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果林经营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2022-04-08 09:37尚福强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果林结实红松

尚福强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 丹东 118003)

红松Pinus koraiensis又称为海松、果松、朝鲜松等,属于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植物,是我国东北东部林区地带性顶极森林植被红松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在我国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红松材质优良、常绿、寿命长、种子产量高、用途广泛等是区域内其它树种不可比拟的。近年来,红松人工林的发展引起了区域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松籽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营建红松果林可解决这一长轮伐期树种在短期内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对松籽的持续需求。因此,解决红松果林经营管理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与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急需。

红松果林是采用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营建的林分,穗材来源为通过鉴定(审定)的结实高产无性系、采穗圃、优良种源内的优树等。红松果林经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达到促进结实的效果,具体措施包括林地管理、树体管理、密度控制、花粉管理、复合经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本文总结了我国红松果林经营管理技术的相关研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1 林地管理

林地管理一般是指林地割灌除草、扩穴、松土、灌溉以及施肥等措施。王行轩等[2]在对新营建的红松果用林研究中得出,在最初的1~5 a期间每年幼林抚育2次,采取割除杂草及灌木,以后可根据杂草和灌木生长情况确定抚育次数。在造林后第2年可进行扩穴,穴径1~1.5 m,在不伤及幼树根系前提下,清除穴内杂草和灌木根系,可保障幼树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林。

松土即疏松表层土壤,可以切断上下土层毛细管之间的联系,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及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有利于树木生长。张立民等[3]研究发现,松土后红松出种率增加5.2%,千粒重增加4.8%。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土壤,农业上常采用施肥措施来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Walker[4]认为,施肥产生影响较多,主要包括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关于施肥对红松生长及结实的影响,林业科研人员做了许多工作,冯启祥等[5]研究表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大柞树林场的阔叶红松果用林施肥对结实量的影响不明显。姚博[6]认为,施肥对不同林龄红松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大龄林分提高单株结实方面作用明显。张立民等[3]认为,施肥要根据红松母树以及林地土壤实际来进行,30年生红松果林,每株每年按照N、P、K(0.6 kg、0.2 kg、0.15 kg)的组合配方,对结实增产效果较好。祁鲁玉等[7]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红松幼苗高生长、主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而施用无机氮和有机氮的促进效果则没有显著差异。谷佳莹等[8]研究表明,配施氮磷,氮磷钾,肥可显著增加结实株数,单施磷肥、配施氮磷、氮磷钾,结实单株松籽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8%、32.1%、35.7%,林分平均单株松籽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8.1%、67.3%、71.8%,肥料配施对松籽产量的增效更加明显,单施钾肥对结实株数和松籽产量均无影响。李树国[9]对牡丹江青梅林场25年生的红松人工林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够增加红松母树的雌雄花和球果数量,其中施氮肥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磷肥,钾肥几乎没有效果,这与谷佳莹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李委等[10]认为,51年生红松母树林施肥后深翻土有利于促进结实。孙文生[11]认为施肥能够提高红松母树开雌雄球花的株数以及开雌雄球花的数量,能够增加球果坐果数量以及种子质量。

对红松果林进行科学的土壤管理,不论是从科研还是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于红松果林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抚育、扩穴、松土等常规管理,如何有效施肥,极少的投入能够获得更大的产出,是需要科学试验来论证的,不仅要考虑到林地土壤条件(如土壤养分、林地坡度和坡向等),还应该注意树木的实际情况(如林龄等)。

2 树体管理

树体管理最初在果树的经营管理措施中应用广泛,近些年随着红松果林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科研与生产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红松的经营管理朝着“果树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树体管理的目的是适当抑制母树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育,使其具有良好株型结构,改善树体内部通风和透光条件,保持最大的结实面积,以利于开花结实和种子采收,具体措施包括修枝、修剪、疏枝、矮化、拉枝等。

修剪多应用于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的初级阶段,由于嫁接后接穗在早期生长较慢,极易被砧木的侧枝生长所超过,接穗长时间被砧木侧枝压制,其生长便受到制约,因此嫁接成活后的幼树每年在树液流动前修剪一次,剪掉生长旺盛的砧木侧枝,使嫁接苗接穗生长处于顶端优势,形成主体。王行轩等[2]认为,修剪工作持续3~5 a,直到接穗形成4轮以上的树冠为宜。马玉龙等[12]认为,对嫁接苗的修剪,是红松果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砧木侧枝基径粗度是接穗粗度2~3倍时,即使把接穗解放出来,也很难再形成有效的树冠。

截干目的是控制树体高度以形成多主枝达到促进结实的效果,由于红松具有很强的顶端结实优势,侧枝不结实或者很少结实,许多林业科研工作者对此开展了研究。马玉龙等[12]认为,红松果林进入结实期后,对主枝进行适当修剪具有促进结实的作用,产量可提高60%以上。王行轩等[2]认为,当树木高生长到6~8 m时,在种子产量为歉年的冬季实施截干矮化处理,在树冠的第4层轮生枝上10 cm处用锯或高枝剪截掉主梢,保留3~5个匀称而健壮的侧枝作为未来结果的主枝。王玉光等[13]在辽宁省本溪县对3个不同林龄的红松人工林进行1~4层枝截干试验,结果表明第3轮截干效果最为明显,结实量比对照提高了67%,林木结实株率比对照增加了34%。刘宏伟等[14]认为,主枝修剪与侧枝修剪配合进行的方法较好。康迎昆等[15]对10年生红松幼龄林进行截干的结果表明,在树木上部,即树高的1/3处截干对母树侧枝生长的影响效果较好。

