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方法

2022-04-13 20:47吴焱云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设小学生情境

吴焱云

情境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英国,其以研究情境对个体情感、行为的影响为目标,论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重视情境与个体学习需求之间的有机配合,多角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真实的情境可以调动他们的情感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相关的学习。综合实践学科,围绕着理论授课与实践互动两大板块开展教学,对于部分教学活动,实践教育的占比远远超出理论知识。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单纯地围绕教材、课堂设计的教学方案已经无法发挥作用,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强调教学课堂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借由真实情境的支持保障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但对于综合实践学科的有关教学目标来说,真实情境的创设并非易事:情境变化多样,教学要求复杂,特定的情境难以满足多变的教学任务。要想开发教学情境的最大功能,必须保障情境的真实性与交互性,在综合实践学科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成长的机会。本文以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教学为对象,探讨配合相关教学活动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构建真实情境的意义

(一)打造沉浸式课堂,提高学习体验

真实情境以学生的客观经历、生活经验为模板,在构建情境的同时与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借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真实情境的教学价值远远超出一般的教学课堂: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学生还可以借助真实情境体验、感悟教学活动中的有关知识、哲理,从而对自身开展情感上、文化上、技能上的多重教育。部分教师认为,真实情境的价值仅仅在于要求学生与实际环境进行互動,但在真实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昨日重现”的过程,借由对真实情境的重新体验,学生的情感、技能与思维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在真实情境当中,学生可以借由体验、感知去理解相关知识,打破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活动的育人质量。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当中,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二)落实双方面互动,改变教学氛围

构建真实情境,必须对教学过程、实践经历和社会环境进行还原,通过对情境的重新加工,唤醒学生的实践互动欲望。但综合教学结果来看,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的教学互动并没有落实:学生对教师的指导、管理较为抵触,加之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抱有畏惧心理,面对以灌输、管制为手段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师生双方难以实现有机联动。创设真实情境,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频率,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在构建真实情境的过程中便已经展开,学生与教师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构建师生关系,通过了解对方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方式回应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真实情境当中,教师可以借由情感互动、实践互动、趣味交流组织授课,以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活动方案吸引小学生,促使其参与综合实践教学,借由真实情境锻炼个人能力。

(三)应用创造性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以实践探索为教学载体,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借此来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元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互动欲望,加强对小学生的综合引导。通过真实情境发起授课,教师甚至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组织教学活动:首先,真实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其所要做的不过是在情境当中进行活动,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被释放出来,相同的活动环节,全新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小学生的独立创新。其次,真实情境当中为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除了基本的师生互动之外,教师还可配合真实情境发起趣味实践、专业实验等活动,满足小学生的活动需求。学生可配合真实情境搜集新的知识与素材,教师可以利用真实情境评价学生素质。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当中,一次教学可以完成多个教学任务。

二、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对策

(一)依靠生活化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的有关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资源的支持,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引导其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帮助其形成基本学习素质的教学平台,重视生活的教育功能,可以快速提升教学指导质量。在围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真实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以生活化环境为切入点,借由生活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引出实践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新一轮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以生活为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由化教学,满足教学管理要求。

通过生活化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要保障生活化素材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联动,提供可用的生活化教育资源。以苏少版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写给秋姑娘的明信片”的教学为例,配合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互动,以日常生活经验为突破口,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教师为学生下发明信片,为学生创造真实情境:站在秋日的操场上,你要给秋姑娘制作一封明信片,你会在明信片上写下哪些内容?学生围绕着对秋日的喜爱、对秋天的怀念展开互动。在制作明信片之后,基于审美需求丰富明信片当中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文字叙述之外,还可以加入代表秋天的落叶、种子与花卉,展现对求姑娘的喜爱;也可以将夏天的树叶、春天的绿草、冬天的冰块附着在明信片上,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保存。在真实情境当中,配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组织授课,将虚拟意象化为友人,吸引小学生参与实践互动。全新的教学机制下,综合实践教学转化为对人文情感的深度挖掘,学生将在体验、感知的过程中积累技能,获取学习经验。与校园中的规范教学相比,生活才是影响个体发展、干预小学生行为与能力的第一课堂,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生活化资源、情境给予更多的关注。结合客观生活创设真实情境,不仅能够全面落实实践技能教育,更能完善德育。

