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空间,助力小学生深度阅读

2022-04-13 19:51杨月蓉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深度教学活动

杨月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而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基石也与时俱进地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对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逐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对阅读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来说,与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融合是促进自身教学活动深度发展的有力武器。基于此,本文针对利用网络空间和技术手段促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法进行阐述。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有效的拓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而且还可以完善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认知。而深度阅读具体来说是指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及其知识内容纵深发展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对阅读教学活动的不断调整、完整以及深入探究促进学生相对稳固知识结构的形成,让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指引下逐步提升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能力、对语言文字的评赏运用能力。现代信息化网络手段的合理运用使深度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探究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手段引领下开展深入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促进阅读教学朝着纵深方向逐步完善、发展,使语文整体教学也因此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一、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运用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和网络技术手段的相互结合,对帮助小学生深度阅读理解文本,打造高效的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有着很好的效果,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对有意思的事物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类学生,他们本身性格就活泼好动很难有安静的时候,这种学生的思维转变十分快速,很容易被一些无关紧要又新奇有趣的事物抓住注意力。尤其是在面对枯燥的语文学习时,对语文教师所讲的内容,小学生往往听到一半就会开小差,讲台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小学生都充耳未闻。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堂的趣味性迫在眉睫,而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手段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开展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堂,因为学生本身具有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这决定了他们容易对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互联网手段具有的操作简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则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借助自身具有的声、像、色俱佳的优势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图片、图像、音频相结合的手段营造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堂情境,能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感知语文学习內容的丰富多彩,在与文本语言文字进行多重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和文章感知能力。有效通过网络深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而且还可以完善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认知。除此之外,网络技术手段本身具有的多重优势功能在拓展阅读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存储、播放等功能便于大量阅读材料、视频资源的存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而学生在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步提升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在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开拓自身的思维意识和想象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极为有益的。

二、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运用网络技术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首先进行课前阅读导学,初步感知,调动兴趣

课前的阅读导学活动是学生自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完成解决文章生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等任务。然而小学生由于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一环节如果缺乏教师合理指导,很难顺利完成任务。而微课作为网络教育手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阅读课前导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因此课堂导入很重要。在课堂导学的时候能否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节阅读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就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来说,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地处理好课堂的导学环节,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导学环节,因微课本身所具有的新奇、简短、针对性强、节奏快以及更利于学生接受等特点,将微课作为阅读教学的导学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可以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比过去枯燥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所改善。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运用微课做好阅读前的导学工作,将学生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其他各种阻碍因素生动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进入课堂上更深层次的阅读训练中。

例如,在开展《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道边李苦》这几篇古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叶公好龙》这一古文的教学活动为例制作微课课件,对古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阐述,并将该课件上传到网络空间中。同时,将本课新学三篇古文的注释、注解等相关内容同样制作成微课课件上传到网络空间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深入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在掌握古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这三篇古文中相关的知识点,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因为这些古文本身语言都更加晦涩难懂,和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较,学生更难以理解接受,如果语文教师依然采用过去那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会难以接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不论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如何,如果学生对一节课本身没有兴趣,不愿意深入学,教师即使准备再出彩的教学计划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因此,利用新奇有趣味性的微课来进行课堂导学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运用信息资源引领课中阅读交流,加深理解,增强互动

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唤醒。鉴于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过多时间放到了对文章主旨大意和文本内容的讲解层面上,学生因缺乏深入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而难以领悟到阅读的真谛,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简化和更新,通过提前设计教学框架和结构的形式节省板书时间,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课堂交流、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激活自身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潜能。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也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阅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稍敏捷,因为如果他们自身的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在面对比较深入晦涩的阅读理解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入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每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来讲,他们更喜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通过展示赢得大家的认可,进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满足感。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手段,播放背景音乐,相关动画视频,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促使学生乐于进行阅读学习。例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教师可安排分角色朗读活动,随机挑选学生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应要求扮演“慢性子裁缝”角色的学生,在朗读时每句话的语速都很慢,而相反的扮演“急性子顾客”角色的学生,语速要稍快一些。因为顾客的性子急,语速快一些才能体现出急性子的特征。只有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才能充分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文章中的每句话进行揣摩和思考,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完成了阅读训练,以这种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阅读教学的成效获得了保障。

在过去的阅读课堂中,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向学生传授文章大意和文本语言的讲解分析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有些语文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也因为没有合适的途径而心有余力不足。但是随着现代化网络手段的兴起,语文阅读教学也迎来了新生,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这对语文深入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同时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在深入浅出的思考过程中逐步激活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和阅读学习的潜能,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例如,在进行《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从网络空间中搜寻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上次接触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之后通过阅读提出的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利用课件展示这些问题并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由交流,阐述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感悟作者米·伊林是如何把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写得如此奇幻、生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交流讨论,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或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行积极地思考,在这样思考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有极大益处。因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有着许多新奇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这些新奇问题的思考交流,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网络空间中搜集的相关课文内容和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针对一些细节性问题与学生展开深入探究。

(三)借助网络手段辅助课后阅读拓展,扩充容量,提升能力

网络技术手段本身具有的阅读资源丰富的优势,能极大转变传统局限在书本中的单一阅读模式,对扩充阅读教学容量和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同时也与深度阅读活动的教学宗旨和目的如出一辙。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优秀文章其实是非常少的。如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依靠课本上固有的内容来进行教学,那么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阅读量的扩充都难以发挥效果,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耗费大量精力,但时常事倍功半,因为即使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也很难有足够的书籍能让学生阅读。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的课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书籍。在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巧妙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通过利用网络空间提供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资源,彰显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展现深度阅读学习模式下语文教学的多姿多彩。

例如,完成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从网络空间中下载的一些同文体即科普类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如课本中提及的《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以趣味文章的形式,涉及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知识,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学习活动。如此充分展现了网络空间以及信息化资源在课后拓展环节的作用,达到了优化、补充以及完善教学的目的。

又如,內容丰富、情节生动有趣且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同样是学生喜爱且乐于阅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即是一篇通过描述小女孩悲惨经历展现社会黑暗的文章。完成课文内容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优势的基础上从中搜集国内外一些经典、可读性较强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趣味故事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社会景象,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不断深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依托这些素材内容引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大会等,让学生围绕自己近期阅读过的、有价值的书或是值得深思的故事进行分享,通过对故事内容或是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想,反过来也能进一步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总之,网络技术手段在推进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有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学习和巧妙利用逐步提升自身的施教能力,将新时代、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活动的崭新面貌和风采充分展现出来,为促进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有力支撑。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校本课题“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小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1133)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深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