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与北京塔

2022-04-09 15:56付顺利
北京纪事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塔白塔云冈石窟

付顺利

塔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伟大文化奇迹,要考察研究保护塔,不仅目标明确意义非凡,而且任务繁重头绪纷繁,外人几乎无法推测出它的工作多到什么程度,分量有多么重。塔的遗址分布之广,在世界文物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塔作为古代佛教中的纪念性建筑,它牵扯到的人、事迹很广;所涉及的领域也同样是多全方位的——佛教建筑、图志文献、地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等。

我们一家三代人用70年时间完成田野调查、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记录了中国塔的方方面面,编纂完成的《中国塔全集》一书,全书分为50册,共列出6000座塔,共计800余万字。

父亲出生于1932年。20世紀50年代,国内对于古塔的研究还很少,父亲对塔也没有太多的接触。父亲喜爱看书,无意中看到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先生、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的关于古塔的书籍和文字作品,从此深深迷上了古塔,走上了考察、研究古塔之路。

父亲是一家工厂里的负责人,经常出差去外地。每到一地办完公事之后,父亲就会立刻去附近有古塔的名胜古迹实地调查,亲身体验古塔。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就想方设法购买有古塔的明信片。回来之后,对明信片上古塔的来历、古塔的故事、古塔的发展、古塔的用途、古塔的建筑材料与结构、古塔的类型、古塔的构造等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考证与研究。

记得父亲说:第一次考察古塔是从大同云冈石窟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那时考察古塔不像现在方便,考察过程是十分艰难的。不过,父亲能够吃苦,有坚持下来的恒心,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父亲经常利用星期日的时间,带上笔、本,以及母亲为他准备的水和干粮,骑上28式永久牌自行车,骑行近20公里到达云冈石窟。父亲从云冈石窟第1窟开始进行考察,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对云冈石窟塔进行了30多次现场考察,并与云冈石窟研究人员一起研讨考证,写出了《关于云冈石窟塔的考察研究报告》。这是我国最早对云冈石窟塔进行考察的研究文献。

那之后,父亲开始对应县木塔进行考察。随着一次次考察,父亲实地考察的古塔越来越多。经过20多年艰苦努力,父亲收集到300多张古塔明信片,和近30万字的古塔研究考察学习笔记。

1973年,就在父亲准备对古塔考察做一个长期规划并开始大干时,不幸患上癌症,只能暂时停止考察活动。然而,即便如此,病痛也无法阻拦父亲对古塔进行实地考察的脚步。

手术之后,从第2年开始,父亲每年都要去北京住院,进行复查,但凡身体有所恢复,复查没有大问题,父亲就会在北京考察古塔。

1974年—1977年,父亲4次在北京复查期间,3次重点考察了北京古塔遗迹30多处,写下了5万余字北京古塔的考察笔记,对北京古塔有了较深的了解。

1974年父亲重点考察了北京金元墓塔,写下了北京金元墓塔研究学习笔记: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东海字村西南古延圣寺遗址上,现存砖塔7座,其中金代5座,元代2座。金塔均为密檐式实心塔,八角十三层3座,六角七层2座,最高为22.8米,低的为14米。有的塔基为高大的须弥座,雕琢斗拱和繁缛花纹,束腰各角和每面中央立间柱,柱间辟壸门,内置狮头,柱上置砖刻斗拱,平座上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券形假门,其余四面辟方形假窗,门为四抹格扇,门楣半圆形,上雕双龙、双凤、仙人和缠枝莲,门楣下嵌半圆形石额,阴刻篆书塔铭,均为寺僧禅师名。第1层塔身撩檐枋上出檐用木椽砖飞,第2层以上塔身极短,无斗栱,施叠涩短檐,檐转角套兽上端立伽棱频加、披甲胄力士、仙人、持刀天王等。五层叠涩,转角用木质角梁。塔刹已残,仅存八角形刹座、仰莲、伏钵、宝珠、仰月等。整座塔造型挺拔俊秀。5塔中有一塔铭刻“大安元年(1209)九月廿三功毕”的题记,据此并结合碑文和文献记载,可推定这5座塔建造年代应从金皇统五年(1145年)至大安元年的60多年间。元塔为六角密檐实心塔,一座3层,一座5层。三层塔高约 8.4米,是一座密檐及覆钵式相结合的塔。五层塔已残,六隅施经幢形倚柱,檐下施仿木砖斗栱,塔的平面每边均呈向内弯曲的弧线。

1975年父亲在京期间,重点考察了北京房山塔,写下了北京房山云居寺北塔和万佛堂花塔研究学习笔记:云居寺北塔和万佛堂花塔,建筑风格也很突出。云居寺北塔又称“罗汉塔”,建于辽代。通高30米,顶部似钟,下部如钵,两层楼阁式的塔身,塔座紧腰处有一周伎乐天砖雕。全国现存两座,形式极为少见。万佛堂花塔,位于房山万佛堂村,辽咸雍六年(1070年)年修建。通高24 米,上部呈笋状,至顶小龛密布,龛内各供佛像,每龛下饰有伸头向外的砖雕兽首或象头。远望如花盛开,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

