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角下高校教师育人路径研究

2022-04-09 21:42韦莉幸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韦莉幸

◆摘  要:当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育人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对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效果提出了更要的要求。本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X学院的教师育人探索为例,为同类高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他强调学校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既是人才资源,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教与学过的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育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时代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背景下,这对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效果提出了更要的要求。

当前,人们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不足”问题突出。在教师育人方面,“教育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育人方式单一。教师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只授业而不传道、不解惑,将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忽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培养,即片面地重视“教书”而忽视“育人”结果,导致育人的作用和效果不突出。二是育人观念认识不够。部分教师不仅片面地重视“教书”而忽视“立德树人”,还错误地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导致育人缺位和育人力量投入不足,再加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学生自身的能力不全面、人格不健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明显。三是育人工作不能与其他工作很好地融汇和贯通,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效果。以上因素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急功近利、享乐主义、善恶不分、心理素质差等问题逐渐凸显,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当前教师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玉林师范学院X学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的办学定位,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制定了《X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对高校教师育人工作进行了长期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育人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同类高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育人效果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越高,越能增强育人效果。因此优化师资结构势在必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鼓励和引导教师攻读博士,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逐步落实博士班主任制度,选拔政治素质高、品格优秀、能力过硬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提高教师育人的质量和效果。现有班主任23人,其中博士13人,占56.52%,高级职称占39.1%,学院领导带头做班主任;学生工作队伍人员数量和质量稳定,1人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2人获评2015、2018年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获评2016年度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获得广西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1篇思政工作论文获区级三等奖,辅导员在其他项目中获奖50余项,学生工作队伍能力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学生工作队伍的自身成长和发展,也让学生工作队伍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榜样。

(二)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

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从载体、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着手,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业务能力培训,为日常的育人工作保驾护航,并打下坚实的育人基础。业务能力培训内容涵盖学生工作的大爱和情怀、团支部建设和管理、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和能力精准帮扶、党员教育管理等内容,结合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学生工作队伍的目标,强化团队精神,促使学生工作队伍不断地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提升学生工作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当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扎实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三)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关怀和激励

学生工作队伍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要有一颗勇于攀登的进取之心,才能带领学生不断求索,向善向上向好向美,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关怀和激励,除了不定期业务能力培训,积极结合工会活动、谈心谈话制度、指导青年教师制度,做好学生工作队伍关怀和激励工作,增强学生工作队伍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和优势,让学生工作队伍在做好育人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让他们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不懈,以更加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状态投身到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年度考核、网络培训等,签订師德师风责任状,将师德考核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评优挂钩,坚持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素养一体化发展,让广大教师做到教学与科研兼顾、教书与育人兼顾、立己德与树人德兼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

二、转变传统观念,搭建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导师协同育人模式

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对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做好加强思想引导,转变传统观念,从思想上达成合力育人的共识,积极搭建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导师协同育人模式,四者加强线上线下的沟通和优势互补。

(一)结合听评课制度,加强对专任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的指导和监控,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引导每一位专业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教育内容,梳理、探究具体的教学方法及举措,明确每一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德育功能,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上实现了进步和升华。

(二)结合辅导员走访宿舍和听课制度,辅导员协同班主任深入课堂,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学生,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和教育引导,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学业指导或学业帮扶工作。

(三)根据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导师的分工和合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协同育人工作。

1.实行导师制,以导师作为纽带,联结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导师侧重于班级学生的专业认知、自身定位、实训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职业规划、就业(升学)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指导着学生总体的生涯发展。辅导员则侧重于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教育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符合社会需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班主任侧重在道德浸润、人格熏陶、榜样示范、专业引领等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专任教师结合课程思政,侧重于教授专业知识学习、学业指导和德育教育。四者围绕共同的服务对象,在育人过程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两个一”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联合开展德育教育。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活动,着力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和实践育人品牌建设,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根据分工开展合作,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如在实践育人品牌活动中,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共同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周末课业辅导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一起通过社会调研、亲身体验、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接受锻炼,已坚持16年不间断,师生在实践中共同成长,促进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三方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发力,形成和凝聚育人合力。

