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的财产哲学基础

2022-04-11 02:56常青
关键词:计划经济国家治理市场经济

常青

摘要:就经济界对完善市場机制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有六大理由支持这一结论:闭关锁国的国际环境并未形成,人民的消费刚性阻抗贫穷状态的回归,互联网带来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以市场为基础的国际规则暂时无法超越,新时代我国的经济主体多样化复杂化,我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以上六点几乎都是不可逆的。我们的经济方针既不能完全指向市场,更不能一屁股坐在计划上,而是要盯牢财产的变化情况,并随之及时调整。要注意到人是财产的第一要素,财产关系决定着社会规则,计划与市场是财产发展的两种手段。从财产这一元动力出发,让计划的归计划,让市场的归市场,才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国家治理;财产哲学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剧变。创新经济的发展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拾头在不断挖着经济全球化的墙角,各国逐渐走向保守。新冠肺炎疫情(C0VID-19)的突然出现迫使各国纷纷采取闭关措施,反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朗。重回计划经济时代成为我国大众的热点话题。对此,习近平回答说:“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回去了,支持这一结论的至少有哲学支持的六大经济理由。

一、全球格局

计划经济是封闭的经济,但当前的经济格局变化并不会使世界各国较长时期进入闭关锁国状态。

计划经济是一种内向型的经济。计划总是对应一定目标,而要完美实现这些目标,它就必须能够控制好所有的要素,使这些要素按照既定的安排进行互动从而输出想要的结果。这就类似于我们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实验室,能够百分之百决定它的温度、湿度、人员、工具、材料等,最后就能得到一个在既定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假如这个实验室受到外界的干扰,那么外生变量必然影响实验过程,所得到的结果也就差强人意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方针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方面是对照搬苏联模式的反思,另一方面源自西方对我国的封锁。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封闭环境,这就是计划经济得以实施的实验室条件。

当前的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进入我国,计划经济已经不可能维持下去,新的体制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因极强的计划经济动员能力、巨大的密集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在全球大工业产业链中站稳了脚跟。加入WTO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全的工业体系。以此为基础,成长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那个曾经内向封闭的东方国家一跃而为外向开放的国家,整个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

不存在迫使我国主动或被动封闭的绝对因素。从内部考量,为了避免改革开放以前的困难情况再次发生,我国不可能主动闭关锁国。而且,作为第一制造大国,我国的产能已经大规模过剩,不但不能脱离国外市场,还必须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从外部考量,我国的能源和高科技等仍然高度依赖他国,这些是维持一个现代化大国正常运转和继续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虽然存在美国对全球发动的贸易战以及C0VID-19等冲击,但其并不能长久中断全球大工业产业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大工业,C0VID-19最终也会找到解决办法,被动封闭的情况即使发生也是暂时的。事实是,即使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各国之间的互动仍在进行,只是减小了规模。但毋庸置疑,以上情况已经带来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大调整,我们必须积极去适应。

二、消费刚性

计划经济是贫穷的经济,我国人民的消费刚性不允许回到贫穷的状态。计划经济时代伴随着物质的贫乏。当然有众多的原因:首先是我国当时底子薄、基础差、一穷二白的历史现状。在长期积贫积弱和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贫穷的大国;其次是西方国家的封锁。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我国不惜节衣缩食对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虽然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但由于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我国的发展彻底陷入了困境:再次是频繁的战争。改革开放前,我国周边战云密布,或大或小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国防费用居高不下。尤其是朝鲜战争,使我国的军费一度飙升。但更可怕的还不是物资的消耗,而是我国指战员的损失,大批人员的战死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和很多家庭负担的增加:最后是建设工业国的需要。为了彻底改变以上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我国提出了建设工业国的目标。为此,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调拨资源全力支持发展城市工业。这个代价是非常巨大的,把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极限。可以说,计划经济就是勒裤腰带经济,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战争、发展和外交。不过,这在当时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有其合法性。

市场经济时代意味着物质的丰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市场创造财富,而是有了财富市场才能够存在。我们知道,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劫掠与屠杀其他族群来获得生存物资,就是因为物质的贫乏。而到了财富出现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再屠杀俘虏,而是把他们蓄养为奴隶,用于生产更多物资。也只有在财富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进行交换,换得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用于提高生活水平或投入生产。交换行为的发生直接排斥了战争与掠夺行为发生的可能,人们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财富的涌流总是由高地到洼地,贫穷的国家只要愿意参与,建立在国家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人力、矿产等资源都可以用于交换。其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即一方用财富交换资源而避免战争的成本,这同时是对另一方生存权的承认。而新的资源进入市场则会带来更多财富的涌流。市场来自财富,市场扩大了财富,改革开放能够成功的核心原理就在这里。

