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方法策略

2022-04-13 20:47杨陆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教师应

杨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能构成完备的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全程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其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学校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难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障碍。由此可见,各方均应立足实际,探索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方法与策略。

一、家校合作

(一)基本概述

家校合作是指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责任,家长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交流、志愿服务、强化决策引导,从而配合学校完成共同教育任务。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家校合作理念也不断深入初中学生家长的内心。作为一种社会互动的教育形式,家校合作能让学生家长树立家校合作意识,从而通过一系列干预、合作、教育手段,与学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与协作,在家庭教育阵地中,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学习影响,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学习支持。家校合作泛指家长与学校的一切互动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学生能在家校合作中获得积极的影响,受到教育合力的推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学校可以获得学生家长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助于清除教育障碍,提升合作教育效率;家长则可以获得学校的高质量指导,全面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发展,在家校合作双向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理论模型

初中生家庭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理论模型具有外部和内部之分,外部理论模型能揭示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的特定关系。

交叠影响域模型是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论外部模型,具体是指教育活动由学校、家庭、社区分开进行,侧重于家庭、学校等场所对学生的独特学习影响,也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完成的不同教育任务,从而利用三者交叠产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驱动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保障。外部理论模型指出,不同的教育交叉、重叠面积大小,会受到教育政策、重叠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而内部模型具体解释了以上三种教育环境的内部机理,指出了不同环境如何影响学生和带来怎样的影响,揭示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在相互融合条件下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学生在三种环境相互作用中扮演主要角色,家校合作形式的教育,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交叠、持续不断积累的影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影响力逐渐扩大,学校起到关键的组织会引导作用,将决定教育合力发挥的实效。

(三)活动实例

家庭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离不开学生与家长的参与,从家长角度入手分析,可以了解家长以家庭为本、以学校为本、以社区为本的教育参与空间,除此以外,也包括个别参与和集体参与类型,能对家长的教育参与空间产生影响。家长主导的家校合作教育活动主要有六种类型,分别是以关怀为核心的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家庭学习、决策帮助、社区协作。“当好家长”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初中生的不同阶段学习提供良好条件;“相互交流”是构建家庭与学校双向沟通的有效形式,要求教师利用不同的工具加强家长与教师的双向接触,就学生的正面学习行为、学习进步進行全方位交流,科学推进家校合作教育;“志愿服务”是组织家长志愿者支持学校工作参与各项活动,教师要对家长的意愿以及兴趣进行统筹,家长要在处理好工作事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不同的志愿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效率和质量;“家庭学习”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家长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地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敦促学生改善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策帮助”是指通过家长委员会会议、主题班会为家庭教育提供决策培训,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工作,既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也便于家长了解学校工作,让家长拥有充分的教育决策权;“社区协作”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家庭教育而开展的社区合作活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家庭教育提供开放场所,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沟通不够顺畅

在初中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教育学生,只有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初中家庭教育是构建家校教育合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满足家校互动合作教育要求,一些教师会通过书信的方式来布置教育任务,家长完成任务效率低下,有的甚至不能接收到信息。没有积极拓展家校沟通渠道,导致家校沟通不够顺畅。因此家长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活动,教师也很难在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学习表现。

(二)教育内容有待更新

教学资源和方式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优化。家校合作视域下的家庭教育,应以保障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拓展教育内容为主要方向。然而,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内学好,无须在课后进行复习,并没有为家长更新家庭教育活动内容。这虽然能减轻家庭教育负担,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容易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发展。

