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203例病原学阳性的肺炎患儿资料分析①

2022-04-08 04:27孟庆云杨舒贺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合胞腺病毒流感病毒

孟庆云,杨 松,杨舒贺,吴 月

(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新冠疫情期间,随着全民个人健康管理的加强和卫生、生活习惯的改变,肺炎住院患儿较疫情前明显减少,但其仍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是由于小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黏膜薄嫩、毛细血管丰富而纤毛运动差,使病原微生物容易定植;同时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抗感染能力差,使肺炎的患病率仍较高。为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掌握本地区肺炎患儿的致病病原体就甚为重要。本文对2021-01~2021-12在我科收治的检测出病原体的203例肺炎患儿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01~2021-12在我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共487例,其中检测出病原体的患儿共176例(新生儿除外),患儿临床均有肺炎的症状、体征和(或)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和(或)胸部CT]证实为肺炎患者。病程为1d~2个月,男104例,女99例。年龄29d~14岁,其中≤3岁78例,4~6岁64例,≥7岁34例。伴有高热者89例,喘息者68例,合并胸腔积液者7例、中毒性脑病者5例、心力衰竭者2例、腹泻者35例、粒细胞减少者57例、心肌酶异常69例、肝功异常者49例、肾功能异常1例、血小板减少25例。

1.2 方法

对以上所有住院患儿均于入院24h内做血常规、尿常规及胸部X线片,同时采取血液,采用ELISA法做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流感病毒);做血液EB病毒定量检测和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测定;并根据病情对其中124例做了痰液一般细菌培养,对45例做了尿液巨细胞病毒PCR检测,对15例做了痰液结核菌检测(连续3次)。

2 结果

2.1 病原学分析

在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的487例患者中共查出病原体阳性203例次,其中23例为病毒-病毒、病毒-MP或病毒-细菌的混合感染,42例为正常细菌生长,而存在致病病原体感染者共176例次。在所有的阳性患者中病毒感染为主要感染源,占98例次(有11例为混合病毒感染),其中EB病毒51例、腺病毒11例、流感病毒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1例,结核感染者2例,痰培养有细菌生长者78例(其中42例为正常细菌生长)。

2.2 发病年龄与病原体的关系

在203例次的病原体感染的阳性患者中,≤3岁中,EBV 10(19.61%)例;Adv 7(63.63%)例、RSV 15(75.0%)例、Flu 2(40.0%)例、CMV 9(81.82%)例;Mp-Ab 9(22.50%)例;肺炎链球菌8(61.53%)例、肺炎克雷伯6例,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2例,大肠埃希菌5例、阴沟肠杆菌1例。在4~6岁患儿中,EBV 26(50.98%)例、Adv 4(36.36%)例、RSV 5(25.0%)例、Flu 2(40.00%)例、CMV 2(18.18%)例;Mp-Ab 16(40.0%)例、肺炎链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各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结核杆菌1例。≥7岁中,EBV 15(29.41%)例、Flu 1(10.0%)例、Mp-Ab 15(37.50%)例;肺炎链球菌2例、结核杆菌1例;巨细胞病毒、RSV和Adv均为0例。

2.3 发病时间与病原体的关系

患者病程≤3d:Adv 5(45.45%)例、RSV 9(45.0%)例、Flu 2(40.0%)例、Mp-Ab 12(30.0%)例、EBV 3(5.82%)例;病程4~6d:Flu 2(40.0%)例、CMV 4(36.36%)例、RSV 7(35.0%)例、EBV 14(27.45%)例、Mp-Ab 9(22.50%)例、Adv 2(18.18%)例;病程≥7d:结核菌2(100%)例、EB病毒34(66.67%)例、巨细胞病毒7(63.64%)例。Mp-Ab 19(47.50%)例、Adv 4(36.36%)例、Flu 1(20.0%)例、RSV 4(20.0%)例。

3 讨论

疫情之后,全民防范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普及和提高,患病患儿的数量及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都明显减少,然而肺炎仍是儿科的常见病,尤其是我东北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气温多变、早晚温差大、空气也较干燥、寒冷季节室内通风差,故更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由于大家的卫生防疫意思的增强,而且幼儿园、学校等部门或群体对患病患儿的管控也更为重视和严格,使一些具有流行性的病原感染得到了控制,患病概率大大下降,住院患儿的感染源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疫情期间在我科住院的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在目前情形下,三江地区住院患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及其致病情况。由目前检出的病原学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感染者共98例,占同期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20.12%,占病原菌检出阳性患儿的48.28%,是目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中EB病毒占病毒感染的51/98(52.04%),较前29/75(38.67%)有明显有增加趋势,而流感病毒只占5/98(5.1%),较前46/75(61.33%)下降显著[1]。分析原因是:目前流感疫苗已经得到广泛接种,使患儿对流感病毒产生了免疫力;家长对流感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抗流感药物的广泛应用,也使得部分患儿不需住院治疗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EB病毒感染患儿的增加则是因为它即没有疫苗可以接种,也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楚,而且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再次繁殖。

此次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占肺炎患儿的8.21%,较之前的12.3%亦有下降[1],且从临床表现看出此次住院患儿MP肺炎相对较轻,重症患者大幅度减少。结合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是学龄儿童为主的这一特点,考虑与此次疫情期间各级各部门对于发热和(或)咳嗽人员给予了及时管理,患儿能够就诊,使感染源及时得到控制,而病情也得到及时治疗有关;同时人们自觉地遵守戴口罩、不聚集等防范措施的实施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此次结核菌检出2例,年龄偏长,提示我们对临床抗炎治疗效果不理想者要注意排除结核感染。痰细菌培养出致病细菌共36例,占7.39%,较之前的占8.77% 略有下降[1],进一步说明病毒感染是已成为三江地区目前肺炎患儿的主要致病原。而且年龄<3岁的婴幼儿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腺病毒、EB病毒普遍易感,这与小婴儿呼吸道解剖特点及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均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和腺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巨细胞病毒共11例(3岁以下9例),占病毒感染阳性者11.22%,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增加趋势。从发病时间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和腺病毒病程多≤3d,说明上述病毒致病后症状、体征和(或)中毒症状较明显而及早就诊有关。在病程≥7d的患者中,结核菌占100%,这符合其起病缓慢的特点,而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分别为66.67%和63.64%,说明二者致病大多起病缓慢、症状和(或)中毒症状及热型相对较轻,故就诊相对较晚。

此次共送124份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出致病菌为36/124(29.03%),且多为敏感菌,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明显减少,分析原因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密切关系;而培养出的致病菌以婴幼儿阳性率较高,考虑为婴幼儿多起病急、呼吸道症状明显、进展快,及时就诊及抗生素应用的概率小而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增高有关。

此次通过对我科住院的肺炎患儿的病原体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感染是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均有增长趋势,尤其以EBV尤为显著,要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而流感病毒由于疫苗的广泛接种及其特效药的出现,加之大家均能够自觉地遵守戴口罩、不聚集等防范措施,从而使流感患儿患病率、住院率大幅度下降。

猜你喜欢
合胞腺病毒流感病毒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治措施
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作用研究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两种不同方法对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的比较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