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城市公园病虫害现状及生态防控策略

2022-04-11 11:58王万磊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潍坊市白粉病城市公园

王万磊

(潍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山东 潍坊 261031)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潍坊市城区虞舜公园、虞河景区、白浪河景区、植物园和人民公园等5 个城市公园为主要调查区域,通过定期调查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公园植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时间、危害部位及危害程度,并拍摄照片记录。

2 潍坊市公园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2.1 公园植物主要害虫种类

此次调查发现危害潍坊市公园植物的害虫主要有15 类,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见表1。其中,蚜虫、网蝽等刺吸式害虫和天牛、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危害最为严重[1]。蚜虫主要包括雪松长足大蚜等7 种,危害时间为4—11 月,其中4—5 月危害最为严重。网蝽主要有3 种,以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最重,常导致法桐叶片失绿变色。蛀干害虫中,双条杉天牛主要危害侧柏、龙柏、桧柏等柏科植物,在公园内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

表1 潍坊市公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

2.2 公园植物主要病害种类

调查发现危害潍坊市公园植物的病害主要有9类。病害以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叶部病害为主,常发生且危害重的病害有:黄栌白粉病、法桐白粉病、黄杨白粉病、海棠锈病、杨树溃疡病、国槐溃疡病、海棠腐烂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炭疽病、金叶女贞褐斑病、樱花根癌病等。引起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弱寄生菌,植物长势不良时容易发生此类病害,过度密植及粗放式管理,导致此类病害在国槐和杨树上发生普遍。公园内龙柏、蜀桧等桧柏类植物配植在海棠等蔷薇科植物附近,导致樱花、贴梗海棠、西府海棠等植物锈病发生较重。公园内扶芳藤等卫矛科植物的大面积配植,导致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加重。公园植物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情况见表2。

表2 潍坊市公园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3 潍坊市公园植物病虫害危害特点

3.1 入侵病虫危害加剧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进行,苗木外调内运越来越频繁,病虫害跨区域传播越来越便捷,外来有害生物尤其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侵入更加容易。国际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2008 年传入潍坊城区,2012 年得到有效控制,受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2021 年又普遍发生。龙柏叶枯病为江苏省、浙江省等地苗圃常见病害,随小龙柏等苗木调运传入潍坊市,目前在小龙柏上局部发生。悬铃木方翅网蝽2011 年在潍坊城区首次发现,目前已成为法桐上的主要害虫。

3.2 刺吸式害虫稳定危害

刺吸式害虫的危害能造成植物萎蔫、长势衰弱,甚至诱发煤污病等其他次生性病害,最终导致植物衰弱死亡。公园植物中危害的刺吸式害虫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网蝽、叶螨、木虱等5 类,统称为“五小”害虫,具有数量多、虫体小、繁殖率高、世代发育快等特点。“五小”害虫作为公园植物中传统害虫,一直稳定危害,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

3.3 蛀干害虫危害加重

蛀干害虫是城市公园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蛀食树木韧皮部、木质部等,影响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树体一旦受侵害,则很难恢复生机[2]。蛀干害虫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且公园生态系统中天敌种类、数量较少,对害虫控制作用有限。部分公园在配植植物时,往往忽视蛀干害虫的危害特点,大面积栽植白蜡、法桐、国槐等天牛偏嗜树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蛀干害虫的危害。

3.4 非侵染性病害不容忽视

城市公园在建设时,为快速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往往增加栽植密度,导致树木缺乏生长空间,树势衰弱,易发生非侵染性病害。此外,近年来因为环境污染、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因子导致的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受极端低温和雨雪天气影响,2021 年春季潍坊市大叶女贞、雪松、石榴、黄山栾、扶芳藤等园林植物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市区内38 000 余株大叶女贞受冻严重,树木大部分枝条受冻枯死,树木长势严重受损。

