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的防治措施

2022-04-08 05:06韩志强焦浩鹏夏忠悦姚智深
中国乳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变位病牛瘤胃

韩志强,焦浩鹏,夏忠悦,吴 鹏,姚智深

1 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2 新希望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3 乳品营养与功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00

0 引言

真胃变位是指皱胃黏膜发生变位,导致明显的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种反刍动物常见疾病。皱胃在位置上发生了偏离,不再处于正常解剖处,即皱胃冲出了原本正常的生理位置。真胃变位主要分为两种:左移位和右移位。

该病的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饥饿和饱足,单一喂养或饲草料发霉,缺乏运动等导致的。病牛主要表现为腹腔黏膜肿胀、充血、出血或糜烂,食欲减退,咀嚼减少或停止,伴有腹痛,粪便少量、干燥、黑色并混有黏膜。

目前只有少部分养殖场能够认识到该病的危害,而大部分牧场并未使该病得到科学正确的治疗,因此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逐年升高,花费了较高的治疗费用,但死亡率仍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探究奶牛真胃变位的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1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症状

从外表精神状态角度观察,病牛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爱活动,经常回头看腹,背部发生弯曲形变。从生活表现观察,病牛主要表现为空磨牙齿,眼结膜发红,鼻镜无水珠,身体温度偏低。借助器械对奶牛进行诊断或用手或器械触碰病牛右腹部真胃区时,病牛会有疼痛反应[1]。

左方变位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食欲下降,只选择少量干草进食,对精料不再有依赖感,严重的会导致食欲消失、瘤胃空虚,少数发病牛只还会存在瘤胃积液的现象[2](图1)。奶牛的产奶量明显下降或消失。病牛大便呈绿色、糊状,多出现拉稀现象。体温、呼吸、心跳无明显变化。奶牛脱水严重和眼球深陷进眼眶内部。体重大幅下降。一般情况下,左肋间1~3中央叩诊结合听诊时,会出现特征性的“钢管音”。该病可能会持续45~60 天。如不得到有效治疗,病牛最终体重急剧下降并死亡。

图1 真胃积液臌气(钢管音)

右方变位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消失,脱水较快,眼球下陷。常并发瘤胃渗出液,腹痛,排泄物为黑厚状。右腹部增大,右侧倒数第二肋间隙和右侧会阴最后一根肋骨后缘上角,听诊有“钢管音”传出。部分病牛存在瘤胃渗出液的现象,通常在左侧最后几个中间部位上方同样也会发出“钢管音”。体温和呼吸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该病一般发病快,时间短,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情况下,在患病3~5 天内就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甚至会因为脱水和代谢性碱中毒危及病牛生命[3]。

2 奶牛真胃变位的病因

2.1 养殖因素

饲养方式影响奶牛健康。饲养员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为了使奶牛体重增加,产奶量更高,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会出现过度饲养的问题[4]。但此做法不具备科学性,对奶牛的过度饲养不仅不会使奶牛高产,反而还会导致奶牛的身体出现问题,产生疾病。

2.2 饲料因素

真胃弛缓是真胃变位发生的基础。奶牛每天进食经过细致加工的高精料或者质量差的饲料时,没有粗料的补充,就会导致真胃出现发酵异常的现象,此时在奶牛胃中会形成过多挥发性脂肪酸,造成奶牛真胃弛缓,久而久之会导致真胃变位等相关疾病,危及奶牛健康[5]。

奶牛每天进食的精料过多就会出现瘤胃pH值不断降低的现象,不能满足正常发酵,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气等气体产生过多,引发失衡,瘤胃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瘤胃酸中毒和瘤胃弛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瘤胃内容物出现发酸情况且颗粒变小,迅速流入到真胃,真胃内容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不断增加,皱胃运动变得异常缓慢,皱胃内容物就会在胃中大量积压,从而又形成诸多气体,且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真胃就会发生扩张、弛缓的现象[6]。

综上所述,高精料日粮会对奶牛的胃部产生瘤胃酸中毒和产气酸增多,从而使瘤胃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导致胃部松弛,发生病变。

