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上寄生

2022-04-10 03:16黄凯靓黄凌霞
蚕桑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槲寄生桑黄桑寄生

黄凯靓,黄凌霞

(浙江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1 引言

桑树全身都是宝,不仅桑果可以食用、桑叶可以养蚕、桑木可以做扁担、家具等等,桑树更是全株都可入药。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等都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主要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要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主要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用于肺热咳喘、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而除了桑树本身,桑树上长的一些动、植、微生物也都可以入药,本文就介绍几味这种中药。

2 桑螵蛸

桑螵蛸是我国常用的动物类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中认为桑螵蛸“以桑上者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气”,被列为上品药。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郎Statilia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分别称为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

图1 三种桑螵蛸Fig. 1 Three Kinds of Cuttlebone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等功能,主治肾阳不足、遗精、阳痿、早泄、白浊、赤白带下、小便频数、遗尿等症。

图2 桑螵蛸实物图Fig. 2 Practicality Picture of Cuttlebone

补肾固肾止遗,可配伍远志、石菖蒲、龙骨、石莲子,以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补肾助阳固摄,配伍仙灵脾、巴戟天、白龙骨、鹿角霜、益智仁、九香虫,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益肾摄冲,配伍益母草、海螵蛸、茜草,治疗妇科疾病;缩尿固精开窍,配伍菟丝子、益智仁、龙骨、补骨脂,治疗儿科疾病。

桑螵蛸含有蛋白质58.5%、粗纤维20.16%、脂肪11.95%、糖1.6%、胡萝卜素类及柠檬酸钙等,还含有Fe、Cu、Zn、Mn、I、Cr、Ni 等20 余种微量元素及K、P、Ca、Na、Mg 等宏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螵蛸具有延长常压缺氧时间、抗疲劳、增强免疫、刺激生殖器官、抗过氧化脂质、抗利尿、降血糖、促进食物消化等作用。

3 桑寄生

桑寄生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之一,为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桑寄生科下有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桑寄生与槲寄生均可入药(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属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 的干燥带叶茎枝)。由于二者均会寄生在桑树上,典籍中所记载的桑(上)寄生有时实际上是现在的槲寄生,例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桑上寄生味苦,这应该就是槲寄生。二者首次被分成两种记载是在宋代郑樵在《通志二十略》中。而直到1977 年版的《中国药典》槲寄生与桑寄生才被正式分列为两种中药,所以在临床上二者常常混淆。

桑寄生味淡微涩,质地显柴,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高血压。槲寄生长于补,补肝肾、滋阴养血安胎,降压、抗肿瘤能力强;桑寄生长于通,祛风除湿止痛,抗炎能力强。

补肝益肾、安胎固元可配伍菟丝子、续断、土茯苓、龟板,治疗妇科疾病;强筋骨、祛风湿可配伍杜仲、独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疾病;补肝肾可配伍牛膝、杜仲,治疗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桑寄生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桑寄生总黄酮(槲皮素等),同时包含凝集素、挥发油、维生素以及K、P、Mg、Na等微量元素。在桑树上寄生的桑寄生还会积累桑树中含有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葡萄糖淀粉酶、肿瘤转移,抗病毒,减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功能,临床上已用于糖尿病治疗且具有显著疗效。研究发现桑寄生具有抗肿瘤、降三高、抗炎镇痛、保护神经、增强记忆、抗氧化等功效。临床有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

4 桑黄

桑黄的分类过去一直有争议,许多菌都被称为桑黄,直到2012 年吴声华、戴玉成等人发现桑黄是一新种,并命名为Inonotussanghuang Sheng H. Wu,T. Hatt. & Y. C. Dai。后来又发现它属于一个新属——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 Sheng H. Wu,L.W. Zhou & Y. C. Dai。目前世界范围内桑黄孔菌属有14 种,其中长在桑树的只有桑树桑黄S. sang⁃huang一种。

图4 桑黄孔菌属Fig. 4 Sanghuangporus

《神农本草经》中有对于桑耳的记载,这里的桑耳推测包含桑黄、木耳等一些真菌。最早出现“桑黄”这一名称是在唐代初期甄权的《药性论》中,其中记载其味甘、辛。综合古籍中的论述,其功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疗妇科疾患,桑黄对血淋、血崩、经闭、带下、脱肛泻血、腹痛等妇科疾患具有较好的疗效;二是治疗虚损性疾病及血症,桑黄能够止泄补益元阳;三是治疗癥瘕积聚病,桑黄能止血活血又能和胃止泻。虽然桑黄历史悠久,但使用并不普及,在一些常见典籍中也没有出现,这可能是由于野生桑黄生长时间长、量很少,且前期认识不足、标准混乱。不过近些年来大家对这一“森林黄金”的关注越来越多。

图5 桑树桑黄Fig. 5 S.sanghuang

现代药理分析提取得到的桑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萜类、甾体等。具有抗肿瘤、抗肝硬化、抗炎、免疫调节、抑菌、抗氧化、降血糖、止血、活血、治疗痛风、抗病毒等功效。

5 结语

桑树及其寄生物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还有很多,随着人们对药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健康的追求提升,可以关注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有一些技术亟待完善。例如现在桑树桑黄只能在活体桑树上生长,人工栽培的桑黄实际都是杨黄;各种活性物质的分离、作用机理与应用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槲寄生桑黄桑寄生
槲寄生
桑黄——古老中药放新彩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不同寄主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影响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
幸福的槲寄生
益肾又安胎的桑寄生
幸福的槲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