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年创新深耕自贸“试验田”提能升级激发市场“新活力”

2022-04-13 19:03潘睿
中国报道 2022年4期
关键词:试验田功能区试验区

潘睿

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陕西以中心片区87.76平方公里、西安国际港务区26.43平方公里、杨凌示范区片区5.76平方公里自贸获批范围为支点,自此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

今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第5年。5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622个改革创新案例,3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截至今年2月28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109734家,新增注册资本10627.76亿元。

紧扣核心使命,制度创新硕果累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加速聚集,推动区域营商环境稳步提升,陕西自贸试验区激活了陕西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以前找工作难、报账更难!这两年通过‘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平台,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更顺了!”看着收到的账款,九通讯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波兴奋地说道。2021年3月,马波通过互联网选择了“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不仅使得人工成本降低,同时也避免了以往经常出现的无票支出现象,大大降低了财务风险。

“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秦汉新城功能区充分发挥“自贸+服务贸易+双创”三试联动优势,由人社、税务、市场监督、出入境等部门牵头搭建的服务平台,能有效解决复转军人、弱势及特殊人群、失地农民等各类国内群体以及部分持有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员的灵活就业问题,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于灵活人员的用工需求,也使外国人员来华工作和投资变得更为便利,彰显出政府保障就业的公益普惠性和服务精准性。平台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各行业企业450多家,累计服务2.5万人次,交易量超过2.2亿元,纳税额达1400万元。该平台还入选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除了“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持续探索出一批制度创新案例:文化創意产业在“秦渲云”平台的助力下得到集聚发展,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竞争力得以增强;24小时自助办税高效解决了纳税人的办税需求;区域级工业互联网管理平台助推辖区内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陕西省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2021年全年统计数据显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3.34万家,同比增长102.7%;新增企业17825家,同比增长29.2%。仅2021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就总结形成94个改革创新案例,其中8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此外,通过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相互赋能,筹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以及探索实现西安区域与济南、兰州等13个城市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陕西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为全省乃至全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放”激发市场活力,以“管”维护市场活力,以“服”提升高效便捷,切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提升企业获得感。

当前,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陕西设定的10项涉企经营许可“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探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模式全面推开;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总结的“三服四化”改革,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率先开展“省内跨区通办”“跨省通办”业务;陕西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五证合一”行业综合许可证在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颁出;近300项涉税业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西安综合保税区通过与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的功能叠加,实现 “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功能。

在金融领域,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全国首笔商业保理外币融资业务和陕西首单保税融资租赁业务落地,开展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推出“保理金单”“央行·长安号票运通”“央行·跨境票据通”等供应链金融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还通过创新涉外法律服务模式、搭建国际化法律服务平台等,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法律支持。西咸新区法律服务创新产业园构建了以商事调解、法律援助、公证、仲裁评估、涉外法律检索等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体系,招引落地内陆地区首家内资港资联营律所,为全省自贸试验区填补了空白项。此外,还推动设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为企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国际商事调解并支持与法院等机构共同探索建立“诉、仲、调”一体化的商事法律服务体系。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陕西有所作为和担当。

2021年9月10日,中欧班列首列快速通关跨关区出口专列发车仪式在西安国际港站举行,成为跨关区出口快通业务的全国首票,标志着海关总署推出的“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启动。2021年1至12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3841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前列。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与周边城市合作构建“+西欧”集结体系,全力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目前已推出“襄西欧”“徐西欧”等15条“+西欧”集结线路,实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地的互联互通。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宽,空中丝绸之路也越飞越畅。2021年,陕西第五航权货运航线累计达3条,全货运航线累计达38条,全年货邮吞吐量达39.56万吨,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2021年,陕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制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10余场国内重点展会;成功承办“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陕西)在西安揭牌,西安市入选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主动拥抱陕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数据显示,2021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4757.8亿元,保税物流模式增长强劲,实现进出口总额620.3亿元,同比增长39.7%,交出了有外贸进出口统计以来最亮眼的一张答卷。

陕西自贸试验区涵盖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杨凌示范区三个片区,通过差别化探索,每个片区各有侧重形成了多个功能区。

例如,中心片区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高新功能区聚集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经开功能区聚集了先进制造业和印刷包装业产业集群;国际港务功能区成为集电商、交易、采购、配送、物联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集散地;浐灞功能区通过会展产业带动金融、文旅、商贸产业发展,初步搭建了“会展+”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已有华润、中冶、招商局等六大央企总部,腾讯云计算研发中心、阿里总部、中科创达丝路总部、康佳智能家电总部等先后落地自贸区。

能源金贸区承载着建设大西安新中心大轴线和中央商务区的重要使命,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承载改革创新的重要功能区。能源金贸区功能区聚焦总部经济、新兴金融等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为大西安总部经济和金融产业聚集区,目前在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吸引到霍尼韦尔、挪威船级社、维谛技术、中国系统、中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总部企业和知名金融机构,众多优质项目在这里落地。

开放、创新、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坚持通堵点、破難点。特别是2021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以及秦创原先导区的优势,以改革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双区联动”优势得到初步释放。

5年来,陕西在奋力建设自贸试验区的过程中,迎来了城市风貌、贸易业态、百姓体验、企业感知的巨大变化。站在5周年的新起点上,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继续铆足劲头,奋楫笃行,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建设,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试验田功能区试验区
18个自贸试验区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
最高法巡回法庭实实在在搞改革——司法改革“试验田”精耕一年硕果累累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