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与实践

2022-04-13 17:25傅银燕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法律情境

傅银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连接的关键时期,开展“体验式”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反思、构建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得课堂的教材内容、课程环节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融合。“体验式”教学对充实完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遵循情境式教学“生活性原则”,充分延展课后小组活动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倡导生活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融入与生活休戚相关的情境中去,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体验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生活性原则的实施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篇课文,看似离学生生活很远,备课时,我就在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碰到法律中的问题呢?他们知道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有什么法律相关的权利吗?我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检测他们预习本课的效果,特设计了以下问题进行收集:

问题1你所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反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国籍法、交通法、劳动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问题2判断对错题: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是一样的。

班级75%的学生选择了错误,2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

问题3判断对错题:小学生即使触犯了法律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班级70%的学生选择了错误,30%的学生选择了正确。

问题4判断对错题: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既是我们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我们必要履行的法律义务。

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正确,10%的学生选择了错误。

从中,发现学生对于法律条文还是略知一二的,且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也是能判断出的,但是对于思想行为上的正确判断还是有偏差。

所以,为了让学生知道法律规则的重要性,我启发学生回忆: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真实的法律法规的案例呢?

有一位学生A在我的启发下,说道:“有一次,我的弟弟被人欺负了,于是,我弟弟放学的时候,就找人想要找到那些欺负过他的同学打回去。结果没找到人。他回家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也把弟弟教育了一番。”我追问:“你觉得你弟弟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学生A回答:“我觉得要是我,虽然心里生气,但也不会找人打回去,因为打架也是犯法的,我知道了可以拨打法律援助热线,寻求法律的保护。”随后,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思辨能力很强,分析问题全面而正确,能从社会人、身边人身上,知道法律离自己很近,明白到法律的严谨规则。

这是情境式的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层面上更积极主動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也更容易感受到法律带给自己的安全、幸福感,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法律的距离,让他们愿意在生活中运用法律。这样的任务设计提问,能够训练学生的专注度、理解力、感悟度,让知识内化成新的思考与见解。

紧接着,我又追问第二、第三个问题:你们现在知道生活中的刑法、民法、行政法和法律援助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吗?作为一名小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有哪些权利?以此希望学生能辨析清楚法律之间的区别并正确对待不同的法律。而学生通过课前预测中的自我思考,以及这堂课情境式的生活案例启发,他们大多数人能辨析清法律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刑法与犯罪相关,普通的违法行为不受刑法调整和惩罚,只有符合刑法规定的主观条件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民法与日常生活相关,解决人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的当事人,通常地位平等;行政法和政府管理相关,通常体现对于政府权力的约束,隐含了公民面对行政机关享有的权利。“法律也赋予我们权利。”显然,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这个道理。但是,课后反馈中,发现个别学生可能由于课听得不够认真,思考不够,还是不能准确完整地回答出问卷中的题目。

情境来源于生活,生活体验能启发思考。因此,课后,我让学生组队做一回“生活中的法律调查员”,搜集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进行剖析、思考、探讨、反思这几个环节,真正落实单元目标,把目标融入生活体验中,更是能够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又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以下就是“生活中的法律调查员”的部分小队的成果:

爱心小队通过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身边的法律法规、法律的小知识以及组内每个人的感悟。

蒲公英小队通过组内讨论,设定了问题并进行实践解答。

问1:你在新闻里、网络上或现实中是否见过法律相关的案例?简要写一下(可配图)。

答1:我曾经在新闻里看到有人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十分危险。

问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这涉及到了什么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问3:解决办法和启示分别是什么?

阅读材料:清明节遇车祸一家四兄弟身亡:4月4日清明节当天早上,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赵云启兄弟四人驾车前去扫墓,由赵云启驾车。上午7点25分左右,兄弟四人行驶到敖汉旗省道210线529KM+200M处,发生一起致命的交通事故。在双向单车道的路上,一辆白色轿车突然逆行高速撞上赵云启的车。赵云启的女儿赵海英告诉记者,事发后自己的父亲和另外两个叔伯当场死亡,另一个伯伯赵云海送医后于当日身亡。四兄弟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只有45岁,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答2:涉及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答3:涉事司机向伤者付全额医疗费、罚款,进行法律教育。

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遵守法律,做任何事都要保障安全,这样才能避免发生危险事件。

通过课后各个小组的“生活中的法律调查员”的结果分享,发现设情境式教学需要建立和形成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方式,在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遵循情境式教学“真实性原则”,感受全新的道法体验活动

新课改和新教材明确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真实生活,这是教育教学的首要前提。在道德与法治具体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使教学内容内化于学生心中,从而实现预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

例如,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为了大家的健康》中第四课《营造健康生活环境》第二课时《全民健身运动》,结合“雏鹰小队在行动”的暑期活动要求,以及结合学情分析可知:有些孩子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的就是健康的身体。这些孩子不是肥胖,就是体质弱。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缺少锻炼。我通过访谈和观察自己班级的学生,发现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思考和态度可以分为四类:1.喜欢运动,并能积极参与进去、参与度高;2.较喜欢运动,但由于环境等因素,不能积极参与进去;3.较喜欢运动,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够,不能积极参与进去;4.不太喜欢运动,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

