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苏联红军签名运动兴起的来龙去脉

2022-04-12 16:15蒲晓蓉唐振君
红岩春秋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法西斯苏联

蒲晓蓉 唐振君

1941年蘇德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十分关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景。《新华日报》在报道国内抗战进程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苏德战争上。通过发表和刊登大量有关苏德战争的消息,追踪报道苏德战争的实时战况,《新华日报》披露和痛斥德国法西斯暴行,支持和声援苏联红军,竭力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御敌。《新华日报》的报道,还驳斥了部分人对战争前途悲观妥协的谬论,指明胜利必定属于全世界人民。

1942年2月,在苏联红军成立24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新华日报》发起和组织“庆祝苏联红军廿四周年和慰问苏联红军签名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踊跃响应。

舆论造势  运动兴起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世界战局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因战火燃及苏联,苏德战争成为欧洲战场的主体,苏联红军应征奔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沿。为宣传苏联红军的英勇战功,《新华日报》以苏联红军反击战为重点,做了大量报道。

在半个月时间内,《新华日报》发表了《纳粹德国反苏战争爆发》《论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等三篇社论,以及《我们一定要胜利!苏联全国人民奋起大示威》《苏德边境激战开展,红军首创胜利战果》《红军全线创敌》《苏联对土的忠言》等十余篇时事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谴责德国的侵略行径,一方面阐述苏联对德战争的重大意义。

为支持和声援苏联红军勠力抗击法西斯侵略,在南方局领导下,《新华日报》还精心筹划并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慰问苏联红军的签名运动。

1942年2月16日,《新华日报》第二版开辟专栏,刊登题为“庆祝苏联红军廿四周年,慰问苏联红军,本报发起慰问签名运动,希望全国同胞踊跃参加”的消息,并附上“致敬爱的苏联红军将士们的公开签名信”。这一消息阐明了签名运动发起的缘由:“二十四年来,苏联红军一贯地为苏联劳动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奋斗着,尤其自去年六月纳粹发动无耻进攻以后,苏联红军发挥了伟大力量,打击人类民主自由和平之大敌……抗战五年来,苏联一直是我们最忠诚的友人,在今日反侵略大战中,我们真是患难与共祸福相关的挚友,趁此伟大红军节日行将到来之际,本报特发起写慰劳信的签名运动。”号召全国同胞踊跃参加签名活动。

与此同时,《新华日报》在发表的公开签名信中,表达了对苏联红军诚挚的慰问:“对于你们反西方法西斯德国的抗战,自从开始以来,我们自也莫不怀着最热烈浓烈的同情与开心,在这个伟大时际的伟大纪念日,我们怎能不坦率而郑重地愿向你们敬表最诚挚的庆祝之忱?我们由衷地敬佩你们这种坚苦卓绝、勇往直前、杀敌致果、捍卫邦族的爱国精神,并且深信你们必将会更奋雄威,益能刚毅地把法西斯希特勒匪帮干脆肃清,而使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到最后的彻底胜利,使全世界的正义、自由永远得到伸张。我们愿对你们这伟大的保卫世界正义自由的红军战士,敬致最衷心的慰问,同时,愿向你们保证,我们中华民族,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奋战,必能坚持到底,好与你们共同争取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胜利!”

慰问信的公开发表,拉开了签名运动的序幕。

签名踊跃  鸿信寄情

签名运动消息和慰问信发表后,得到重庆各界广泛响应。

为保障签名活动有序开展,《新华日报》营业部专设签名台。因前来签名的群众络绎不绝,新华日报馆又在抗建堂及重庆各家戏院增设签名台。签名活动从1942年2月16日开始,至2月23日结束,历时八天。其间,《新华日报》对签名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社会反响作了详细报道,并将签名单公布于众,为活动的开展扩大声势和影响。