此外,当林木枝条过密或出现下层枝枯死时,可紧贴树干处修剪掉一部分交叉枝、平行枝、内向枝、受病枝和衰老枝,这样可以使枝条分布均匀,接受光照更为合理,有限的养分可以供给有限的枝条进行营养和生殖生长,同时可有效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并有利于林木的通风。

3 密度控制

合理的林分密度关系着群体结构、光能和林地利用率,并且与林木的生长与结实密切相关。密度过大,会导致营养和光照条件不足,不仅会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会延迟林木开始结实的年龄,降低林木的单株结实量。抚育采伐的开始时期和强度与初植密度有关。臧敬燕等[16]认为,新营建的红松果林密度一般为3 m×3 m、4 m×4 m、5 m×5 m、6 m×6 m等,待林分郁闭后,可以采取疏伐的方式调整密度,以达到促进林木结实的效果,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径阶的红松果林,均有其理想的经营密度。王行轩等[2]对红松无性系果林不同初植密度,达到不同林龄阶段的保留密度进行了阐述,3 m×3 m的密度第一次间伐在25 a左右,4 m×4 m的密度第一次间伐在35 a左右。

4 其他管理措施

4.1 花粉管理

红松的花期受温度、湿度、风等因素影响较大,为了提高种子产量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特别是在红松果林营建初期,花粉量较少的情况下进行授粉。谭艳秋等[17]认为,人工辅助授粉时,每天10时喷粉一次,密度400粒·cm-2,喷粉2~3次为宜。马玉龙等[12]认为根据红松生长的物候期,花粉的收集应在6月上旬至中旬,当雌球花开放,珠鳞完全张开时,用喉头喷粉器进行授粉,次数根据花期长短而定,一般2~3次,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4.2 复合经营

针对红松果林营建初期林地利用率低的情况,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理念,充分利用空闲林地,进行复合经营,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推行红松与薇菜、蓝靛果忍冬、越橘、龙牙楤木、中草药材等间作。关宇琳等[18]对红松和龙牙楤木混交研究结果得出,最合理的栽植密度为红松3 m×3 m,龙牙楤木0.8 m×1.5 m,1年生龙牙楤木幼苗栽植3年后即可采摘嫩芽出售,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3 病虫害防治

红松果林的主要虫害包括松大蚜、松梢螟、球果螟等,闫朝福等[19]认为,可施用氧化乐果等防治红松果林虫害,亦可根据虫害变态的时间节点采用高压喷雾器或烟剂防治;红松果林病害包括落针病、疱锈病等。侯伟强[20]认为喷施波尔多液可提升对落针病的治疗效果,胡文超[21]认为采用敌锈钠20倍液和黄泥涂抹于患处,能够抑制疱锈病发展;红松果林鼠害防治,可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结合进行,可用鼠铗,也可用溴敌隆诱饵、驱兽剂等。

5 存在问题及对策

5.1 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林业生产单位在红松果林经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科技含量较低,管理粗放,缺乏先进、成熟的经营技术等问题。主要体现在穗材质量较低、林分密度过大、盲目截干矮化,野蛮式采收果实以及采种掠青严重等方面。

5.2 解决对策

5.2.1 广泛收集优良种源提高穗材质量

红松果林只有保证良好的遗传品质,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高质量的穗材来源应是优良种源内的结实型优树,为了避免近交衰退,同一处林分应达到一定数量的无性系来源[22-23]。

5.2.2 通过科学抚育调整合理林分密度

由于历史原因,早期的红松人工林基本上是以用材林标准营建的,而且密度过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红松人工林从用材林经营转变为经济林经营,但是目前国家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林分划入了禁伐区,在红松人工林转型过程中,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所以当前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放宽政策,可通过抚育间伐、疏伐、移栽等方式调整合理的林分密度,再辅以科学的经营措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结实量。

5.2.3 结合实际制定合理截干矮化措施

树体截干矮化目的是控制树体高度,形成多主干,增加结实产量,但是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去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树木自身并没有结实;第二,树木并没有形成多层轮生枝,不具有很大的冠幅和冠型;第三,树木本身为受压木;第四,树木上层侧枝生长较弱。众所周知,树木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茂密的枝叶是光合作用的基础,存在以上问题的树木截干之后,不仅会严重影响生长,而且会导致其绝产,甚至死亡。科学的截干矮化应当根据林木具体情况,包括树龄、树体高度、轮生枝数量、冠幅生长情况等,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操作,不能“一刀切”,既要合理控制树体高度,又要保证树木具有茂密、健壮的轮生侧枝和结果主枝。

5.2.4 加强红松果林果实采收期管理

此外,很多采种者存在着红松种子采收严重掠青的现象,正常情况9月下旬或10月初球果成熟,由于近几年红松种子价格增长迅速,一些地区8月下旬球果就被采收一空,此时的种子还未达到完全成熟,播种发芽率只有50%~60%,培育出的苗木生长缓慢[23]。一些地区在采收红松果实的过程中,存在着折枝、削树头等野蛮现象,这对红松母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不仅影响其生长,还会降低未来几年的果实产量。这些现象的存在,多是受到利益的驱使,为此很多地区也加强了对红松果实承包人的管理,严格控制果实采收时间,制定采收中破坏母树的惩罚制度,同时加强了安全教育、安全防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红松果林的研究,30余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配套经营管理技术,红松果林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重营建、轻管理”会造成林地生产力低下,科学的经营管理,能够确保红松果林丰产稳产,保证红松果林产业的发展沿着科学规范化的方向进行。

猜你喜欢
果林结实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找出结实的绳子
结实的纸筒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