进入到深度学习过程中。

(三)实践活动缺失,难以内化吸收

深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后续生活中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真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因为其本身属于思想教育类课程教学,很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教师更应当多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实现内化与吸收。但由于很多教师思想观念滞后,认为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会导致大量时间被浪费,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不带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也难以提升学习的深度。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开展实践活动就是浪费资源,没有对实践活动起到的隐性教育作用进行深刻认识,因而也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三、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加强师生交流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程度,指的是学生要从内心对知识进行感知,进入到学习的深化过程中,而非浅层化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视角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到学习过程中,思维是否已经完全沉浸于学习中。由于学生还处于思维发展不完善的阶段,他们天生活泼好动,不容易长时间沉浸于学习,所以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使他们深度学习的时间得以延长。而通过师生交流、互通,能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症下药”,如此就能使教学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意识形态教育课程,与其他的文化类课程不同,教师不能为学生硬性灌输知识,而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所以教师也要注重观念培养,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及沟通交流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实现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到这种情境中进行探讨和学习,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相互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从多层面对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在交流中,学生还可以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以增强情感认知深度。此外,学生在交流中还能对原有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树立正确的三观,使所学知识成为指导个体发展的重要导向。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互动空间,多与学生探讨,不能直接给予学生答案,使之在与教师的共同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构建故事情境,实施动态化教学

故事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教育性意义,且具有波动的情节,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故事情境进行合理建设,将故事作为教学的引子,使学生提升学习的深度,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并且,故事教学还能将原本静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动态过程,学生能在这种动态化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变为学习体验,更好地对学科知识进行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对故事教学法进行合理运用,有效对故事进行引入。例如,在学习“我们爱整洁”这一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为学生讲解整洁的重要意义,往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难以从内心对整洁有一个深刻了解,所以起到的效果并不显著。而如果教师能为学生讲解有关的故事,那么就可以深刻激发学生爱整洁的心理。

具体可以引入如下的故事:小明家里有很多玩具,有一天小明玩过玩具之后没有收拾就上床睡觉了,屋子里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这天晚上玩具都很伤心,因为不能回到自己的小窝里睡觉,于是大家商量一起逃跑,再也不愿意与懒惰的小明生活在一起了。第二天醒来小明发现玩具都不见了,就赶快去寻找,走到客厅中他看见无精打采的玩具正在拼命开门,准备逃出去。爸爸来了,对小明说,你晚上回床上睡觉了,但是玩具却没有办法回他们自己的小窝睡觉,所以都很伤心,下次记得把他们放回去哦。这一次之后小明再也不懒惰了,学会了收拾自己的玩具,家里也变得整洁了。

(三)有效确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确立教学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使学生不管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有规则、有纪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例如,在学习“上学路上”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本节课主要为学生讲述与红绿灯有关的知识,且加入了一些交通道路安全法有关的内容,对红绿黄等各种交通信号灯光的含义进行了清晰解释。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遵守道路法规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在日常出行中不遵守法律规范就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责任。然后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些行人过马路的场景,让学生直观观看红绿灯变化,并通过视频明白道路规则,在内心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情境教学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知识进行探讨,对红绿灯有关知识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分析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内化吸收

实践活动是对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理解,进入到深度学习过程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也要加强分析,做好各环节的预防性工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方面知识的时候,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公共设施,懂得爱护这些公共设施,且在公共场所要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公德心。为了提升教学的深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共场所去考察和调研等,如到公园或者到博物馆去考察等,使之通过考察寻找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分析这些错误的行为会为公共场所带来何种危害,并思考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小小志愿者,对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帮助,学生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助人为乐心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降低后续学习的难度,真正建立起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兴趣。

四、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对该门课程提升重视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师生交流欠缺、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缺失等方面。为了促进深度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即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加强师生交流;构建故事情境,实施动态化教学;有效确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内化吸收,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与帮助。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深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