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022-04-11 11:58火统朋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沟渠农田水利水土保持

火统朋

(甘肃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了保证开展农业活动的质量,各种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开始被修建,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和充分利用。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为了平衡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需要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降低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农业活动能顺利进行,进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1 农田水利工程类型概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起到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作用,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1]。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多建造于20 世纪,主要作用是为大部分山区、丘陵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支持,有着非常明显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为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受当时的历史背景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标准较低,水利建设体系不完善。按照项目应用的不同,农田水利工程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2 种:一是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水源工程、排涝工程、防洪工程、护坡工程等,这些工程细分后又可以分成涵洞、跌水、倒虹吸管等建设项目,同时包括各种排水沟、建筑物、排水泵站建设等[2];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形式也比较丰富(见图1),除了农田排灌外,还包括塘坝和圩垸工程、中小型河道整治工程、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土地整治和农牧供水工程等。随着农田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并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比大型农田水利工程更多,具体建设流程见图2。

图2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流程

2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水土保持方面

一是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形成裸露的边坡(见图3),对地表造成了破坏,同时对原有的土质沟渠内部结构、岸坡植被也造成了破坏。加之田间修建道路占压地表,植被被破坏,致使原本的地表和植被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减弱甚至丧失。尤其是一些新开挖的高、陡边坡,稳定性较差,易引发崩塌、滑坡等问题[3]。同时,开挖后形成的松散土壤如果得不到及时覆盖或者遮挡,遇到强降雨天气时,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二是渠道实施防渗衬砌施工后需要进行土方开挖和回填,在这个过程中局部会形成回填边坡。由于其稳定性较差,并且短时间内植被难以覆盖,非常容易出现沟蚀、面蚀等现象。三是施工会造成的大量弃土弃渣,一方面来自原有土质沟渠开挖的淤泥流沙,另一方面来自原本破损的渠道或者设施的废渣。如果渣堆表面不平整,加之没有做好周边遮挡处理,则非常容易随着雨水的径流而流失[4]。四是大面积防渗衬砌渠道的糙率降低,水损也降低,但是水流速度加大,在坡降比较大的情况下,易对下游没有经过衬砌处理的渠道段造成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防渗衬砌渠道的建设仅仅是为了减少渗水量,无法真正实现节水。

图3 灌排渠道基础开挖施工现场

2.2 生态环境方面

一是沟渠防渗衬砌、田间道路构建会造成农田原本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改变了原有动物栖息、繁殖的条件,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会采用砖砌、混凝土现浇、预制板衬砌等方式建设渠道,并且对见光面实施水泥砂浆处理(见图4),表面比较光滑,深度比较大,田间动物一旦进入沟渠,难以在短时间内逃脱。同时,实施防渗衬砌施工后,由于糙率降低,水流速度增大,失去了原本对水温、水流的调节作用,造成沟渠和土壤、水体之间的交换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田间鱼虾等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田生态系统水体环境中的氮和磷含量较高。加之畜禽粪便在未经过处理的情况下被用作有机肥,也会提高土壤、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导致出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而土质沟渠能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有效净化、截流,即通过底泥吸附、植物吸收等降低土壤和水质中的污染物含量,效果明显好于衬砌渠道[5]。衬砌沟渠修建改变了沟渠原本具备的水体净化功能,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非常不利,进而造成下游湖泊或者河流的水体污染加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图4 水利工程衬砌渠道工程剖面

3 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

3.1 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想降低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综合落实整治措施,不仅需要保证经济性、有效性,还需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避免治理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完善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支持[6]。首先,需要建立包括环保评价指标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在项目建设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将潜在的问题直观呈现出来,而且需要针对性地制订防护措施。其次,在项目总体投资中,明确与水土保持、环保相关的投资措施,将其融入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做到共同竣工、共同验收,为更加有效地落实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支持。最后,在竣工阶段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验收、质量评估工作,了解相关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提升建设部门对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建立对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预留专用资金,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2 优化工程规划设计

规划和设计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对于保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平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对建设之前的工程规划和设计工作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首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调研工作,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针对工程设计工作来说,需要将环境保护融入设计中,结合全新的设计理念,做好生态化设计,确保设计在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例如,在满足灌溉、排水要求的基础上,需要对沟渠的整体密度情况进行控制,并且控制基础设施占地面积,降低由于衬砌渠道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在单体设计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如结构安全性、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的影响等。尤其是衬砌防渗工作更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当保留土质沟渠,禁止出现全硬化处理的行为。同时,要做好生态护坡建设工作,打造适宜的生态型沟道。最后,在规划和设计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浆砌石的实际使用量,设立对应的生态孔道、廊道,为动物设置逃脱台阶,降低水流速度的同时为田间作物健康生长、岸坡植物生存提供一定便利,保障生物多样性。同时,田间的道路宽度设计要适宜,尽量避免使用混凝土铺路,要选择砂石铺路,并且加强道路绿化,设计科学的生物通道,为田间动物正常活动提供便利。

3.3 加强施工监督管理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而且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降低施工对环境和水土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加强对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以提升施工的合理性和整体质量,为建设出生态型农田水利工程提供支持。首先,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会占压地表、破坏植被、扰动土壤等,造成边坡不稳定,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同时产生噪声,造成水环境、大气等方面的污染问题。因此,必须制订针对性的施工监督和管理措施,从根本上对整个施工过程展开监督管理,最大化降低农田水利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剥离表土和临时防护表土时,要对土方开挖过程进行合理控制,调节好回填土方工作进度,降低对地表造成的扰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其次,需要对取料场、废渣场进行合理布局,并且在场区周围做好防护措施。再次,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临时便道的实际防护力度,禁止出现越界干扰问题,施工完成后要第一时间恢复土地,使其能继续作为其他用途使用。最后,要加快对施工现场的清理速度,科学组织相关清理工作,并且对平整后的土地实施复垦处理,做好绿化工作。这样不仅能起到一定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有效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生态系统被破坏等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尽量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作物产量、质量的基础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在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需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规划设计、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将科学的农田水利建设落到实处,以建设出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同时,落实保护环境相关措施,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沟渠农田水利水土保持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西北地区现代城市生态沟渠治理策略
不同类型沟渠对农田氮磷流失的拦截效果
阅读理解Ⅰ
知识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