在丰富物质上形成的较高消费水平阻抗贫穷的回归。消费刚性是一种客观事实,建立在生产生活方式,乃至肉体和意识之中。大多数从山里走出的大学生很难再回归农村,既不愿意下地干活,也不愿意住在各方面都不便的村居。当年知青下乡的结局大家也都清楚,除了少部分在农村结婚生子的外,绝大部分都返城了。虽然有国家的号召,但是人们总是愿意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还有,喝牛奶、吃牛肉长大的一代人普遍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优于前人,同时他们也不可能适应吃糠咽菜的艰难生活,这不仅仅是观念上的问题,而是他们的身体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就如西方人无法适应中餐一样。所以,国家的发展只能靠继续发挥市场的财富扩张功能来实现。假使中止了市场,其回旋余地就只能限于当前既有财富,将不得不通过计划进行分配,那就会使经济循环陷于停滞,这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做法对普通人群,尤其是较为贫困的人群来说,可能影响有限。但是对于富裕人群来说,让他们再过苦日子,那几乎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三、网络时代

计划经济是统一的经济,而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以统一为标志。服从命令听指挥是那个时候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整个国家类似于一个半军事组织。每个人都甘当螺丝钉,个体服从整体,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求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几乎都是统一的,衣服主要以蓝色为主、食物统一配给、居住条件家家大差不差、出门不是跑就是走。那个年代的人们幸福指数很高,或许因应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说法,该时期可以理解为大道复归的大同世界。当时的社会是超级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么贫穷的情况下计划经济能够顺利推行多年的重要原因。

网络带来了一个日趋个性化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物质财富开始涌流,那些走在潮头的人们开始标榜自我,女生的波浪头高跟鞋、男生的老板裤录音机总是能引来人们艳羡,随后是一波流行,很快又是另一波流行,这个国家很快就变得多姿多彩,告别了那个蓝色统一的计划经济时代。互联网把这种对个性的追求推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高潮。它改变了以往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使我们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进行交流,已经不需要借助统一的力量来实现同样的目的。对应着现实世界出现了一个线上的虚拟世界,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包括收钱支付等几乎都可以在这个看不见的世界中进行,QQ、微博、微信几乎成了每个现代人的标配,个性彰显的条件更加具备。一些大V的表现凸显了个人的力量,《人民日报》创刊71年,累计订户仅2亿~3亿,而韩寒仅仅微博粉丝已达4579万多,足以说明问题。

统一不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互联网的本质决定了已经不可能再统一。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理论上,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入。除非我们能够控制互联网的入口,如同我们的家门那样加一把大锁,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接入设备,包括PC、PAD、手机等属于私有财产,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公权力无法干预。而且,互联网的本质是匿名的,它是一个由接入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等软硬件组成的一个无主的第三方系统,即使那些拥有根服务器的国家,也不能说互联网就是他们的。而个人在登录互联网的时候,网络能够识别的只是接入设备,包括它的P地址及硬件代码等,其并不能用于锁定某个人。即使实名制的手机,我们也不能确定手机发生的行为一定是手机的拥有者做出的。人们常说,你不会知道网上和你聊天的是一条狗,说的就是互联网上身份的隐匿性。时至今日,互联网仍然在不断扩张,并发展出了移动互联网,延伸到了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接入人群大规模增加,接入设备各种各样,登录方法多种多样,登录时间不分白昼,执行的任务千差万别,这些因素的组合形成一个天文数字,别说当前的超级计算机,即使未来的量子计算机都无法准确定位某一个人在哪一个设备、用何种方法于何时登录。然而,今天的人们高度依赖互联网,我们无法想象那种没有网络的生活。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剥夺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权利,等同于把鱼儿从大海中捞出。而如果不能取消互联网,人们的各种声音就无法阻挡,行为、动机也必然迥异,就不会存在一个计划经济需要的统一环境。

