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及策略

2022-04-13 19:51汪萍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教师

汪萍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目标、理念等均有了巨大的改观,教师也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仍存在单纯的记忆、模仿情况,影响学习质量提升,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在明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的同时,运用精炼的语言阐述知识,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本文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深入研究改善教学现状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扩大教学成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现阶段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未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而是在教学中过度主导课堂,虽然能维持课堂秩序,但是不利于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为了改善教学现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不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知识讲授枯燥乏味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疑问,教师通过可续的手段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有助于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但是,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未能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进行教学,会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来阐述数学原理,没有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导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降低,知识讲解也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特点。

(二)理论衔接出现脱节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不同课程所讲的知识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帮助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一些教师过度追捧“填鸭式”教学,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然而,一味灌输知识,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衔接出现脱节,学生往往在未消化所学知识的情况下,便要接受新的知识,不利于促进思维发展,很容易影响数学学习质量提升。

(三)师生沟通存在障碍

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凸显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在沟通中阐述学习心得,因此,沟通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最好途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尚小,部分教师未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也会逐渐消散。

(四)课程结构相对单一

课程结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实际教育成果的特殊媒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而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长时间沿用单一的“讲理论、做习题”模式进行授课,以至于课程结构呈现出单一性特点,很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基础知识体系。相对单一的课程结构容易影响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容易影响未来的高级数学知识学习。

(五)教师过度主导课堂

在“尊师重道”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一度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掌控者”,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而是过度主导课堂教學活动,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来被动学习,以至于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降低,其主体学习地位也会发生偏移。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的依赖心理,无法脱离教师的指导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消极的固化思维,不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较为有限,单纯接触文字、语言、图像等手段难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式上较为死板,教学方法过于保守,缺少变通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作用,知识构成上缺少外来先进知识的滋养,导致教学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较为明显,落后陈旧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二、改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巧用直观教具,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在直观教具的帮助下,教师能顺利开导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直观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改善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理论知识讲解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操作不同的教学用具,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体会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提出“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剩多少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小木棒来理清问题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学枯燥无味,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在直观教具的帮助下,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知道“气球还剩6个”。然后,围绕“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申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动手摆放小木棒,列式计算“15-5”和“10-4”,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使之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明白退位减法的含义,能够明白不同算式的特点,高效的解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问题。最后,教师要讲解运用“破十法”口算的技巧,提出“有12个风车, 被买走8个,还剩几个风车?”的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0-8=2,2+2=4,12-8=4”,让学生通过摆放小木棒的方式,分析“破十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之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多样化口算方法,解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问题,同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掌握运用教具解决问题的技能,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妙用信息技术,详解抽象数学理论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详解抽象的数学理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妙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详细解答学生心中的学习疑惑,使之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概念,构建起完善的基础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1~5的加减法”习题,帮助学生复习所学数学知识,为后续教学做足铺垫。再通过计算机音乐软件播放“6~10儿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之能够以跟唱儿歌的方式,初步了解基数和序数,学会写“6、7、8、9、10”,并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能识别和读准不同数字。然后,教师要播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天气变化”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从气温摄氏度变化中,理解“6~10加减法”的基本算理,从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最后,教师要在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思考有关天气变化的问题,为其呈现不同的穿衣指数信息,让学生通过识别气温变化的方式,解答自己心中的学习疑惑。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加减法知识与“气温变化”建立起联系,从而围绕实际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智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抽象的数学理论。

(三)活用问题情境,深入了解学习情况

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清除彼此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改善教学现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上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利用课堂提问来把握学情,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实物,提问:“钟表由哪些部件构成?”学生回答:“表盘、指针、电池等。”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后,在问题情境中围绕“作息”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况,再介绍钟表模型,解读钟表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五小格”。然后,围绕“起床、早饭、午饭、放学、晚饭”等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时间,活用问题情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深入分析学情,让学生在观察、叙述的过程中,会看、会拨整时,掌握时间的正确读法,从而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之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简单的加减法知识融入教学中,引领学生在辨认时间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最后,教师为学生总结有关钟表的知识,提问:“两个小时,时针会走几小格?”学生回答:“时针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走了十小格。”由此可以知道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后续的教学方向,有助于改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四)趣用校内资源,充实数学课程内容

利用不同的校内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充实数学课程内容,改善课程结构相对单一的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课程目标来选择校内资源,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开阔学习眼界,趣用校内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介绍生活中的“角”,分析门框、校徽、花坛、假山等校内设施之中存在的角,趣用校内资源来充实数学课程,让学生结合身边事物理解角的含义,懂得角由两条射线构成。再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参观校内景观,通过触摸和观察,建立角的初级认知,让其开阔学习视野,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教学用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更多的“角”,充分利用校内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角度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程度的关系,初步掌握比较角度大小的能力。最后,教师要介绍“锐角、钝角、直角、平角”,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实践中寻找到的角,并用直尺和三角板绘制不同度数的角,运用量角器进行测量,使之能够在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掌握测量角度和读角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趣用校内资源,不断丰富数学课程,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和实践的兴趣,有效改善教学现状,不断启迪小学生的思维。

(五)灵用合作探讨,培养优秀团队意识

有部分小学生很难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进行学习,而灵活运用合作探讨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其优秀的团队意识,让其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开展合作探讨活动,帮助小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实践,让学生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形成优秀的集体精神,从而改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混合运算的顺序,使之能够明确重点学习内容,在已经建立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上,重建混合运算流程,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本质属性。然后,教师要从“约定成俗”的算法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计算“10+8×2÷4”,分析同级按照“先加减、再乘除”顺序进行运算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深入探讨,分别按照“先加减、再乘除”和“先乘除、再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在学生得到不同结果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展示算式的正确答案“10+8×2÷4=14”,让学生明白混合运算的正确顺序。最后,教师要展示算式“(10+8)×2÷4=14”,鼓励学生以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计算,同时也要巡视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合作学习指导,使学生能明白存在括号的算式要优先计算括号内的算式,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印象,改善教学现状,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混合运算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通过有趣的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数学实践热情,从而营造优质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学生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