2.3 药物因素

奶牛长期服用大量消炎药,会影响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大量服用有刺激性的中药制剂等,会阻塞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从而促使了胃黏膜发炎[7]。

2.4 生物因素

由于奶牛的鼻子、嘴巴和喉咙存在感染性病变,细菌或毒素被摄入胃中,或胃中缺乏胃酸导致细菌在胃中进一步繁殖并分泌毒素和酶导致真胃变位。此外,奶牛有寄生虫,大量的蠕虫会引起真胃变位[8]。

一般来说,妊娠后期的母牛子宫会将瘤胃从腹部底部抬高,从而将真胃带到较低的瘤胃。母牛在分娩时,腹部的胎儿和羊水会溢出,从而使得母牛腹部变空,瘤胃因重力沉降,真胃被压在瘤胃下,使得真胃出现移位现象。并且由于母牛在分娩时,会消耗大量的体能,产后母牛身体会非常虚弱,食欲也会很低。因此,饲料消耗普遍减少。一些母牛也可能表现出其他异常行为,如回顾腹部和用后腿踢腹部之类的情况。

2.5 分娩因素

奶牛在妊娠期,子宫内的胎儿不断生长,子宫不断扩张,瘤胃会被机械性地向前推移和向上抬高,使得腹腔和瘤胃之间存在缝隙,此时真胃受到推挤就会向该方向移动,最终导致真胃变位[9]。而奶牛分娩时由于剧烈阵痛而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胃肠机能紊乱迟缓,虽然子宫会立即回缩,但很难迅速恢复。再加之真胃蠕动变弱,真胃的收缩归位难以及时实现,进而导致真胃变位[10]。除此之外,许多产后疾病往往也是导致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如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胎衣滞留等。

3 奶牛真胃变位的治疗方法

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都能够对左方变位形成有效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发生右方变位,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3.1 保守疗法

真胃变位的早期治疗是可以用药物来缓解治疗的,真胃变位的治疗可以使用药物等手段使奶牛的胃部蠕动变快,促使食物的流动加快,这样就可以进行真胃变位的初步治疗以及缓解症状。早期的真胃变位可以使用四消丸和顺气丸来治疗。顺气丸的主要成分为槟榔、陈皮、木香等草药。顺气丸的主治功能为顺气淤积。四消丸的主要成分也含有槟榔,牵牛子等草药,主治功能与顺气丸一致。在治疗真胃变位时,首先准备以上药物各10 包,再使用5~8 L水冲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1 次,连续3 天。用药期间喂食使用易消化的干草。本研究中,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在6~7 成。在真胃变位的治疗期间,奶年有可能出现低血钾症等症状,表现为体温39.5 ℃,心跳100 次/min,节律不齐,呼吸80 次/min,气喘,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瘤胃内容物少,每2 min蠕动1 次,每次持续2 s左右,蠕动音弱;可视黏膜正常病牛卧地不起,强迫站立时,前肢可以跪起,但后肢不能站立,使用生理盐水500 mL/瓶×6 瓶,10.0%氯化钾注射液10 mL/支×8.0 支,每瓶生理盐水兑氯化钾注射液1.5 支(15 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4天。用药第3天下午,病牛能自主站立,1 周后,病牛基本痊愈。

3.2 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和病程较长的情况。手术治疗的优点是修复真胃,治愈效果是根治,缺点是手术复杂,手术及术后费用高。通常采用右侧切口和右侧肋下切口(距肋弓5~8 cm)。右侧切口高,切口不易污染,伤口愈合快。缺点是位置高,不方便进行筛网、腔室和瘤胃检查,有些部分不能用手检查。腹部右侧肋切口的优点是切口位置低,网片、心室和瘤胃的控制和操作方便。固定胃壁的方法是将幽门和胃大弯处的胃壁固定在右腹壁上,7~10 天后去除胃壁固定线。这两种方法比常用的胃壁稳定方法更有效。手术时注意固定线穿过浆膜和真胃肌层,不要穿过黏膜下层,以免穿孔真胃。手术治疗疗效肯定,为根治性(图2)。病程较长会导致腹膜炎,而上皮病例效果较差。术中及时处理胃瓣膜、网孔、瘤胃、真胃内的异物,以及真胃内的食物堆积。术后可参考使用以下处方。

