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体育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2022-04-12 07:18缪振尚李军荣陈红刚李丽莹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北武汉430073
关键词:体育精神育人思政

缪振尚,李军荣,陈红刚,李丽莹(武汉音乐学院 公共基础课部,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前言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1]。发掘中华体育精神,将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开展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体育发展史表明,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百年奥运梦想成真”,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中国体育承载的不仅是运动员的个人荣辱和体育某个项目的兴衰,更多的是人民健康的优劣、国家形象的好坏、民族精神的聚散[2]。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围绕着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后,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将会持续放大。大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的重要建设者,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对于国家建设,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3]。因此,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突出学生的育人思政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体育课程特点及性质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优势分析

(一)突出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

世界体育的发展有着和人类发展一样的悠久历史。体育文化、体育历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很早就将体育作为教学育人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六艺”教学内容中的“射、御”就包含了体育内容,并体现了体育与德育、体育与美育的融合[4]。另外,我国的体育历史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现象,而体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通过体育开展美育与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功能中不可或缺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突出对大学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育

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入,体育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等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体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运动技能不断创新,与之相适应的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材料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等都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可以说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在朝着多领域、多方向不断地延伸。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满足学生体育健身要求,而是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的、心理的,还有社会适应方面。而体育这门综合了多学科、多领域的课程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课程中的“体育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人格教育

体育课程的核心是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体育运动孕育了体育精神。体育精神不仅成了体育的灵魂和支柱,同时有超越体育运动本身的身体锻炼价值。随着体育精神孕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它体现了团结和友谊、公平与和平、尊重与关爱、拼搏与永不放弃的追求等精神内涵[5]。这种体育精神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社会整体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为了更好地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性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高校教学中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各门课程的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体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6]。根据《体育课程健康标准》,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在当前课程思政理念下,对于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应该强化课程思政理念,突出思政育人特性。

运动参与中的思政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在运动参与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鉴赏水平。了解体育项目的发展,明确体育健身、强国精神。

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思政目标。积极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发展运动才能的同时,让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竞赛,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身体健康发展中的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终身锻炼的习惯,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向学生传授“中国梦”“体育强国梦”“全民健康”“健康中国”“体育强则中国强”等重要观点及思想[7]。

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思政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8]。

社会适应中的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8]。

四、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体育课堂设计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要根据大学生体育教学育人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教学,把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有机融合;授课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性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如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视频欣赏等等,重视课堂思政素材的融入[9]。表1为以大学18周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教学思政体育课堂设计。

表1 18周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教学课堂设计

五、大学体育课堂思政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体育课程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体育项目德育性质优势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因材施教。

(一)挖掘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思政教育

不同的体育项目其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发展历程中所衍生的体育文化是不相同的。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不同体育项目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0]。如武术、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历史沉淀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不同民族特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思政要素,发展学生民族精神;如乒乓球项目,可以通过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乒乓球外交”事件以及我国乒乓球项目在国际竞技实力地位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在跆拳道、武术、瑜伽等项目上可以从项目礼仪上挖掘学生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讲究礼貌礼节、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形象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竞赛性项目,可以挖掘项目团队协作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等等。

(二)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思政教育

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积极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选择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项目优势,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佳的教育效果[11]。例如在篮球、排球、足球等同场对抗性团体项目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赛教学法。在比赛中通过各项规则的教学与判罚,让学生尊重游戏规则,尊重裁判的判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通过比赛中的技战术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和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另外,可以根据各种体育项目国际国内最新动态,结合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取得冠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奏国歌等这些主题材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情感。

(三)结合体育课堂和教学场地进行思政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保障体育课堂能够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教师严格执行考勤,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纪律观念,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以及组织教育的重要思政教育途径。在课堂常规中,让体委或者其他具有积极参与态度的学生来参与教学的组织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时通过课前与课后的借、收、还体育器材,鼓励学生为班集体服务,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体育课堂教学受教学环境及场地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在室外进行教学的项目,时常会遇到酷寒、炎热以及大风等恶劣天气,对于一些体育器材基础设施差的学校甚至还会遇到场地破旧、器材缺乏等问题,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不畏艰难,克服气候及场地器材缺乏等带来的锻炼困难。而作为教师也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思想情绪动向,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品质。

(四)教师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思想认识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执行人,其自身“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人格魅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12]。在职业教育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在运动素质提升、运动技能获得以及精神方面需求。教师通过自身坚实的教育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魅力,不断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这也是高校体育思政课堂提升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六、结论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在兼顾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挖掘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运动参与目标中,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在运动技能学习目标中,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身体健康发展目标中,向学生传授“中国梦”“体育强国梦”“全民健康”“健康中国”“体育强则中国强”等重要观点及思想。在心理健康发展目标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操。在社会适应目标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在大学体育课堂实施中,挖掘不同体育项目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结合体育课堂常规和教学场地条件,采用灵活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体育教师以自身“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