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

2022-04-10 01:42张顺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张顺

摘 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来确定,从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维度进行拓展,并结合物理学科的内容进行积极构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施

引言

高中物理教师要精心打造出更加出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不断地培养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强化。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让更多的学生善于理解不同的物理概念,同时能够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善于从不同的维度去看待和审视物理问题,感受到物理的学习乐趣,在物理的世界中更加从容地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化解浮躁思维,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推动学生进步,让课程的学习氛围更为有趣。

一、深入浅出传授物理观念和应用

当下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对于相关的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远远不足。没有理解能力自然也就没有强大的解读能力,更没有出色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问题。教师不能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这样只会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距离物理越来越远。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物理是一门富有乐趣的学科,很多看似深奥的物理问题,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认识和解读,就将变得十分简单。教师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去构建每一天的课程,真正让学生懂得深入浅出四个字的内涵和要义,并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点和相关问题的同时,对于抽象的问题产生具象化认识,或者把一个抽象化的问题放在一个具象化的平台和坐标系上,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强化意义重大。例如,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加速度、参考系、相对运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二力平衡、万有引力、黄金代换、库仑定律等概念和知识点时,给予相应的辅助和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相应的物理知识点的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并且能在学习相应的物理概念时不觉得吃力,而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克服束缚自身的难题,感悟到学习的乐趣,也能让自我的物理学习能力时刻得到进步。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料,让物理概念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不断克服本人的思维障碍和学习困惑,对于不同的物理知识都能更加从容地加以解读和分析,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最大摩擦力、静摩擦力、二力平衡等概念时,不应仅在口头上教授相应的知识和道理,更要试着把物理知识和理论化为自身的经验和现实生活。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也是一门值得用生活知识去解读的课程。教师应当善于化解学生的被动思维,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和自己保持相向而行,且能让学生自行总结、整理出一套符合逻辑的、富有趣味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和探索能力。

二、从思维角度出发,形成猜想、假设与评估

物理思维的培养要注重猜想、假设与评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猜想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物理条件的假设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推理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评估,最终有效掌握物理学知识和提升思维能力。

以重力为例,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时,教师可以提岀如下问题:①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是否可以测量?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测量的方案是什么?③不规则物体重心测量的依据是什么?提岀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见解,开展猜想、假设与评估工作。如假设不规则的物体重心是可以测量的,那么根据物体重力方向为竖直方向以及二力平衡的原理,可以在不规则物品上随便找一个点用线将物品吊起来,并记录挂线直线,这条线上必然会有重心的存在,然后另外找一个点用线吊起来,并记录挂线直线,两个直条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4]。利用猜想与假设确定重心位置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原理的依据、操作的过程进行评估,进而验证其操作性、实践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找到不规则物品重心的思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假设与猜想、评估与验证,进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三、从态度角度出发,培养态度、理念与责任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课堂高效率、高质量的保证。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特定的规律,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而不是学生的猜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验证,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主观“猜想”,让严谨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的一部分。以物体受力分析为例,斜面上物体受力分析是基础题型,也是容易忽视的知识点。斜面物体受力分析过程中,学生基于惯性思维会认为物体受到两个力,一个是重力、一个是摩擦力,这是高中生力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力分析中容易忽略的易错点。从这种结论来看,学生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直接得到答案,没有经过科学理性的分析,得岀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斜面物体的受力情况进一步讨论,分析在只有重力和摩擦力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达到二力平衡,是否符合牛顿第三定律。因此学生通过分析发现了问题,并通过讨论找到了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及其方向(与斜面垂直)。最终学生对物体所受的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进行了讨论,并完成了受力分析。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构建有效课堂需要教师抓住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入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有序参与、融入到课堂当中,并不断探索符合高中生实际需求的教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仲英.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1(65).

[2]刘月宾.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高中物理数字化高效课堂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13).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一场及时的春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