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建构策略

2022-04-12 01:37黄雪慧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小学英语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建构思维导图的策略:一是围绕主题建构思维导图;二是倒推故事情节建构思维导图;三是基于假设和判断建构思维导图。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7-0082-03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中高年级教材中的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涉及的人物数量增多,故事情节变得复杂,学生阅读难度增大。在教學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单词、短语、句型等,还要分析语篇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挖掘语篇隐藏的信息,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整体语言教学法”强调:语言是整体的,是不可割裂的,否则就破坏了语言的整体性。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构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复杂、烦琐的知识点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厘清文本脉络,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一、整体把握文本,围绕主题建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层级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围绕文本主题,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问题探究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理解文本的意义与内涵。学生整体把握了文本内容之后,再利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一般而言,英语文本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论述的。有的文本甚至开篇就点明了主旨。对于这一类型英语阅读文本,如何建构思维导图呢?首先,学生需要通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意义,特别要注意文本第一部分与正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教师提出中心问题,学生带着中心问题听课文录音或观看课文动画视频,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尝试解答教师提出的中心问题。最后,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的答案,提炼主题中心词。教师利用主题情境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文本段落,寻找主题中心词与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思维导图。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 “Where did you go?”为例。该文本讲述的是Daming给Amy打电话,向她了解她们在英国如何过周末。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两人打电话的图片,请学生猜测:图中的她们在谈论什么?学生说出各种猜测后,教师结合文本给出答案:“They are talking about Amy’s weekend.”知道两人打电话的大致内容之后,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What did Amy do at the weekend?”同时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整体感知文本,最后进行总结,得出中心问题的答案:“They visited lots of places in London.”从而明确文本主题“她们在伦敦一日游玩经历”,同时提炼出文本主题中心词“A visit in London”。

围绕主题中心词“A visit in London”,教师请学生站在Daming的角度,想一想Daming希望知道什么?同时提出几个与主题中心词相关的问题:“When did they visit these places in London?”“Where did they go?”“How did they go to these places?”“Who did Amy go with?”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寻找与主题中心词相关联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疑问词“When”“How”“Who”等与主题中心词连接起来,形成发散式的线状图,突出文本信息的关联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画图。如,将与疑问词“When”相关的句子“They visited lots of places last weekend.”进行连线,告知学生“When”对应的关键词是“last weekend”。学生采用类似的方法寻找其他问题的答案,如将疑问词“Where”对应的关键词“the British Museum”“Big Ben”“the London Eye”进行连线,将疑问词“How”对应的关键词“bus ride”“boat trip”进行连线,将疑问词“Who”对应的关键词“Lingling and Sam”进行连线,初步绘制出思维导图,梳理出关键词与文本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体现思维导图的层级性特点。

文本中还有一些隐藏的信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挖掘出来。例如,分析疑问词“How”,可以得出“bus ride”“took a boat trip”等关键信息,进而思考问题:“Why did they take a boat trip?”然后分析他们从乘坐公交车观光旅行转变为乘船观光旅行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Because there is another famous place in London. That’s the River Thames.”由此得出“where”这一层级的另一个关键信息。这样,思维导图呈现的内容就更清晰、更丰富、更完整,这也体现了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点(如图1)。

在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下,学生学会了提炼主题中心词,能够围绕主题中心词分析文本段落,利用疑问词从答案中提取关键信息,逐步建构基于文本主题的思维导图。围绕主题建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还能了解泰晤士河这一文本未提及的内容。

二、倒推故事情节,利用事件建构思维导图

有的英语语篇主题并不突出,虽然不容易提炼主题,但是能够清晰地看出文本写了哪些内容,讲述了什么故事或事件。学习这一类型英语语篇,可以利用故事情节逐一分析与事件相关联的信息,通过倒推故事情节的方式建构思维导图。

有的英语语篇只是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阅读此类型文本时,学生需要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厘清文本结构,明白作者的意图,关注文本中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背景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倒推故事情节的方式设计主题情境,提炼主题词,建构思维导图。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2 “I’ll go swimming”为例。本课第一部分用交谈的方式学习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一周七天的英语表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七个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强化“day”的意义和概念,为后面谈论每一天的计划做铺垫。