1976年,父亲利用在京的5天时间,重点考察了北京颐和园花承阁多宝琉璃塔、北海白塔,写下了北京颐和园花承阁多宝琉璃塔、北海白塔研究学习笔记:北京颐和园花承阁建筑群位于后山中御路东侧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十九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殿址、砖墙、石雕、假山,多宝琉璃塔和石碑皆为砖石,得以保存至今。花承阁建筑群由莲座盘云佛殿、花承阁、六兼斋及多宝琉璃塔组成,是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建筑坐落直径60米、高7米倚山势筑成的半月形高台上,院内按山势分做二层台地。北面建有2柱牌楼山门,残存有抱柱石。院中置太湖石及石座。城台的外缘有37间半月形弧形彩绘游廊,游廊东接六兼斋,西接花承阁,是登高赏景的好去处。游廊南面高台的正中为莲座盘云佛殿,坐南朝北,从留下的柱础石分布看,面阔3间,前后有廊。 正中的主殿叫“莲座盘云”,是供奉观音的殿宇。乾隆年间这里还供有擦擦佛2632尊。主殿前下层台上东西各有配殿一座,均面阔3间。

北京白塔寺的白塔和北海的白塔有区别吗?当然有,北海的白塔是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所建,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改为永安寺;而白塔寺的白塔是藏式白塔,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而且北海的白塔是在北海公园内,白塔寺的白塔则是在白塔寺大街那里。

父亲收藏的民国十六年(1927 年)晋奉大战中,奉军攻入应县城。图为奉军骑兵在木塔下拍照留念

父亲收藏的云冈石窟第1窟中心塔柱1930年文献图片

经年累月对古塔的实地考察,让父亲越发热爱对古塔的研究。对父亲而言,考察古塔成了他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20多年,他把除工作以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进去,孜孜不倦、乐此不疲。1977年父亲第4次在北京进行复查时,病情恶化。5月下旬的一天,天气炎热,父亲在弥留之际,想到还有那么多古塔还没有实地考察,他留下了不甘的泪水,他用仅剩的那一点点力气,反复对我连说了三次:塔, 一定要搞下去!那一刻在场的人全哭了 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遗言......

当时我还在上学,为了不影响学业,古塔考察只能放一放,但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临终遗言,在心里做了决定,一定要将古塔的考察和研究进行下去。

1980年,我高中毕业,并很快参加了工作,考察研究古塔之路就正式传给了我这个第2代人。从1981年开始,我经过认真规划,收集古塔文献资料,走上了漫长的古塔考察研究之路。

怀着对古塔的那份特殊的感情,我把所有积蓄全都用在了研究古塔上,甚至把七八十年代收藏的经典邮票全部贱卖了。40年来,我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肉,一直都穿工作制服,没买过衣服,把节省下的钱,全部买了研究古塔的资料。花去10万余元,家人却从未因此而埋怨我,而是一直支持我。

除了工作外,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考察研究古塔上:收藏古塔明信片、淘古塔文献书、藏古塔文献书、看古塔文献书……几十年如一日。

我收藏的古塔文献书100余册,《中国古塔》《房山古塔》《古塔史话》《古塔瑰宝:无上玄机的魅力古塔》《巧夺天工的古塔祭坛》《中国古塔造型》《北京名胜古迹考略世界》《宝塔珍品:巧夺天工的古塔》《中华古塔倩影》《古塔古碑奇石录》《山西古塔》《山西古建筑》《鉴赏中国古塔精萃》等。

我喜欢中国古塔,还喜欢研究中国古塔,更喜欢中国古塔明信片。收藏了不少版本的中国古塔明信片800多张,1946年以前发行的中国古塔明信片130多张:北京妙應寺白塔·清代法国出版、北京北海白塔·20年代美国哈通版、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20年代美国哈通版、北京慈寺寺塔·清代外国驻华机构发行、北京喇嘛塔·清代凹凸版等。

1988年我第一次去西藏寻游考察研究古塔13天时间,从那之后,就开始了与西藏古塔的亲密之旅。佛塔是宗教艺术的产物,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佛塔这种建筑形式,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经过历史沧桑的考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西藏,佛塔是佛教徒转经朝佛崇奉的重要对象,也是这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塔的梵文音译为方坟或圆坟,是保存和埋葬佛祖舍利子或者高僧遗骸的地方;一部分塔内还存放着高级喇嘛的全尸,所以,也有人把西藏的佛塔称之为喇嘛塔。

2015年,我因身体原因,只得停止了对古塔的实地考察,开始专心致志地进行整理考证研究编撰《中国塔全集》全书文献的工作。

2013年,我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南方某旅游城市的电视台,做记者。儿子每月都有去外地采访的任务,这样古塔考察之路又传到了第3代人。他经过8年时间,走遍大连、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广东、海南全国十多个城市,对各地的塔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购买收集古塔明信片200多张:大连普兰店金代双塔;上海松江方塔(兴圣教寺塔)、圆应塔、松江李塔、秀道者塔、护珠塔、青龙塔、泖塔、龙华塔、南翔寺砖塔、法华塔、华严塔;南京天隆寺塔林;杭州灵隐理公塔、华严经塔、灵隐寺双石塔;厦门宝箧印塔(阿育王塔)等等。

其中,他对苏州七座古塔进行了多次的实地寻游考察,写下了近3万字的古塔研究考察学习笔记。

我们三代人的研究对象是塔,这个目标很大。“塔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化奇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考察工作性质和意义非同一般。这样的选择决定了必须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研究塔的事业中去。“既然选择了塔,就要尽最大努力,不说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实上也要这么做——把自己的一生付出给塔,争取为塔多做些事。”

我的父亲母亲

笔者在书房查阅资料

猜你喜欢
古塔白塔云冈石窟
杨晓利:三十年拍摄古塔三千座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云冈石窟的文物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云冈石窟中的交脚造像
景州古塔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