三、实施十大育人提升工程,建设三全育人一体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学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学院办学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实施十大育人提升工程,全体教师全员育人,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育人工作与学院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效融合和相互促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稳步推进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博士、教授人数较多,学院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博士、教授等师资优势,组织高学历、高职称党员博士的课程带头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奉献社会等四个方面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进一步融合。同时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设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实施课程听评课制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實施“平台建设+导师制”工作模式,推进教师科研育人

依托学院的师资优势,区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科研等实验平台,鼓励和指导学生进入教师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课题研究。由导师们进行科学研究、价值取向、学术情怀方面的深度指导和培养,将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培养学生的敏于观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不畏劳苦、严格自律、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将育人实践从课堂延伸到科学研究领域,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在学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科研育人结硕果。近三年学生加入教师实验室的人数逐年上升,学生参与发表(含第一作者)的论文48篇,学生参与已记录授权发明专利8项,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立项500余人次,83人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学院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拔尖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一等奖。高级职称教师特别是学院领导、党员教师带头做好三全育人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近四年获得区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立项9项。

(三)在“平台建设+导师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研+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科研优势,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进行成果转化。安排教师开展大创项目的选择与申报、路演、答辩等环节的专门辅导,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明显提升,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国家级银奖2项,国家级铜奖4项;区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金奖10项,银奖19项,铜奖16项,优胜奖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28个、区级项目57个、校级项目13个,多次评获校级、区级优秀组织单位。

四、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创新教师育人方式

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加强科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业务培训,把握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在育人工作中分类施策,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教师们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考研辅导、学业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自2013年开始成立女生工作品牌,安排老师专门为贫困女大学生开展女生教育、感恩教育、手工学习、礼仪培训等,有效地将育人与育心有机结合,实现道德沁润、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重效果,努力从“教”实现走向“育”的转变。

五、发挥党委核心的作用,强化组织育人

结合学院特点和专业优势,把制度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

(一)实施领导干部深入联系基层制度,做到和学生常态化联系交流

学院党委组织领导干部认真落实联系基层制度,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党支部、班级、学生社团等。积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领导干部通过进班级、进宿舍,以及参加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拉近与学生距离。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学院书记、院长信箱、微信等途径,倾听学生诉求、疏导学生情绪,并建立完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积极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及时汇总分析、研究落实,形成以“键对键”作为“面对面”有益补充的良好局面。在深入联系基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党支部、班级、学生个体、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党员发展、考研、创新创业方面给予重要指导和帮助,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实现了以问题为导向,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育人合力。

(二)教师党员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

1.实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思想引领、党建、学术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教师党员的优势辐射带动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特别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学院党委组织领导干部和教师党员坚守岗位,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广大党员教师以积极行动带动了广大学生,借助自身影响力引导师生、学生家长掌握科学、正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防控措施,他们牢记使命、临危不惧、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爱党爱国的担当精神和热血情怀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了榜样。

2.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开展与学生面对面活动,与学生分享成长故事,加强在理想信念、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和思想引领,并为学生答疑解惑。面对面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引领带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质量的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定期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党员科研先锋评比和典型人物宣传活动,发挥教师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近三年来,1个团支部被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1個团支部被评为广西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团支部被评为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社团的社会调研报告被评为国家级的优秀调研报告。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育人使命。育人工作一项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除了需要发挥教师自身能力和作用外,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合作,需要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导师四者之间的协同合作。教师育人模式和途径,仍需在未来进行长期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6-48.

[2]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三全育人”[J].光明日报,2019-02-14(06).

[3]吴倩倩,刘杰.浅谈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7):114-116.

[4]余应坤.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路径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5]周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究[J].科技视界.2019(13)

[6]李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路径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46)

[7]王峰.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