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的中国

2022-04-13 16:44张利娟
中国报道 2022年4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张利娟

2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零跑汽车有限公司车间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一片忙碌。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经济数据显示,1至2月份,中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包括投资、消费、工业生产等在内的核心指标均明显回升。“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阵阵暖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比较明显,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

前两个月的强劲表现让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期待。正如阿根廷中国问题专家、国家参议院顾问卢卡斯·瓜尔达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增长挑战和困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开年的良好势头为全球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持续快速增长动力多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即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过去两年,中国两年经济平均增速仍达到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以2021年为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25%左右,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作出最大贡献,一方面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稳字开展工作密不可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坚持‘动态清零,经济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和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有关。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规模体系比较完整,因此中国经济能够形成比较顺畅的循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学术委员张永军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说明中国经济韧性足、抗风险能力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设定了5.5%左右的目标值。实现这一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迈出稳中求进的坚定步伐,也将为处于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带来更稳定力量。

“5.5%的底气之一来自我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空间非常大。只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做好了,一方面国际市场有需求,国内有进口替代的空间;另一方面,企业有了竞争力能创造就业,就业状况好,家庭收入增长,需求也就增加了。底气之二来自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需要投资。我国的储蓄率高达45%左右,所以投资潜力大。此外,我国的财政空间和货币政策空间也相当大。”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60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分析道。

林毅夫指出,中国目前的GDP规模已经占到全世界的18%以上,即使以5.5%的速度增长,中国可以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一个百分点,仍能占到世界经济增长的25%左右。中国仍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持中国自身的基本发展态势。

回顾过去,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很多,包括出口与内需、外商投资、充足的劳动力以及供应链的全球化4个方面。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通过大幅降低关税和开放市场,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现在,中国的内需正變得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世界需要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需求。中国确立的今年5.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既充分考虑了现实的可行性,又表明中国有足够能力应对外部复杂环境。”卢卡斯·瓜尔达分析道。

风险挑战仍存,还需爬坡过坎

总体来看,中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很多有利条件;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展望全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还需爬坡过坎。

“我国宏观经济短期企稳,但风险犹存。”今年3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发布的主报告指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修复,但边际支撑力下降;CPI-PPI剪刀差尚未呈现明显改善趋势,实体利润空间仍然有限;失业率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企业生产加快,但三大结构问题仍然凸显;整体外贸形势有所回落,局部风险闪现;各类信心指数稳中有忧,未来预期高度依赖政策走向。

报告认为,宏观经济长期面临三重压力,深层原因则在结构失衡。第一,宏观经济长期面临需求收缩压力,需求收缩的根源主要来自结构失衡。第二,政府债务负担比较严重,各种隐性债务比较多。第三,俄乌冲突、疫情等有可能引发出口疲软,所以需求的压力大。

截至记者发稿前,俄乌冲突爆发已近一个月。在战事和经济制裁等连锁反应下,世界股市、汇市、原油、粮食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随之反复震荡。

“俄乌冲突加上美欧对俄罗斯进行比较严厉的制裁,这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个影响目前已经有所体现,如整个国际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中国经济形势肯定会受到地缘政治局势影响,也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张永军说。

此外,近期中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特别是进入3月以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付凌晖指出,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趋紧,客观上会对当地经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当前疫情的变化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下阶段对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为今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经济走势“把脉”。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世行调低了去年和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蓓文指出,世行下调2022年全球增长预期属于正常现象。应当注意的是,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强反弹,并非由于经济活力达到十分旺盛的程度,而是与2020年疫情特殊年的低增长相比得出的结果。而世行对2022年经济展望的预期,则是建立在2021年全球投资贸易出现一定回升的基础上。

值得关注的点在于,世行在此次报告中列出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几大风险源。它们与疫情交织在一起,成为左右2022年经济走势的关键变量。报告列举了以下因素:供应链瓶颈持续存在、通胀预期飙升、创纪录高债务水平带来金融压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

“当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外部不确定性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国内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也面临不少困难,上游价格上涨对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影响还比较大。”付凌晖说。

仍能发挥世界经济稳定器作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是对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面对上述诸多风险和挑战,中国政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将夯基固本、管控风险置于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除了5.5%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中国今年主要预期目标还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不难看出,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这些“稳增长”的关键领域都被考虑进预期目标的设定上。

实现预期目标,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经济复苏是一大关键。前述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发布的主报告围绕“五大要素+市场结构”提出如下建议: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缓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劳动力流动壁垒;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以科研成果产权改革为核心,全面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有效率;发挥数据的作用;持续完善市场结构,稳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看来,下一步中国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在促进消费方面,应注重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缩小收入差距,短期应从保就业入手,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在促进投资和生产方面,应注重保市场主体,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保障进出口需求稳定方面,可以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包括加强出口信贷支持和出口退税进度,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稳”是基础,然后才有“进”的空间。今年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

然而,面对当前的俄烏局势,不少人开始担心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张永军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即使俄乌冲突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也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前景。中国是大型经济体,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有很强的适应和调控能力,经济韧性强,有条件保证经济顺畅循环。所以,中国经济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有望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也推动整个东亚地区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复苏,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020年底的一次发布会上所强调的那样,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将为扩大中外经贸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推动全球复苏注入更多动力,也会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信心。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