每天,各签名台前人潮涌动,从各处邮寄的签名单纷至沓来。第五天时,签名人数超过2500人。

2月23日,时为苏联红军建军节,《新华日报》将收到的第一批签名单汇订成册,送交苏联大使馆。签名者大多来自重庆各界,有工人、农民、军人、学生、公职人员、宗教人士、少数民族同胞等。其中,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吴克坚,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驻渝人员钱之光、潘梓年、熊瑾玎、王梓木、陈家康、许涤新、宋平,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周树人、阳翰笙、张西曼,教育界人士陶行知、冯乃超,戏剧界人士张瑞芳、白杨、张逸生,民主人士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彭泽民,无党派人士王芸生,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及其夫人李德全,西北军将领张之江、鹿钟麟,还有中国木刻研究会、中兴业公司轧钢厂修机房、庆记和丰军服店等社会团体人员,共计约1万余人,纷纷在慰问信上签名。

活动期间,《新华日报》连续报道每天签名情况及群众来信。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五岁孩童,都参加了这场运动。签名的同时,他们还发表感言。如2月18日,《新华日报》的报道中,一位签名者对英勇善战的苏联红军表达了景仰之情:“让我由衷地表达我对于红军将士的敬意吧。他们真不愧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擎天柱。”

2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一封署名“张先生”的来信,他对苏联红军充满“爱”意:“惭愧,我不能帮助你。但是,我的心,对你们充满了热爱。这爱,超过了我对我的爱人、家庭,乃至其他一切……”一位五岁幼童焦刚以稚嫩的语言在信中写道:“慰问红军,打倒德国小鬼,捐钱五元,给红军买糖吃。”随信附法币五元。

新华日报馆还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人们将残酷战争中的所见所闻,言表于慰问信中。

2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一封信,作者是一名身处敌占区的战士。他写道:“我的父母曾在法西斯铁蹄下遭受无尽的蹂躏,现在苏联红军勇敢杀敌,消灭法西斯,我对他们寄予无限的希望。”

还有来自重庆南岸的王先生,他是从沦陷区流亡出来的。因身受法西斯摧残,他对苏联红军表示由衷的敬佩,于是专门赶到签名台,送来一家九口的签名单。

22日,《新华日报》报道了从鄂北战区归来的章君等一行人,收集一百封慰问信的消息。他们在信中饱含深情地写道:“我们这15个赤诚的心,在满布着热烈与衷情的期望,能早早送到阵营中,使他们得到异国战友遥远寄来的慰问。”

这一张张签名单,一封封慰问信,都充分洋溢着中国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慰问留史  友谊长存

1942年2月23日,是苏联红军建军2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新华日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发表了毛泽东的《庆祝苏联红军廿四周年》一文。

文章追溯了苏联红军的建军史:“红军是在反对德国帝国主义对列宁格勒的进攻中间诞生的。”高度评价苏联红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红军,在它的历史上是最强大的,经过八个月战斗的锻炼,又已经证实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了。当此全世界划分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线并进行着最后决战的时候,红军便是人类绝大多数的主要希望所寄。今年的红军纪念日,乃是全人类共同庆祝的节日。我们中国人民将更加热烈地庆祝这节日……在五年来的抗日战争中,红军又给了我们以最大地鼓励和援助。而中国战胜日本的主要援助,亦将期待于红军。”毛泽东以卓越的见解和远大的眼光预判:“一年之内,会把希特勒打败,两年之内,会把日本法西斯打败,这种种因素便是苏联、英国、美国、中国和一切反法西斯的人民,而苏联人民更是这一切国家的模范。”

同日,《新华日报》第一版还刊印了三位苏联领导人莫洛托夫、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的木刻头像,发表了周恩来的《在列宁斯大林旗帜之下,苏联红军胜利的前进》一文。文章称赞苏联红军取得的伟大功绩:“战争已这样进行了八个多月,红军在战斗的烈火中已炼成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在他的后边有着全苏联人民的动员做后盾,有着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类做后援……希特勒匪徒在席卷了十四个国家之后,遇到了红军,他那种所向无敌的奇谈,是完全的破产了。”

毛泽东、周恩来以纪念苏联红军建军24周年为契机,所发表的重要文章,极大地增强了中苏人民乃至所有反法西斯国家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战争,坚持最后胜利的信心。

《新华日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起的这场慰问苏联红军签名运动,规模空前,意义深远。这场签名运动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致力开展国际统一战线的一次革命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精神。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法西斯苏联
永远很遥远
武装保护苏联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关注历史中的人与课堂中的人
法西斯是一种刑具
雾在做迷藏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