四、国际规则

集中是计划经济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国际规则决定了它已经不可能奏效。

集中是选择计划经济的根本原因。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计划经济的威力所在,它一方面表明力量的有限性,另一方面表明目标的艰巨性,也就是不集中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计划的这种功能表明了它的效率性。所有的情况都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我们设立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公司、开展一项事业,它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集中一定的人财物,作为资本去取得分散的个别的人财物无法实现的目标。只不过这种集中是有层次的,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集团等集中的资本由小到大。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为了实现安全、发展和现代化等目标,不得不在国家这个层次高度集中贫乏的物资,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分散是国际规则的基本要求。尽管在历史上存在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但当前国与国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关系。当然也存在区域经济联盟和类似于G7这样的经济集团,但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是权利义务关系,而不是管理关系。我们也常常谈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不过揭开其面纱,就会看到化中各国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动的。两极对立消失后,南低北高,其后是南升北降,最近则是全球大工业产业链断裂,中东石油一度沦落到倒贴都没有人要的程度。苏联一度建立了庞大的阵营,但其主要是依靠苏联对各加入国的经济援助来维持存在,是对苏联实力的一种消耗。苏联的瓦解表明这种形式上的集中是没有意义的,各加盟共和会最终回归到了分散的状态。欧盟是另外一种尝试,它们甚至统一了货币,但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英国脱欧实际上撕开了欧盟计划的一个巨大的缺口。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一切归于种族、民族、地理、制度、宗教、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只不过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锁定财产权的方法,即排斥第三方对财富拥有的工具。如果成本效益比较差,这些工具的消极作用就会凸显出来,合作的各方就会脱钩,相反各方就会走到一起。再往前追,各方是在歷史上根据更小主体的共同需求集中在一起的整体,除非其共同利益消失,否则不可能在更广更高的层面进行再整合。

以市场为基础的国际规则暂时无法超越。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不存在计划与市场的,最早的时候人们必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而后才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上实现了统治,家庭财产是其基本的经济单元。只有在资本主义真正兴起以后,以计划为手段集中人财物整合为营利组织的做法才成为主流,这样,当公司财产体取代家庭财产体以后,财富出现了历史上的大爆发,与此相对应的是欲望的大爆发,人们追求的第一是财富,第二是财富,第三还是财富。在此情况下,同质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各自的计划性就愈会加强,或者通过积聚,或者通过产业链内部化来增强自己的优势。而异质企业之间的合作动力就出现了,有的会联合,有的会外部化,目的也是占有最大市场。但正是这种竞争,更加强化了市场的地位,市场规则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国际的基本规则,并日益巩固。我国以市场经济方式与国际实现接轨,而这种规则内化为我国内部企业财产体的行动依据。假如我们恢复计划经济就意味着主动与国际脱轨,那将会使我国无法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这个代价恐怕无人能够承担。

五、经济主体

计划经济是主体单一的经济,现实已经沧海桑田。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以农业家庭为主体。教科书中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主要人群划分为农民、地主、资本家、工人、殖民者等,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在西方入侵以前,封建王朝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我国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农民,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几千年不变。西方入侵以后,殖民者在有限的几个通商口岸出现,工业文明始与我国农耕文明嫁接。其后,工人、民族资本家才被培育出来,但他们大多数出身于农民。新中国成立,殖民者和官僚资本家败走,1956年后我国主要经济成分更加单一,可渭一个十足的农业大国,不过是以工业化的计划方式组织起来的农业大国。由于这种单一的经济主体基础,计划的力量能够从中央一直达到最末端的农业家庭,而当这些家庭被组织为工厂式的公社后,计划的力量可以直达个人。这就是我国能够迅速完成工业现代化,并借助改革开放接入国际社会后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秘密,即工业化的农民国,也就是把一个农民国家办成一个计划指挥的大工厂,这是其他任何别的国家都做不到的,包括苏联在内。

新时代我国的经济主体多样化复杂化。第一种经济主体成型于改革开放之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营、集体经营的各种单位,它们从根本上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第二种经济主体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被定义为我国经济的有益补充。一部分源于村集体解散后农民创办的各种私营经济力量,另一部分是国家单位下岗分流人员创办的各种单位,还有就是大批的外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第三种经济主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急速涌现。这些经济主体数量巨大,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新人群,他们的生活和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没有交集。其与前两类经济主体的区别在于,它们主要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既与计划经济无关,也不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刚出现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新经济体。特别是当互联网搭建出一个线上的虚拟世界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即时造富的网络达人。所以说,新时代我国的经济主体是多样化的。但同时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经济主体的复杂化,即必须处理好国营和私营的关系,国营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力量,私营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阿,国营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私营走向了世界,现状与未来挑战着所有中国人的选择,这就是我国的治理难题。