(三)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家庭教育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家长督促、辅导,学校可以在基本教育形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提供保障。但是,一些教师会为家长布置大量的机械引导、重复教育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牢记课上所学理论知识,这不仅会造成学生过度疲劳,而且相对单一的教育形式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四)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有信心面对不同的学习挫折。而在具体的家校互动合作中,学校教师过度看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导致教育合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变大,容易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影响日后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三、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积极沟通,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家庭教育是影响初中生一生的教育活动,学校应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为家长的教育任务提供明确指引,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共同教育。因此学校应通过积极沟通,与家长共同构建合适的交流、教育平台,也要重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拓展共同教育渠道,为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首先,教师应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按照“学校、年级、班级”来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在校园网中赋予家长学习监督权,让家长能使用不同的账号登录学校官网查询、下载各类文件,真正让家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强化加强沟通,建立教学合作制度与规范流程,有效避免家庭教育的人为性、随意性,保证家校合作稳步推进。其次,要构建“家长学校”,借助不同的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家长利用闲余时间来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可以借助“微信群、腾讯课堂、钉钉软件”构建合作交流平台,既能增进家校沟通,也可以为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的沟通提供保障,进一步减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交流障碍,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最后,教师要注重家访,通过互联网问询、家庭访问等形式,了解家校合作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家校共育平台,稳步扎实地推进家庭教育改革。

(二)提供素材,丰富共育活动内容

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活动离不开各类教育素材的支持,因此,教师为家长提供不同的素材,能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内容,避免家庭教育呈现出枯燥、无味的特点。教师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为家长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利用互联网等平台为家长提供教育素材,形成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向心力,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形式,开展新颖的共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坚持构建“双向教育格局”,开展“家访”与“校访”相融合的共育活动,在做好课后家访工作的基础上,邀请家长主动进校园了解不同的教育、管理工作,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切入点,让家长从教师方面了解更多有关学生的客观学习情况,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学习动向,为后续的家庭教育提供素材。然后,在家长掌握学生校内学习概况的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家长机会,利用好“家长一堂课”“人生心得”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平台,使之能积累不同的教育素材,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计划,同时增进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感情,做到相互理解、共同进步。最后,教师要注重家庭教育理念的引导,开展“家风家训”设计活动,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优势,以家校共育为依托,开展不同主题的交流、征文、宣讲活动,向家长渗透“名理诚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良好家风,鼓励家长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切实践行优秀的教育理念,改善育人环境。

(三)集思广益,创新家校合作方式

家校合作是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而合作方式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应注重集思广益,不断转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在开展合作共育活动的同时,教师应创造性地引领家长开展合作教育工作,利用不同形式的联谊会、讲座,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首先,教师应组织家长召开家庭教育联谊会议,在传统家长会形式基础上进行创新,鼓励家长在会议中直接提出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教师则在联谊会中,围绕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解读和探讨,从学校教育的视角阐述育人经验,站在家庭的立场揭示家庭教育问题成因,让家长能清晰地认识到家庭教育问题之中的主客观因素,明确后续的教育改进方向,从而发挥联谊会的优势,针对现有家庭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召开家庭教育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宣讲,再以家长“现身说法”的方式,创新家校共育合作方式,促进教育合力形成,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使之能结合专家学者的建议,明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高质量的学习督促方案。最后,教师应提高家长的榜样意识,通过集思广益,引导家长在参与不同家校共育合作活动中,坚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育人经验,进而创新家校合作共育方式,使家长能积极改变自我,为初中生做好榜样。

(四)心理疏导,提高合作共育质量

初中阶段的学生形体上接近于成人,其心理素质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会在家庭学习过程中,涌现不同的自主学习想法,容易引发了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应积极引导家长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深入沟通、合理释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不断提高家校合作共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为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理想和现实矛盾,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侧重探讨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内心体验,让家长能体会到学生在“青春期”所发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变化,科学的看待学生的幻想、憧憬,进而避免在家庭教育之中触及学生的“痛点”,有效化解亲子矛盾。然后,教师应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之中进行言传身教,转变“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户外运动、合作家务等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与之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科学地渗透为人处事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使之能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最后,教师应从心理健康发展角度入手,引导家长正确、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免破坏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可以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同时强化思想观念引导,让学生能向家长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家长再通过与教师的商讨后,寻找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案,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进而提升家校合作共育质量,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四、結语

综上所述,唯有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心、同步、同向,才能构建全程、全力、全面育人格局,促进教育合力形成,为初中生提供高质量学习保障。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采取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共同教育策略,不仅能增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而且可以帮助家长与学生建立起“同伴式”学习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深入了解其内心所思所想,为后续的教育活动开展奠定基础,不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