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县林下经济典型模式与关键技术

2022-04-08 09:37勇环英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山野菜香叶林蛙

勇环英

(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边沟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9)

清原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全省林业重点县和重点水源涵养区,在维系区域林产品供给和绿色屏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区属长白植物区系,境内共有植物116科462属1 060种。以山野菜为主的食用植物75种,主要品种有刺龙牙、猴腿蹄盖蕨等,以人参、北五味子、刺五加、轮叶沙参、党参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340种。本地区作为中药材的重要产区曾经有着丰富的野生中药材、山野菜资源,但多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种质资源濒临灭绝。为此,我们针对本地多种中药材、山野菜人工繁育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研究和栽培模式构建,目前已经掌握了多种山野菜、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

1 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林下经济作为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的高效林业生产体系,是一种高效、集约、生态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1]。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助推林农脱贫致富。清原县针对不同的林地经营类型,总结出了“林-药”、“林-菜”、“林-果”、“林-菌”、“林-禽”、“林-畜”、“林-苗”、“林-蛙”等多种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1.1 “林-菜”复合经营模式

根据本地区森林资源特点和山野菜生物、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合山野菜生长的天然林或人工林,利用林内或林间栽种刺龙牙、大叶芹等山野菜为主的一种复合经营类型。目前发展最成功的案例主要有以下模式。

1.1.1 林冠下刺龙牙栽培模式

选择郁闭度为0.6左右的落叶松、红松人工林或天然次生林,通过抚育采伐或修枝等措施为刺龙牙苗木生长提供条件,选择刺龙牙I级苗木进行栽植,初植株行距为1.0 m×1.0 m、0.8 m×0.8 m、0.5 m×0.5 m。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下刺龙牙7 500 hm2,国有清原县大边沟林场从2008年开始鼓励职工利用落叶松近、成熟林发展林下刺龙牙,目前林场栽植刺龙牙800 hm2,从业人员30余人,年均可获利400余万元。

1.1.2 人工幼林地林间“抚香叶芹”栽培模式

根据红松、大果榛子等林分初植密度较大的特点(3 m×3 m、3 m×4 m、4 m×4 m、5 m×5 m),在幼林地行间间作“抚香叶芹”等山野菜。在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对林地进行割灌、除草、清除杂物,采取播种(播种量15 kg·hm-2)或植苗(植苗量15万株·hm-2)的方式发展“抚香叶芹”,生长周期为3 a。英额门镇金熙合作林场在红松幼林地和杂交大果榛子造林地内间作“抚香叶芹”20 hm2,据测算3年可采收蔬菜7 500 kg·hm-2,平均销售价格为30元·kg-1,起挖根系3 000 kg·hm-2,销售价格为30元·kg-1,平均每年获利10.5万元·hm-2。

1.2 “林-药”复合经营模式

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开展药用植物种植或半野生药用植物驯化,形成“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清原县中药材人工繁育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早人工种植的品种有林下参和龙胆草。目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20多种,有效地解决了野生中药材生长缓慢、产量有限、采收困难等问题。

1.2.1 天然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下参栽培模式

选择以柞树为主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落叶松纯林种植林下参。树龄20 a以上,高10~15 m,林相整齐,郁闭度0.6左右,通过播种发展林下参(播种量22.5~37.5 kg·hm-2)。坡向以东坡、东北坡最佳,当光照不足时通过抚育或修枝调节林分郁闭度,增加光照强度。国有清原县夏家堡林场从1995年开始鼓励职工发展林下参,目前发展林下参规模达600 hm2。夏家堡林场职工于再波种植的20年生林下参1.2 hm2获利120万元。

1.2.2 人工幼林地林间细辛栽培模式

清原县湾甸子镇大那路村村民在红松、落叶松、大果榛子等新植林地行间间种细辛40 hm2,4年生细辛干品6 000~7 500 kg·hm-2,市场销售价格100元·kg-1,销售收入60~75万元·hm-2。

1.3 “林-蛙”复合经营模式

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开展林蛙半人工养殖,形成“林-蛙”复合经营模式。通过开展林蛙蝌蚪期饲养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研究,掌握了蝌蚪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方法,解决了林蛙养殖中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清原县大苏河乡在全乡90多条小流域推广蝌蚪饲养与幼蛙管理新技术,辐射面积12 300 hm2,年产商品蛙3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 000万元。

2 关键技术要点

2.1 林下刺龙牙栽培技术

刺龙牙喜光,宜选择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郁闭度0.6左右的落叶松、红松人工林或天然次生林做为栽植地。春、秋两季均可栽植。选择刺龙牙I级苗木,初植株行距:1.0 m×1.0 m、0.8 m×0.8 m、0.5 m×0.5 m。栽植2 a后进行修剪定干(修剪后的穗材可为刺龙牙的“反季栽培”提供材料),定干高度20~40 cm,保留2~3个健壮芽;从第4年开始对植株进行更新复壮,即在原植株周边保留1~2株根蘖苗。刺龙牙头茬芽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二茬芽在5月下旬采收。

2.2 “抚香叶芹”栽培技术

“抚香叶芹”具有植株高大、茎杆粗壮、萌生能力强、生产周期短、高产稳产、采菜期长[2]等特点。其嫩茎叶营养丰富,可用于凉拌、做馅或炒食。蔬菜产量7 500 kg·hm-2。最佳采菜年限为1~2 a,年内采收次数在2~3次为宜。