我国的经济主体已经无法单一化。事实上,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大二公”也只是一个口号,地下经济依旧存在,票证也无法取代通用货币的地位。有关“社会主义的草”与“资本主义的苗”、姓“社”与姓“资”、姓“公”与姓“私”、“有产”与“无产”、国进民退等观念方面的争论层出不穷,最终都不了了之,更不可能在实际行动上奏效。我国经济能选择的基本途径就是把盘子做大,其他的方法可能类似于止痛针镇定剂。究其根源还在于“贫穷”二字,假如我们的国家单位能够吸纳所有人口,那私营经济就没必要存在,而事实是国家单位只能提供20%的岗位,也就是说国家单位只能养很小部分的人。分析前述争论,我们可以看到,每当国家压力大的时候,这种争论就会甚嚣尘上,原因无外乎财政吃紧。主张国进民退的其实是让私营企业为巨大的成本买单,对应的国退民进则本质是希望国家单位减负。而由于私营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它必然有成本核算,当资不抵债的时候,谁也无法阻挡它的破产,是不可能为国家单位无偿承担压力的,如果采用强制和半强制的手段迫使其就范,反倒会带来更多的失业人口。何况,如此多样和复杂的经济主体状况,我们已经找不出一种办法进行整合。比如说很多网络大V,虽然他能够集聚巨大的财富,但他往往只是一个个人,不可能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对其整合实际上等于消灭财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归结一下,经济层面初次分配的文章已经没有再做的必要,首先是把蛋糕做大,同时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方面依法发挥作用,这样才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六、结构变迁

计划经济的基础是城乡二元结构,当前我国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大国。

城乡二元结构是全国性计划经济存在的基础。现在的很多人认为是包括户籍和供应等一系列制度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告别了那个年代,事实是城乡二元结构先于相关制度,相关制度只是对当时情况的确认和加强。在那个年代,我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持续了成千上万年,人们的生活长期稳定不变,以至于被认为是一个停滞的社会,历代中国人的努力带来的只是历史周期律主导下的王朝更迭。改变这种情况、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是把这一老大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除了依靠国际援助以外,我国发展工业的人财物,尤其是资金只能来自农业、农村和农民。一边是稚嫩待哺的工业萌芽,另一边是脆弱老朽的旧式农业,只有通过计划的方式才能从农业节约出一定量的物资支持工业的成长。又因为这种平衡极易打破,国家又被迫确立刚性的制度予以巩固,这就是城乡二元体制。

我国已经转变为工业大国。我们已经不必列出国内产业构成和我国进出口等相关的数字用于证明,事实已经摆在那里,我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大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人们常用空壳化一词来形容农村的情况,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留守的世界,老人、妇女和儿童是农村的主要人群,再加上这些年退耕还林,那个存在于老镜头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激情燃烧的农村早就荡然无存了。青壮年大多到城市打工,有很多人在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有了下一代,那些没有留在城市的人們也不大可能再回归农业。还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考学的方式离开了农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尽管这些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城市常住户口和社会保障,但他们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深入到大工业中的城市人群,没有变的只是身份证上“农业户口”那几个字以及尚未跟上的福利待遇。即使如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已超过60%10。

实质上的城乡一体化不允许我国再回计划经济。从1919年算起,经过百年变革,这块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对立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1956年后我国人民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牛拉人扛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让位于机器和计算机,1970年后出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对以前充斥着暴力对立的社会没有什么记忆。我国从经济基础到思想意识已经是一个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也就是说,那个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民大国已经不存在了,随着留守农村的老人们离去,旧时农村的最后遗迹也将彻底消失掉。计划经济的一套已经不符合工业国性质的要求,而且其赖以存在的思维空间也已经不复存在。反反复复的争论,以及重回旧路的不断被否决,只是在不断证明着那些失去了支撑的顽强的旧意识在不断向工业化的现实妥协。我们知道,只靠想象是没法实现任何一个目标的。

七、哲学思考

虽然我们不可能重回计划经济时代,但是我们并不能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即使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人们也承认社会决定着你的财产。同样,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得不肯定市场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经济方针既不能完全指向市场,更不能一屁股坐在计划上,而是要盯牢财产的变化情况,并随之及时调整。

