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问题驱动与跟进,开展小学数学授课研究

2022-04-13 01:39肖婉香
民族文汇 2022年9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研究小学数学

肖婉香

摘 要 :小学数学的课堂模式是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通过教师授课中及时引导启发,设置合理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加深课堂内知识的水平。这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在学习上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问题驱动;小学数学;研究

引言

问题的驱动和跟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起到引领作用,根据有效适时地启发驱动跟进让学生能够自行研究和思考学习,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亦数学的能力提升,借鉴陶行知的理念,凸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的高效性。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1.课堂深度学习缺乏认同

现在的教学工作也很繁重,老师工作时间也很紧张,导致一些老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和涉及的主要教法上,而忽略了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很浅显的认识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数学,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

2. 教学的时间存在不足

每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想要深度进行数学学习会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学生和老师也都会付出很多精力,所以二者不能同时存在,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老师不想浪费过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深度研究,还是选择尽量按照已经设定的课程目标进行完成教授。

3. 学生学习的成果不明显

对于数学更深一步的学习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研究,总结等等过程,而和正常水平学习的方式比较,深度学习所产生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就近来说,深度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难度,它和所设定的目标效果不匹配。当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内容加深,难度较大,这时候才凸显出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问题驱动与跟进在小学数学课堂深度中的探究

1. 课堂内容设置悬念

在实际小学课堂中老师根据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来有针对性的设置悬念,引出问题,激发小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第一步“设悬念”,把问题抛出去,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将关注点投到老师身上,然后提出能够使学生感到意外又很是兴奋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二步要“释悬念”,老师看到学生都在深入思考后,给出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习,还能够让那个学生学习效果发挥得更好。比如小学数学中关于《认识负数》这一章节,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小数和分数,在这基础上我们对负数的学习。首先老师设置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介绍开始认识负数,存在的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示应用,老师设置疑问,提出悬念,让负数具有神秘感,使得学生更加期待进行探索学习,从学生的目光和行动中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引导思考的方向。首先,老师引出问题:老师的宝宝前几天测量身高是-3厘米。学生听到这句话后,纷纷展现出很期待的表情,也针对此句话提出了假设:想想平常我们测量身高都是自然数或者小数,身高怎么能出现-3呢?那一定是和谁进行了比较之后出现的结果。老师见此情形,根据学生们思考的方向,提出更深入的问题:那你们猜猜是跟谁进行了比较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更加激烈的思考和讨论,都想第一个找到答案,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和自豪感,然后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我认为这个人一定是具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而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让大家信服,否则-3是怎么出现的呢?老师见此状,更提高了悬念进行刺激学生,提出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际情况,并且跟进提出的问题:那什么是标准呢?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道:我可以采用100厘米为标准,那-3的意思就是比100厘米矮3厘米,也就是97厘米。经过这一提问和回答,同学们都展现出支持这观点,也很理解,然后根据自己设置一个标准,用正数和负数代表自己的身高,比如用130厘米为标准,自己的身高是-5厘米。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好的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负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提高对数学的触类旁通,一举多得。

2. 课堂问题设置层次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要设置分层次进行深入教学,针对问题要细致并且分解成几部分,层层深入,从低难度到中难度,最后上升到高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比如小学数学《认识分数》这一章,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起分梨子,每一块的大小都一模一样的图片,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分,这是公平的体现,如果出现不够分的情况,就要用到分数进行应用。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如何分这个苹果为1/2呢?它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这时候要平分香蕉给老师和你自己,应该怎么表示每个人的那一半呢?这样组层深入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思考,并且小组合作下进行积极讨论,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后,然后了解1/2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理解1/2代表的是要平均分成两份,逐步感受分数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3. 课堂问题设置逆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以设置逆向性问题,调动学生逆向思维的展开。比如数学中的“除法”,学生看到两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形式,一个数除另外一个数,一个数除以两外一个数,以及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老师针对这些问题题进行设计,合理引导学生分析,展开逆向思维,使学生更加理解除法这个概念。

4. 课堂问题设置链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以设置链接行问题,让学生多角度,更深一层对问题思考,将数学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具有连续性,系统性思维。比如“植树问题”,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弯曲伸展的变化,总结出植树问题存在的间隔数的变化,展开思考:间隔数和总的长度、间隔的长度存在什么关系呢?有什么联系呢?间隔数与植树的颗数什么关系?两端不植树,两端都植树,以及仅在一端进行植树,最后的结果应该都不行同,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经过这几个链接式问题,学生模拟植树各种情况,把握要领,让那个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数学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课堂模式要以问题为驱动并且跟进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自身成长实际情况和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设置悬念,问题层次,问题逆向,问题链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进行思考和讨论,老师在期间适时进行引导和揭示问题答案,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 荀步章 . 基于儿童认知风格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5) :31-34.

[2] 张文霞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育刍议 [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45-48.

[3] 陈莉欣,刘昭彤 . 小学数学问题解決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2) :230-231.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构建问题驱动与跟进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48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研究小学数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