图2 术后康复牛

0.9%氯化钠500 mL加维生素C注射液50 mL或10.0%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或0.9%氯化钠500 mL加400 万青霉素×5 支或0.9%氯化钠500 mL加20 万庆大霉素×10 支。每天1 次,连用3 天。

4 奶牛真胃变位的防治措施

奶牛的真胃变位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奶牛养殖场在对奶牛饲养的过程中,做到有效预防,科学饲养,能够降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帮助养殖场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益。

4.1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帮助奶牛预防真胃变位的第一有效措施。在奶牛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生长情况对饲料进行科学搭配,及时对奶牛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保证营养均衡。在使用精料时,要严格把控饲喂量,多方面选择粗料的搭配,例如青贮、豆科植物或难以消化的秸秆、秕壳等,要注意喂养饲料的一致性,不能轻易更换饲料,否则可能会导致奶牛应激。对牛舍、运动场定期进行打扫,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为奶牛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奶牛每天的食物一定要粗精配比营养,健康多元。主要是高产奶牛必须特定选择精料投食的度,顶峰不能高于12 kg/天,合适的日粮应考虑维生素和其他元素比例。饲槽内搭配盐、舔砖、碳酸氢钠供奶牛随意享用(图3)。

4.2 确保每天奶牛运动,增强免疫力

奶牛运动场大多选择土质材料,最好范围大,地势广阔。积粪、积尿尽快整理,有条件的养殖场基本建两个运动地区,不定期互换1 次,交叉进行。水槽和料槽间隔要远,确保奶牛可以进行必要运动,以强化体质,增加胃肠蠕动。

4.3 强化卫生消毒措施

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做好养殖场环境预防和消毒工作。配备完善的消毒设备,定期对奶牛围栏和运动场进行消毒。挤奶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清洁,及时对奶厅设备进行消毒清洁。在奶牛的活动区域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机制,建立健全管控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传染源。此外,喂养一定使用“三定一卫生”,奶牛吃完剩余的草杆必须快速去除,可在全混日粮(TMR)出料口处放置强磁铁(图4)对饲草饲料里面铁物异类等吸附排除,塑料制的薄膜、绳子等异物,一经发现,尽快处理。

图4 放置在全混日粮(TMR)出料口处的强磁铁

4.4 增加产后奶牛呵护

奶牛产后1 个月是真胃变位的主要出现时间,产后奶牛抵抗力低,可能出现前胃迟缓、低血钙、生产瘫痪、酮病、胎衣不下、重症乳房炎等问题,导致真胃变位。产后奶牛必须重点看护,犊牛诞生后给母牛灌服产后汤、丙二醇、健胃散、益母生化散等,肌肉注射缩宫素、氟尼辛葡甲胺、复方布他磷注射液、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产后2 h内注射第1次,12 h注射第2次)用来增加体能,经产牛只及时补钙、高危(早产、流产、双胎、产道损伤)牛只及时解热阵痛,提高血钙吸收,增加子宫收缩,减去子宫内的内液,让子宫修复的速度加大。对前胃的迟缓、低血钙、产后瘫痪、酮病、胎衣不下、三级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图3 放有盐、舔砖、碳酸氢钠的饲槽

5 结语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奶牛真胃变位的病发率也呈现出了上升态势,极大地影响到了牧场养殖效益。奶牛真胃变位和奶牛营养、分娩、采食习惯、体质好坏、外部饲养环境等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养殖管理中,务必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率,减少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次数,以减少奶牛养殖损失。

猜你喜欢
变位病牛瘤胃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角变位齿轮的测绘与计算方法研究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晚秋
牛病毒性腹泻的兽医治疗分析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变位斜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