(一)人是财产的第一要素

配第早就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马克思也讲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也就是说,除了自然生产力带来的财富以外,劳动生产力和自然共同作用才能够产生为人所消费的财富,而消费又是人的本能。所以,无论是财富的生产,还是财富的消费都脱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关系。一旦人与自然的平衡遭到破坏,生产与消费就会陷入困境,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劳动价值标定着财产权,使用价值代表着消费的自然属性,而劳动是人的劳动,消费是人的消费,统一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财产。我们观察人就能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知道财产系统的变化。前述C0VID-19、消费刚性、互联网都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通过观察人在三种情况下的境况就可得知整个国家的财产变化情况。以往人们的考量总是置于衣食住行、科技、大机器等外物之上,这是片面的,这些东西只能称为财产客体,而人这种财产主体才是真正的指针。

(二)财产关系决定着社会规则

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3,只不过财产关系要比生产关系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当我们谈论生产关系的时候,其所对应的是生产力与上层建筑,这些都是宏大而整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概念。财产关系除了这层意思之外,它还要包括个人、集体、企业、国家、国际组织等所有与财富创造和使用有关的所有自然人、法人及其他事实上的主体之间的网状关系。这些关系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沉淀就会固定下来成为风俗、习惯、文化、文明,成文的并且有国家确认的那些东西则被称为制度,这些关系又可以分为三种:平等的交换关系、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通过政治博弈和法律确定下来的权利义务关系4。财产关系是对生产和消费的扩张,在财富的分配和交换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达起来,假使没有财产的存在,也不会有国民经济循环的存在,更不可能有全球大工业产业链的存在,也就没有经济全球化。前述国际规则、经济主体和结构变迁都围绕着财产关系发生变化,一旦某种财产关系在事实上形成,想要主观地去破坏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能做的是顺应这种要求通过法律制度、协议、体制机制等把之明确下来,使之成为明规则,从而减少社会的协调成本,以推动财产的发展进步。

(三)计划与市场是财产发展的两种手段

毫无疑问,计划与市场指向的都是如何最佳地创造财富。计划与市场对应财富创造的主观与客观两面。计划指向分工、效率和整体性,是在既定劳动生产力基础上的能动性。市场指向劳动生产力、交换和普遍性,是在既定财产关系基础上的规律性。能动性不可对抗规律性,规律性决定能动性的限度。规律性体現在能动性之中,能动性推动着规律性的形成。能动性是竞争行为,规律性是竞争体现。计划手段是强化内部分工,通过削弱内部的竞争性,提高财富的生产效率,增强整体对外的竞争力。市场手段是培育内部交换,通过增强内部的竞争性,选择最适宜生存的经济体,实现与外界的优势互补。没有哪个国家仅仅采用市场手段,也没有哪个国家仅仅采用计划手段。在一些危及全体人民生存的行业是必须采用计划手段的,其他行业则是要听从市场安排的,这样就能在保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收益。计划立足当下,市场着眼未来,计划看重效率,市场提供机会,我们不但要生存,更要发展。

从财产这一原动力出发,让计划的归计划,让市场的归市场,才是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世卫组织总干事在2020年2月11日举行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EB/OL].https:/www.who.int/zh/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2019-nc0v-0n-11-february-2020,2020-02-11/2020-11-04.

[2]习近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05/23/content5514220.htm,2020-05-2372020-1T-04.

[3]韩寒微博[EB/OL].https:/weibo..com/hanhan?isall=-1,2020-05-26/2020-11-0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4.

[5]民企提供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EB/OL].http:/finance..china.c0m.cn/rOLl/20111128/347014.shtml,.2011-11-2872020-1+-04.-

[6]刘吉.《碰撞三十年》改革开放30年十次思想观念交锋[EB/OL].http:/l00k.pe0ple.c0m.cn/GB/69365/9849442.html,2009-08-13/2020-11-04.

[7]新华社.十九大报告[EB/OL].http:/ww.gov.cn/zhuanti/2017-10/27/c0ntent5234876.htm,2017-1o-2712020-1T-04.

[8][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9:6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719-720

[10]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Hwww.gov.cn/zhuanti/2020qglh/index.htm,2020-05-22/2020-11+04.

[11][英]威廉·配第.赋税论[M]邱霞,原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3:97.

[12]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7.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14][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赵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64-79.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国家治理市场经济
China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