于是,我设计了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需要改进的点和期待了解的点,因此,我根据“健身习惯我要有”这一条数据,发现如下问题:“偶尔”锻炼身体的人,他们大多数对于健身器材了解不全面,仅仅知道跑步机。“一般”锻炼身体的人,大多数对于健身活动的品类了解局限,就集中在跑步上面,而且锻炼的次数太少。“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有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种类丰富。

但是通过谈话、课上交流等方式,发现他们主要参与单独性的运动,比如游泳、骑自行车。但是,团队性的活动他们的参与度不高。据此分析,我就让他们组成了3个小组,分别是:第一组为“爱心小队”,成员为不太喜欢运动、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的人,即“偶尔”锻炼身体的人。第二组为“红领巾小队”,成员为较喜欢运动、但由于环境等因素而不能积极参与进去或者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够而不能积极投入运动并且参与度不高的人。第三组为“very well队”,成员为喜欢运动并能积极参与进去、参与度高,但是团队性的活动没有很好地参与进去的学生。

在真实性原则的评价驱动下,very well队通过之前制定的行动方案,向大家展示了通过“自拍广场舞+自编自导广场舞”营造的情境。其中,组员O说:“我应该多观察阿姨们的动作,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动作一致的。”组员Y说:“我小队发现他们都是分步骤跳舞的,我就分步骤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和大家共同完成了自编的舞蹈。”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大家在生生互助、互动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在小组交流中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有人说道:“我们可以自编班歌和班舞啊,在运动会的时候定能大放异彩”。还有人说:“我要和家人一起做转陀螺,把它发展成全家人的爱好,然后到小区里面让那些小朋友大朋友跟着我们一起学。”

最后,我让学生落笔,设计一份社区健身活动方案。他们讨论了怎么构图、怎么绘制、怎么用语言、怎么写出最好的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设计活动。

在真实性的指导下,从前后测的数据中能够看出,学生对于健身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在对学生的健身活动与习惯培养方面,我采取了前测与后测对比的方式进行。为了验证我的道法课程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对前后测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我从“健身器材知多少”“健身活动要参与”“健身习惯我要有”三个方面进行测试。在“健身器材知多少”与“健身活动要参与”两个方面,我采用计分的方式,学生勾选一个选项证明学生知道相关的健身器材或是参与了某项健身活动,计1分。对于“健身习惯我要有”这个维度,我从“偶尔”“一般”“经常”三个等级分别计1、2、3分。由此得出前后测的总得分。其次,在学生对健身器材的认知水平上,前测中,学生在健身器材的认知处于中上等水平,有不少学生对于健身器材的认知不足。而通过后测分析发现,学生在健身器材的认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再次,在健身活动参与方面,前测时,学生参加健身活动的项目类型比较少,且参与人数比较少,这与国家对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是相违背的。通过后期的测试,我发现,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最后,在健身习惯的养成方面,学生经历本次课程实践之后,偶尔健身的学生数量减少了3名,经常健身的学生增加了3名。这说明本次实践转变了一些学生的健身习惯。

由此可见,我上课遵循的情境式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就是在开放式环境下,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最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开展的健身运动,明白这些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健康意识,感知社区健身运动的公共性并能积极参加社区健身运动,最终提升到学生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升华上。学生不止在思想层面上有了想要经常锻炼的意识,而且在情感方面更是提升了一个高度,他们喜欢运动和体育健身,因为不止有他们一个人,更有同伴、家人甚至是社区的人一起参与进来,这样的体育运动氛围非常重要。

三、遵循情境式教学“时代性原则”,使得课堂形式多样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儿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核心素养能力。而今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渠道多种多样,有许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再利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上拉近师生距离,将生活问题与教学内容艺术地结合,产生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

1.使用信息技术,让评价变得科学及时

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科教版的第三单元《做可爱的上海人》第三部分《创建更和谐的城市》的第一课时《共谱城市新乐章》时有一个投票环节,展开了电子书包的运用。通过投票的形式,能直观而快速地反馈学生对于预学单的完成情况,借助自评打星,从意识、观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检测,从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联想思维。

2.优化课堂环节,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

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一部分《认识公共生活》时,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學设置。对话题“明确网络虚拟世界也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展开辩论,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资料搜集用为佐证,并分为正反方,结合论点、论据、结合生活案例等方式,一一对应迎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在情境式的体验辩论中,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补充中,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联想思维。

因此,情境式教学要遵循生活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课前小队活动任务完成的质量、态度和情感体验上都获得了搜集资料技能进步和情感上的自我的满足感等。课中,课堂也逐渐呈现出符合学生内心所想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境启发生活,生活赋予课程情感体验。课后,我也是遵循学生的意愿,布置了更多的实践基地性质的小队线下体验活动的任务单,而任务单的创设要注意实效性,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且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让情境教学法发挥其积极作用,学生乐享其中。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法律情境
新国标要求下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野地健身
正确使用户外健身器材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