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22-04-13 23:02周建华李麦琪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评估高中语文

周建华 李麦琪

选修课程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个主题,对增加学生知识文化储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内在涵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进行思考与探析,需要通过确定必修选修课程相关界限、提升素养以及界定教学流程、适当拓展评估方式以及流程、结合理论内容加强实践探究,更好地提高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并行的重要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涵养等。选修课程包括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选读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拓展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选修课程价值定位不够科学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在价值定位上不够科学,往往没有统一的教学表现,有的地区将选修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有的地区自由选择,有的地区完全依靠学生自学。高中阶段教学时间紧张,在必修课程完成后,很少有时间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在自学中很难明确学习的重点,因此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导致选修课程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内容流程界定模糊不清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是辅助性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等各类因素限制,很少涉及选修课程的教学,或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完成选修课程教学,无法发挥选修课程应有的作用,无法达成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下一步的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界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才能实施选修课程教学。

(三)课程评估方式不够系统科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评估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表现为不够系统科学。教师往往运用单一的评估方式,仅仅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很少涉及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估,整体比较片面。因为不够完善的评估方式的影响,导致教师不能给予学生有效反馈,对学生后续学习与探究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选修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的知识文化基础与认知情况,融合多种因此,构想更加系统科学的课程评估方式。

(四)课程教学重视理论而轻实践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加知识文化储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结合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内容,写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作文。在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联系生活,引入生活化资源实施教学。但是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基本只是进行单一的知识课堂教学,讲解理论知识,而缺少相应的实践,如角色对话、辩论比赛、社会调查等相关的活动。

(五)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也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依然以考试和教学内容作为主导,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时并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學生只是作为学习任务的参与者融入学习,因此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比如,在选择选修课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迷茫、不知道如何自主选择的情况,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中会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学生想要满足高考需求只需完成必修课即可,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很难体现在高中教学中,因此学生对选修课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意愿也比较低,导致选修课更像是一门表面课程,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进而造成学生在选修课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科学的策略

(一)确定必修选修课程相关界限

新时期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教师应明确选修课程在于提高学生文化涵养、表达沟通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认识到单靠必修课程无法达成这些目标,因此要重视选修课程的教学。做好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应确定与必修课程相关界限,可以在必修课程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将选修内容融入必修课程,认识到必修课程重点是达成课程标准,选修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基于《先秦诸子选读》的选修课程,语文必修教材只是选择很少的篇章,如《劝学》《大道之行也》《逍遥游》等,无法窥探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全貌。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历史上百家争鸣、文化灿烂的特殊时代,涌现许许多多的学派,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著作,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必修课程相关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对应的选修内容,以及开展先秦诸子百家诵读的专题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儒家的“仁、礼、孝、悌”、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及法家的“法、术、势”。

(二)提升素养以及界定教学流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形式多样、包罗万象,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文化涵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选修课程的教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要教授的选修内容,还要重视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包括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国内外经典小说、中国古代诗词、外国诗歌散文等,还要了解中国民族文化,提高文章写作与修改的能力等。

比如,在教学流程方面,以先秦诸子百家著作的阅读为例,在开展《论语》《孟子》《庄子》等选读专题课程教学中,教师先在课前布置自主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基础阅读材料、辅助学案等,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认真完成学案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与本专题教学相关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微视频等,运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生动的情景。比如,播放曾仕强、易中天等名师对这些经典名著解读的片段,从而更好地引入相关篇目。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图文资源,继续介绍孔子、孟子、庄子等人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再根据选定的篇目,进行具体内容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小组合作探讨。

(三)适当拓展评估方式以及流程

教师还要重视选修课程的评估方式,改变过去只看结果的评估方式,根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融入更多相关的因素,从选修课程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方面,适当拓展评估方式,完善评估流程。这需要在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之外,加入其他方面的评估方式,如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共评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查缺补漏。

比如,在先秦诸子百家的专题教学中,教师不能仅看学生能背诵多少、是否能翻译文本等,还要通过直接提问、生活运用、综合测试等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论语》的提问可以是:从哪些名篇和名句中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论语》与《孟子》相比,其思想内涵有哪些一脉相承之处和不同之处?为什么说荀子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为何说《庄子》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结合《墨子》中提出的“非攻”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相似之处?教师通过提出这些有难有易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过程等情况,做好全方位的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先让学生自评、之后互相评价、最后总评的流程,发挥评估的重要作用。

(四)结合理论内容加强实践探究

基于选修课程的高中语文教学,引入选修教材中的选读内容,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探究,开展各种各样的与语言相关的活动。通过实施互动式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根据《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荀子》选读,通过前期的教学,学生已经在脑海中构建出儒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明确其中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根据这个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儒家思想的写作、演讲、辩论活动,让学生结合已学内容,在互联网上搜寻更多的资料,对比分析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观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析其中的异同点,总结主要实现观点,然后再参与写作等语言输出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通过组织开展类似的实践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可以实现对经典思想观念的融合创新,促进学生批判继承儒家思想,更好地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五)重点加强读写融合教学活动

结合过去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读写融合不足的情况,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加强读写融合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内外的文本资源基础上,在观看解析文献与文化视频的基础上,在积极参与相关探讨的基础上,组织丰富多彩的读写融合教学活动。教师先根据资源文本与学生认知情况,提出一些写作主题,然后让学生拟写提纲和进行写作,最后展示与做好评价反馈。

例如,根据《庄子》选读内容,结合其中涉及的《无端崖之辞》《鹏之徙于南冥》《东海之大乐》《尊生》《恶乎往而不可》等篇幅。在让学生翻译和理解其中主要内容、感悟思想内涵后,教师可以提出“探访庄子的浪漫”写作主题。对这个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一篇文本进行分析也研究,也可以对比分析多篇文本,采用句式赏析加体会感悟的方法,先拟写出提纲,之后具体参与写作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辅助学生更好地写作,并根据学生的写作展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包括语言、逻辑等,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六)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

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学习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任务的主导者,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体现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學生对选修课程的看法,还要优化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让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以上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期提高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与认知情况,通过引入丰富的选修课程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新型信息技术工具,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提升选修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评估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