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助力残疾人事业新发展

2022-04-08 21:52张万洪王婳语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残疾人体育

张万洪 王婳语

体育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价值。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是残疾人个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残疾人体育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和体育事业的有机内核,既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2022年3月13日闭幕的北京第13届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奋勇争先,在金牌榜、奖牌榜居第1位,取得了中国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残疾人运动员在冰雪舞台上向世界奏响坚韧不屈、乐观进取的生命凯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是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和人权事业共同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北京冬残奥会非凡、卓越,不仅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高超竞技水平,也将带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迈向新台阶。

残疾人体育成就精彩人生,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残疾人广泛参与体育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残疾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自身机能,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体育活动所展现的乐观进取、团结拼搏、互助友爱等体育精神,也有助于提升残疾人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社群的自我认同和赋能。在“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工程”等残疾人体育康复工程和“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品牌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热情参与锻炼,2016—2020年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参与率从9.6%上升到2020年的17.8%,参与人数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蓝皮书指出,在群众性体育活动领域,受限于残疾人群体经济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残疾人群体对体育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对体育认识的滞后导致残疾人不了解体育对自身健康的积极影响,从而尚未准确评估自身的体育需求。这种大面积的低需求状态导致残疾人体育政策推进和实施时常得不到积极反响,进而影响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效率。

北京冬残奥会作为世界各地残疾人运动员学习交流、展现精神风貌的盛大平台,也是推广残疾人体育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残疾人运动员通过竞技体育突破自我、激发潜能,展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实现人生梦想的勇气,能够促进更多残疾人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和成就自我的重要性,激励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北京冬残奥会及其带动的一系列残疾人体育活动,扩大了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还可以促进残疾人平等享有健康权,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的“话语权”及“主体意识”。在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热情进一步提升,切实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受益者。

残疾人体育同步国家发展,彰显权益保障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残疾人的切实需求,不断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显著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情况,残疾人事业发展迈向全面体系化。体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象征。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重视加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领导,并将残疾人体育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规划中,持续推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

在积极筹备和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制度保障体系。从理念引领和制度保障上确保残疾人平等享有参与体育的权利,是中国人权事业在残障平等领域的生动实践。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筹办好北京冬残奥会,实现“简约、安全、精彩”

的目标。国家规划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北京冬残奥会及其带动的一系列残疾人体育活动,借鉴吸收国际社会的丰富经验,在消除歧视,促进参与和融合,落实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等对残疾人平等开放等领域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回顾中国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的演变,残疾人主体称谓经历了从“残废者”到“残疾人”的转变,再到向“残障人士”的发展趋势。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从“慈善”理念下的“居养”转变为平等“参与”;其权益保障形式从临时救济转变为制度化保障;相关人权保护理念从“赋权”发展到“赋能”……残疾人从被动帮扶的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建设者,其作为平等公民的主体地位空前突出。

残疾人体育促进观念转变,创造社会融合良好氛围

蓝皮书指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利本位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党和政府将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作为“分内之事”,这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联系。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不应是国家和社会同情和怜悯的帮助对象,而应是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社会成果的共享者。

冬残奥会的日程仅有十多天,但在筹备和舉办冬残奥会期间乃至奥运之后,残疾人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精彩表现,更加深入人心。这些生动故事,有助于传播平等观念,消除歧视和刻板印象,促进社会融合。这种大型赛会的文化效应将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广大群众,对社会观念的改变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张家口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残疾人的风尚。与此同时,各地大力开展冬残奥会知识普及和无障碍理念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城镇社区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家庭无障碍等工作,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志愿助残服务培训。这些举措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了共建、共享无障碍环境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残疾人更好的参与体育、融入社会。

“十四五”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成为时代主题。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而言,这也是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残疾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为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利用好北京冬残奥会的基础设施成果和文化遗产,提升公众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注度,推动无障碍政策的在地化解读,提高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可及性与包容性。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北京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为世界奉献了一届卓越动人的盛会,也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大力促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平等权利。通过体育,为残疾人增权赋能,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体育日益成为残疾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葳蕤发展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残疾人体育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我们的“体育梦”
我骄傲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