3.5 白粉病、锈病危害时间延长

白粉病和锈病为公园植物中常见的病害,在通风透气不良、环境郁闭的空间中,这两种病害发生相对较重。近几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潍坊市夏秋季雨水明显增多,导致白粉病、锈病等常见病害危害时间延长,受白粉病危害的植物种类不断增加,法桐等原先不发病的树种,也遭受白粉病危害。

4 生态防控原则

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相对道路绿地来说,其植物种类更多,生态系统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更少,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更强。得益于生态系统中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和蜜源植物的配植,害虫天敌得到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空间,植物、害虫、天敌之间更易形成相对稳定的互作关系,发挥了天敌昆虫和鸟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因此,在城市公园中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必须转变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维护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着手,切实改善植物生存环境。

5 防治对策

5.1 严格苗木检疫

植物检疫是禁止外来有害生物侵入国内,禁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疫区和非疫区传播的有效手段。加强苗木检疫可以有效切断病虫传播途径,控制危险性病虫随苗木调运跨地区传播。公园引种、栽植外来植物时,必须严格实行植物检疫制度,调入的苗木必须具备植物检疫证书。外省市调入的绿化苗木还需由当地检疫部门进行复检,严把苗木检疫关。

5.2 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对公园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有助于掌握公园内常见病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危害程度,对科学合理制订防治措施,实现害虫的生态防控意义重大。要根据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特征设置符合当地病虫害情况的预测预报系统,采取灯光诱集、黄板诱集、性信息素诱集、植物信息素诱集、视频监测系统观测等手段来进行预测预报[3]。

5.3 合理配植植物

5.3.1 科学搭配植物种类。部分公园建园时,为提高景观效果,多种植物进行搭配种植,这样往往会忽视病虫害相互传染的问题,人为造成某些病虫害的传播和流行[4]。再加上许多害虫为多食性昆虫,喜食植物种类往往存在交叉,因此,在进行植物配植时,应考虑其取食范围,尽可能避免害虫相同食料的植物配植在一起。

5.3.2 突出乡土树种的应用。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引种栽培及自然选择,能充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的树种,具有养护成本低、抗病虫、适应性强等优点。公园建设时,要尽量保留原生植物群落,提高乡土树种的利用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特点,维护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3.3 建立复层植物群落。实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能增加植物多样性,形成多元复层植物群落,有利于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在植物群落内,可以增加蜜源植物的栽植数量,既能丰富景观效果,又可为天敌昆虫提供额外食物资源,便于天敌的生存繁衍,提高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5.4 加强植物栽培管理

城市公园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常规化学防治手段对天敌的杀伤和环境的污染较大,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而采取修剪、施肥、浇水、翻土等植物栽培管理手段,可增强植物长势和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5 实施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等特点,是实施植物病虫害生态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公园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养护管理措施,实施人工捕杀、灯光诱杀、食物诱杀和物理阻隔等多种防治手段,提高对害虫的防控效果。例如,利用部分害虫对波长330 ~400 nm 紫外线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利用草履介上树、下树习性,在法桐、白蜡等植物树干缠绕粘虫胶带,阻隔草履介若虫上树。

5.6 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及其他有益动物治虫等[5]。

以虫治虫指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以菌治虫指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例如,公园中可用白僵菌或绿僵菌无纺布菌条来防治天牛;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及核型多角体病毒来防治鳞翅目幼虫。以鸟治虫指利用益鸟的捕食作用来控制害虫。根据益鸟种类的不同,在公园中可设置不同样式的人工鸟巢,招引大斑啄木鸟、灰喜鹊、麻雀等鸟类,控制蛀干类、食叶类等多种害虫危害。要保护好公园生态系统中原有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减少对传统化学农药依赖,优先使用阿维菌素、灭幼脲、苦参碱等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影响小的生物农药,合理采用正确的施药时间和施药技术,减少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6 结语

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易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在城市公园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合理配植植物,营造相对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长势,综合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防治城市公园病虫害。

猜你喜欢
潍坊市白粉病城市公园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