首先,教师请学生猜测主人公Shanshan将会在下周做些什么事情,同时提出问题:“Will Shanshan go to school next week?”学生回答:“No,she won’t.”此时教师追问:“Why?”学生回答:“Because next week is a holiday.”基于下周是假期不用去學校这一背景,教师可以询问学生:“What will Shanshan do on Monday?What will Shanshan do on Tuesday?”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所描述的事件,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听课文音频,然后找出答案,根据答案绘制思维导图。教师示范Shanshan在周一至周三计划将要做的事情,提炼关键词“Monday”“Tuesday”“Wednesday”,以及行动关键词“go”“play”“go”,初步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和记忆将要做的事情。学生阅读文本后得知Shanshan周四至周日计划要做的事情,再提炼时间关键词和动作关键词,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最后,由描述事件到倒推故事情节,再到提炼主题词。完成一周计划思维导图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Is Shanshan doing these things now?”分析得知“these are Shanshan’s plans”。学生明白这些事情并非Shanshan现在做的事情,而是她计划中将要做的事情,即“She will do these things next week”,于是得出文本主题词“Shanshan’s Plans”。此时,教师提问学生:“Why has Shanshan got many plans?”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明确Shanshan之所以有这么多计划,是因为下周是假期。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假期情境,让学生模仿Shanshan做的计划,制定假期中一周的计划,完成思维导图(如图2)。

分析Shanshan的计划和制定这些计划的原因,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熟悉文本,还学会了倒推故事情节寻找关键词,利用关键词建构思维导图,无形中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发展了逻辑思维。

三、假设问题或条件成立,基于判断建构思维导图

阅读一篇文章,通过作者的陈述或对事物的描述,大概可以知道故事的情节,明白文章的观点,但是文本中经常会出现混淆学生判断的语句,作者虽然运用了陈述句描述事物,但是没有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时就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作者的真正意图。有的文本会出现人物对话或人物发表的看法,但这并不代表其观点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可以假设观点或条件成立,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针对这一类型英语文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假设问题或条件成立,在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建构思维导图。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为例。本课内容情境是Daming畅想他的机器人将来会做任何事情,教学目标是学会用“will”谈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能够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计划。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文本中心人物,引导学生从“can”句型的学习过渡到“will”句型的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猜测Daming和Sam正在谈论谁,明确本课的主人公是robot(机器人)。学生对机器人充满好奇,都想知道机器人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对此,教师可以请学生猜测:“What can Daming’s robot do?”围绕“can”这个关键词进行讨论,展开想象,将机器人与“can”连接起来。学生观看视频可知“The robot can walk and talk.”,教师再将“can”与“talk”“walk”连接起来,初步绘制思维导图。

在畅想机器人将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时,教师出示Daming畅想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之相关图片。Daming认为“One day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What will robots do?”,自然过渡到“will”句型的学习。再次阅读文本可知:Daming认为,“They will do the housework.They will help children learn.”。在此基础上可以提炼关键信息:do(the housework),help(children learn)。学生参照“can”这一层级的思维导图,可以自行绘制“will”这一层级的思维导图。

学生阅读文本发现,Sam认为“They will do our homework too.”。根据经验,学生抓住“do(our homework)”这个信息。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将这一信息纳入“will”这个信息链是否准确?同时追问学生:“Robots will do our homework.Will Robots do our homework?”假设这个观点成立,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假设观点或条件成立,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并做出判断,明确“do(our homework)”不能与“will”建立关联,而应使用“won’t”,并将“won’t”和“do our homework”建立关联,建构思维导图(如图3)。

在建构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利用“can”和“will”贯穿学习全过程,最后假设观点成立,通过辨析,得出正确的观点并完成思维导图。教学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What else will or won’t robots do?”在思维导图中利用省略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续编文本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小学英语语篇,教师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明确想要教给学生什么,利用建构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利用主题中心词、倒推故事情节、假设观点或条件成立等建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回顾和概括文本大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英语文本的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洁.基于整体视角解读文本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8(8):1-5.

[2]吕萌,秦涛.阅读教学中段落深度加工策略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18(5):27-32.

[3]王丽.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21(2):197-198.

[4]徐海静.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5]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2):36-41.

[6]郜宏刚.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缺席”的表征及对策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1(21):102-104.

作者简介:黄雪慧(1985— ),广西柳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