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

2022-04-11 11:58程艳妮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村民

程艳妮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1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一系列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见图1),人们的生态保护观念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农村环境问题涉及面较广,导致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我国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对村民的正确引导,并且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部分村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和主体意识,没有清楚认识到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认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是有关部门的任务,因而存在一些村民不支持、不配合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现象;部分乡村企业负责人只注重自身发展,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重;有关部门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不能及时对一些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止,同时缺乏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导致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缺乏良好的制度支撑[1]。

图1 乡村高质量生态环境

2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2.1 积极提升乡村生态保护意识,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共识

要想进一步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必须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农村居民及乡村企业负责人等的生态保护意识,建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共识,才能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2.1.1 积极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识。第一,乡村地区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促进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各类支持政策及相关指令性意见,引导乡村地区进一步开展环境保护及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第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应积极学习新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知识,为积极开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第四,有关部门应针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考察,重点考察村民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建立相对完善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考察制度,从而调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要定期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定期举办相关的学习研讨活动,针对现阶段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合理性分析,保证能找到一条科学、有效的治理路径。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派遣相关管理人员及专业监督人员参与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监督各类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如果发现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及环境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同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逐步调整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秉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相关环境情况,逐步探索全新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方法及管理模式[2]。

2.1.2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村民是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因此,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要提升村民的“主人公”

意识和责任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强有力的人力基础[3]。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村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开展宣传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文化水平,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如开通乡村广播、开展讨论活动,让村民了解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从而保证宣传效果能达到最大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网络平台,让村民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知识、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其明确自身责任[4]。此外,村民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绿色生活方式带来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村民的绿色环保意识。

2.2 积极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工作

当前,为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积极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及生态保护工作,对乡村地区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管理,从而为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促进乡村地区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为使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获得理想效果,要对现阶段乡村存在的生态污染问题进行科学处理。例如,部分乡村仍然存在垃圾未分类、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道中等现象,长此以往,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引发了河道淤积问题。面对此种情况,相关部门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并邀请专业的清淤人员进行排淤处理,保证河道干净、畅通。各村应积极探索开展“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等集中整治活动,对房前屋后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另外,各村应积极推行厕所改造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对乡村中仍存在的旱厕进行填充和封闭。除了生活垃圾,村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也会造成生态污染,如家禽粪便堆累、秸秆燃烧等均会污染环境。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的基层人员要及时与村民进行沟通与交流,让村民认识到这些生产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面对企业性污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时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对企业进行处罚[5]。

2.3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乡村地区实际,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保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例如,各地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县域统筹、打捆实施,厂网一体、建管并重”的原则,完善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结合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统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6]。

2.4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产业

要想实现乡村绿色、特色振兴,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本底和传统优势,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7]。在第一产业方面,要立足乡村资源基础,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防止出现同质化的低端竞争现象。以小龙虾养殖为例,很多人认为小龙虾是在臭水沟中养殖的,但是湖北省监利县受长江和洪湖滋养,环境优美,水质清洁,利用洁净的活水养殖小龙虾。因为养殖生态化,小龙虾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在区域农产品竞争格局中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同时,当地生态养殖产业带动了收购、加工、餐饮、饲料生产和经营等行业的发展。在第二产业方面,要依托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工业。需要注意的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在第三产业方面,可依托乡村的文化物质遗产和环境资源,加强快速化交通网络建设,实施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能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统一。

2.5 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和乡村绿色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并根据乡村生态环境实际出台相关的法规法规和政策,确保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支撑。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全面支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度开展,促进乡村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积极购进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支持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生态环境;为乡村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并及时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促进企业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然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研究,培育新优农作物品种,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且成本较低的绿色农药,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最后,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乡村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一些乡村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展开定期检查,采取合理、合法、有效的手段制止和惩罚一些不合规的生产行为,有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8]。

3 结语

深入开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提升乡村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产业以及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进乡村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让中原更加出彩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