“抚香叶芹”适应性强,平地、山地均可种植,以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繁殖方式分为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2种。春、秋两季均可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拌入适量细沙,均匀撒于畦面,用耙子搂匀,稍加镇压,覆盖厚度为1~1.5 cm的长松针。播种量22.5 kg·hm-2。播种后7~10 d出苗,幼苗出土前应保持畦面湿润,天旱时2~3 d喷1次透水,出苗后视干旱程度适时浇水。苗高生长至7 cm以上时定苗,株距5~10 cm。春、秋两季移栽种苗,定植株行距以20 cm×20 cm为宜。田间管理把握好中耕除草、排水防旱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菜用为目的,当植株长至15~20 cm茎秆未老化时采收嫩茎叶,置于1~5℃条件下临时存放或直接销售。

2.3 林下参规范种植技术

林下参是指利用天然的林冠和林地等自然条件,采用免耕法播种或移栽后自然生长的人参。为了确保人参的产品质量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规范,要求参农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林下参的生产、采收、加工。

种植林下参选择以柞树为主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落叶松纯林等林地为好。树龄20 a以上,树高10~15 m,林相整齐,郁闭度0.6~0.8。坡向以东坡、东北坡最佳,东南坡次之[3]。土壤选用黄沙腐殖土和黑沙腐殖土、壤土和沙质壤土,pH值5.6~6.5。坡度5°~15°为宜,超过25°的坡地不宜使用。春、秋两季播种,播种量22.5~37.5 kg·hm-2。播种后加强看护,严禁人畜危害。5年生以上林下参需要足够的光照,通过修枝、抚育确保郁闭度在0.6~0.7。8年生以上林下参开花季节若花蕾过多将影响参根产量,及时摘花摘蕾可提高人参产量。

2.4 细辛高效栽培技术

细辛喜湿润阴凉环境,耐严寒,不耐干旱。选择北坡和东北坡,坡度在25°以下山地栽培为宜。繁育方式分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选择2年生实生苗进行移栽,以秋季栽植为宜,在畦面上横向开沟,行距20 cm,沟深10~12 cm,将苗根舒展、芽向上摆于沟内,株距5~7 cm,覆土4 cm,单株栽植用苗量60万株·hm-2。栽植后床面覆草或松针保湿,防寒。后期管理把握好光照调节、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环节。适宜的光照条件是保障细辛速生高产的重要环节,林下栽培细辛适宜的郁闭度为0.5~0.6,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林分透光度要逐渐提高。细辛无公害栽培以人工除草为主,保持田间无杂草。细辛根系浅,干旱应及时浇水或采取遮荫等措施防旱。细辛移栽前施足底肥,栽植2 a后及时追肥,保证苗木生长的肥力需求。细辛移栽3~4 a即可收获,8月下旬至9月初采收,采收后阴干或水洗低温烘干。

2.5 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场应选择两山夹一沟,沟谷内宽阔平坦,有充足且常年不断水源的地带。植被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下有灌木、杂草及较厚的枯枝落叶层,确保林蛙有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养殖场要远离村庄和道路,避免环境嘈杂、水源污染及家禽对林蛙造成危害。养殖场地由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变态池和越冬池构成。产卵孵化池面积20~50 m2,水深20~25 cm。变态池面积为产卵孵化池的3~4倍,水深40 cm左右,池埂高为50~60 cm。变态池应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注水口和排水口处安装铁纱网或尼龙网。越冬池是林蛙冬眠的栖息地,通常建在养殖区的中下游,面积在100 m2以上,水深应在2 m以上。

蝌蚪期是林蛙养殖中最主要的环节。刚孵化出的蝌蚪4~6 d后开始主动取食,人工投饵以豆饼、玉米面、山野菜(4∶2∶4)加水做糊投喂效果较好。随着蝌蚪的生长,饵料中要逐渐提高青菜的比例,后期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肉末、鱼粉)。蝌蚪变态前通过换水或降低蝌蚪密度的方式防止因缺氧导致蝌蚪死亡。变态期将池边修成缓坡并铺设杂草树叶,为幼蛙上山创造条件。秋季林蛙下山前,提前修建好足够的越冬池确保林蛙安全越冬。

3 对策与建议

实践证明,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有利措施促进林下经济各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山野菜、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林果等产品,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的生产、管护、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均需要大量人工。这既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又能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当前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一是要选择种植山野菜、中药材成效显著的大户或合作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二是鼓励以专业合作社、村、镇等为单位做强做大,形成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对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逐步发展成为龙头企业。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大力培养县、乡、村3级林下经济方面的专家、行家及农民技术员,定期开展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山野菜、中药材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县、乡技术及人才优势,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调动专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做好技术指导、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使林下经济产业逐步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3.3 提升政府主导作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本地区的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来抓,设立专门的机构及专人负责。综合考虑地域优势、农户发展积极性等因素,因势利导,确定重点乡(镇)、重点村。协调相关部门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进和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全县林下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山野菜香叶林蛙
“八珍”哈士蟆传记
东北林区山野菜资源采收利用与恢复措施
香叶、罗勒要分清
冻不死的林蛙
山野菜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认亲(短篇小说)
香叶
辽宁省山野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张广才岭山脉山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简述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