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冬奥冰雪 更美的中国名片

2022-04-12 13:02郑志宸
雷锋 2022年3期
关键词:赛会助残开幕式

郑志宸

“我们要特别感谢全体志愿者。从我们抵达的第一刻起,你们就给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受。你们眼中的微笑温暖着我们的心。谢谢你们,志愿者!”

2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表达了对志愿者的诚挚谢意。诚如巴赫所说,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无论在比赛场馆,还是在城市街头,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奥运会才放射出了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时光回到14年前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170万奥运志愿者张开双臂笑迎来自全球的朋友,用真诚的微笑和优质的服务感动了世界,打造了“鸟巢一代”的时代印记。

青春的集结,不仅仅是一次集结

如果说2008年北京夏奥会是一次志愿者集结,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于志愿者而言,集结只是应有之义,情感中更多的却是重聚。

“14年前的北京残奥会,我就是城市志愿者,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里从事接待和讲解工作。”李楠是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形象大使,带着志愿者团队在望京SOHO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李楠从小学习舞蹈,25岁时因车祸高位截瘫,从此专注于关心关爱残疾人和志愿服务的公益事业。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助残志愿服务,她希望借这个机会,把助残服务理念和技能,特别是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探索传播出去。为此,她还在社区里开展了冬奥主题的助残志愿服务培训,告诉大家该如何使用爬楼机、如何帮肢残人士推轮椅、如何帮盲人引路等。

在李楠志愿服务团队中,参加过北京夏奥会、北京冬奥会的不止她一个,还有李。大家在服务之余都会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2022年北京冬奥会,李说:“我希望志愿者能够再次用微笑展示我们这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其实这种“双奥人”在这次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团队中还有很多。这种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归根结底应该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包括四大类,即前期志愿者、测试赛志愿者、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最引人注目的赛会志愿者,由北京冬奥组委具体负责。自2019年12月启动全球招募以来,截止到2021年6月底招募结束。报名人数达到115万人,创历届之最。报名人员年龄跨度从18岁到86岁,其中35岁以下占比达98%,青年人是主力。根据赛会志愿者用人计划,预计赛会志愿者约1.9万人。城市志愿者工作由北京、张家口两地的团组织牵头负责。其中,北京的城市志愿者約6万人,累计服务20万人次;张家口的城市志愿者约5.3万人。

冬奥期间,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在场馆内外集结。赛会志愿者主要提供场馆管理、赛事服务、物流、交通、技术、新闻运行、语言服务、体育竞赛、颁奖礼仪等40余个业务领域的服务,城市志愿者主要提供人员引导、信息咨询、语言服务、文明宣传、应急救助、文化传播、环境保障、共建平安、助残服务九大类志愿服务。场馆内外之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把一颗颗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让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以充满友爱、充满温暖的服务,感染和带动各国朋友共建共享美好未来!

默默的奉献,心里是无上荣光

北京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不少国家是首次派出运动员参赛。来自五大洲的3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长、重要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这场盛会。

2月4日,立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来自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张雅娜和同学们乘坐大巴车从学校出发,前往开幕式远端集结点之一的北京展览馆参加志愿服务。得知有机会参加冬奥会志愿服务后,张雅娜既兴奋又犹豫,犹豫的是“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幸福的是“人生可能只有一次参与奥运的机会,她遇上了”。远端集结点离国家体育场“鸟巢”好几十公里,虽然不能和参加开幕式的观众统一前往现场,但在送走最后一波观众后,张雅娜与其他志愿者都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开幕式直播,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表演中。

和张雅娜一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有1.4万名来自66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赛会志愿者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就读的学生吕九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还在上小学,看着北京奥运会,就默默在心中悄悄地种下了“奥运梦”的种子。当冬奥官方平台发布志愿者报名信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希望自己能够多参与一些,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些重大的国家时刻。”

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邹学成,当时是在山东老家收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年奥运会,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开幕式那天晚上,看着一个个大脚印从天安门迈向了‘鸟巢’,今天我又在‘鸟巢’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是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14年的时间,我也一步一个脚印从山东走到了‘鸟巢’。”邹学成感慨道。

精彩的背后,国之大者也

“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为办好一场彰显文化自信、促进交流互鉴的冬奥盛会指明了方向。“比起这次中国运动员拿几块金牌、奖牌,我更在意它给我们今后注入的动力和活力。”冬奥会开幕前夕,习近平主席对巴赫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北京成为全球第一个“双奥之城”。载入史册的,同样包括志愿服务。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释之是在冰立方做赛事服务的志愿者。每天的工作是服务观众、引导观众。每天清晨迎着朝阳热情欢迎观众的到来,在看台上指引观众有序落座,赛后和每位观众道一句晚安。“00”后的她,最喜欢和小孩子打招呼,“每当他们认真地回应并向我道谢时,我都会特别自豪,因为或许我也在他人心中种下了志愿精神的种子,它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在2月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也为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们点赞,他说道:“很多运动员说,他们非常享受和感谢在中国遇到的一切,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数一数会遇到多少志愿者微笑着向自己招手。让我们再次为这些志愿者点赞!为他们鼓掌!”与14年前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提供了更加专业、人性化的服务,让中外来客更加舒适地获得帮助。从2008年到2022年,14年来变化很大,那是一种自信与从容。

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方面,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也有自己的考虑。本次冬奥会,北京延续2008年夏奥会城市站点“蓝立方”的成功经验,聚焦冬奥会“五区四线三周边”,发布城市志愿服务站点758个。其中,冬奥会场馆周边服务点位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149个、冬奥冰雪运动场所9个、重点社区(村)507个、温馨家园及助残机构39个、公交地铁场站37个,以及2022北京新闻中心。赛后,将根据城市功能规划和市民需要,适当保留一些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使其成为“双奥之城”的时代见证。石景山区既是北京冬奥组委会驻地,也是首钢滑雪大跳台所在地,可以说是冬奥印记最足的区域。赛后,将主打文化牌,经常性地开展文化畅游、红色基因、冬奥科技、冰雪体验等主题活动,培育挖掘一批优秀典型,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让“老街坊、新生代,无志愿、不美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可为、人人愿为、人人要为的志愿文化,从而让城市志愿服务更好聚焦首都核心功能,融入基层治理,促进文明和谐。

张艺谋导演在开幕式后的采访中表示,2008年的时候,我们希望把我们家里有什么给世界看,现在是做一个盛典,希望你喜欢。14年后的志愿服务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刘超)

猜你喜欢
赛会助残开幕式
我国体育赛会志愿服务类型与理论视角
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路径优化探究
助残社会组织状况与发展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二方案
“鞋山”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