(二)借由独立式探究创设真实情境

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来说,真实情境的价值在于体验、感知,帮助小学生在真实情境当中积极开发自身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真实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价值。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总是会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干预学生的行为与思想,通过对小学生实践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干预来引导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使综合实践开始向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但正是这种理想化教学,破坏了小学生自由成长的机会,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创设真实情境,首要任务是调动小学生的主观意识,鼓励学生去体验、认知,借由小学生所给出的学习经验回应课堂教学活动,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以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材“带着问题去春游”为例,综合实践教学围绕着春游展开,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户外实践,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活动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低龄小学生本身就是好奇的,其会在活动的同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为何春天如此温暖,为何动物们在春天才会开始活动?为什么有的地方不适合春游?在真实情境当中,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求小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在随后的课堂讨论环节进行解决,组织生生互动。独立探究式教学下,学生虽然同步参与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但其对情境与环境的认识不是唯一的,学生的情感与探索欲望正在逐渐萌芽。教师要适当地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创造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保障有关教学模块可以发挥出锻炼学生思想、启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教师可适当地扮演“局外人”的角色,要求小学生独立搜集科学知识,尝试解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在实践互动环节,通过制作知识卡片的方式“记录春天”,对春天的气候特点、季节变化进行解释,以科学知识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通过线上式互动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指的是借由真实的环境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情境,其强调的是学生与情境之间的交互,而不是情境中的物象是否真实存在。结合这一教学定位,可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真实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免去搜集资源与素材的复杂过程,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创新小学生的体验过程,借由情感模拟、虚拟想象等方式提升情境的真实性。在教学环节,要重视线上教学与线下互动之间的有机联动,创新情境的应用范围,提升教学质量。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线上平台开发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感悟科学的机会,开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功能。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材“我的植物栽培之旅”的教学为例,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视频当中,埋在泥土中的种子在遇到雨水和肥料之后快速萌发,并成长为成年植株,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极为漫长,现代信息技术却将其转化为了一个简短的过程。在虚拟动画当中,学生形成实践兴趣。教师也可借助四季豆、黄豆等萌发较快的种子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准备花盆、泥土、纯净水和肥料,在埋下种子之后对其进行栽培,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在教学交流环节,允许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并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记录施肥量、用水量,在一段时间之后展示种子的萌发状态。并非所有的种子都会萌芽,但由于借助信息技术记录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学生会主动分析种子不能萌发的关键原因,如施肥过量、灌溉过量等,当肥料用量相近、灌溉总量相近而出现种子不能萌发的问题时,便要对土壤、种子质量等关键因素进行更为深度的分析,结合线上信息平台展开讨论活动,分析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土壤对种子不能萌发的影响。在“我的植物栽培之旅”的有关教学中,复杂的教学过程被简化,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植物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植物的生长特点。用线上平台吸引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教学质量。

(四)借由虚拟式体验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的教育价值在于体验、交互,而不是让学生参与到切实的活动环境当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上的认同与理解远比单一的教学指导更为重要。针对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任务烦琐的基本特点,教师可尝试借由虚拟化教學平台创设真实情境:借助虚拟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引导与情感教育,创新多种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体验、感知、互动、交流,虚拟式体验,可以将学生带入全新的教学环境当中,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教师可配合虚拟教学平台组织授课,多角度地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实践兴趣。以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材“走进盲人世界”的教学为例,可通过模拟游戏为学生创造真实情境,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小学生共同制作迷宫,以木板、硬纸板为材料,组装活动平台。在完成手工实践任务之后,利用硬纸板包裹迷宫,确保其他人无法从外界观察到迷宫的全貌。教师讲述迷宫的制作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挥,每个学生独立制作迷宫,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将小球投入迷宫,尝试以最短的时间帮助小球走出迷宫,对于无法运动的小球,可在承认游戏失败之后打开迷宫,观察小球的具体位置,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可以实现实践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双重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迷宫一无所知的自己便是小球,而这个小球便是生活中的“盲人”,生活在一片黑暗当中,看不见前方,找不到道路,只能靠摸索前进,不断碰壁,不断受伤。客观的经历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学生虽然不曾体验盲人的生活,但在游戏所构筑的真实情境当中,已经理解了盲人个体的难处,人文情感正在觉醒。

三、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变得更加多样化。真实情境所呈现出来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真实情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可引发学生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可以说,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真实情境发挥出了体验、引导、管理等教育功能。广大综合实践教师一定要重视情境与教学工作之间的互动,借助虚拟技术、生活化教学、趣味互动等方式打造真实情境,加强学生与综合实践课程之间的交互,引导学生体验,改变真实情境在教学中的定位,以此来为综合实践教学的落实提供条件。不难想象,面向未来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一定是基于儿童立场,以所有学生以主体的课堂,一定是为学生素养提升而教的课堂,一定是基于真实情境进行深度学习的课堂。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创设小学生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